题名

橄欖球運動選手選秀的要點與步驟之探討

DOI

10.29793/TYHHHK.200910.0007

作者

陳優華

关键词

橄欖球 ; 橄欖球選手 ; 選秀

期刊名称

體育學系(所)刊

卷期/出版年月

9期(2009 / 10 / 01)

页次

63 - 7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橄欖球運動是一種極重視個人技巧、觀念,團隊戰術也變化萬千,更需藉由球員團結、合作、犧牲、奉獻的精神來達成球隊的目標。除了球員體能素質技術的要求外,合理有效的訓練當然不可或缺,執行球員選秀人員及教練應對球隊目標與選秀的目的充分理解和重視,橄欖球運動不像是一般的球員培養和訓練一樣,球員的選秀是現實妥協上的一項課題。球員的選秀無需挑選各位置最佳的選手,而是作出正確的組合和變化。但是有時會因為一個特定球員的選定,除了考慮到其客觀的因素外,大部份的依據應視選秀球員本人的膽識和反應,這就是最後決定選秀人員的最終標準。所以,在進行最終客觀的判斷前,必須重視選秀人員的步驟,既要兼顧有系統性和簡要原則的方式。因此,球員的選定它就是洞察先機的本能或反應性的方法,本文即透過中外文獻加以分析,其針對橄欖球運動團隊的成功球隊球員選秀探討之所得歸納為十大步驟如下:一、考慮到球隊本身的基本素質。二、比賽策略計劃。三、各位置的要求。四、球員的分析。五、球員職責的選定。六、觀察比賽。七、選秀會(選拔會議)。八、優先性和耐力。九、態度 。十、洞察先機的本能。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曹校彰、陳寶億(2006)。淺談橄欖球運動員之選材。大專體育,84,145-151。
    連結:
  2. Kean, T. (2007). A rethink on advantage. Retrieved November 12, 2007 from http://www.irb.com/training/reports/newsid=41356.html#a+rethink+advantage
  3. Jones, C. (2006). Empowerment Coaching. Retrieved December 11, 2006 from http://www.rugby.com.irb/verve/_resources/SelectionMethods:TeamProfileAnalysis_NL.eahr_2006.pdf
  4. Smith, L. (2006). Selection methods: Team profile analysis. Retrieved November 15, 2006 from http://www.rugby.com.irb/verve/_resources/SelectionMethods:TeamProfileAnalysis_NL.eahr_2006.pdf
  5. Moloney, A. (2008). The stellenbosch laws. Retrieved may 28, 2008 from http://aru.rugby.comau/verve/_resources/The_stellenbosch_laws_Andrew_Moloney_2008.pdf
  6. Antonin, R. (2007). Analysis & preparation for coaches Antonin. Retrieved November 25, 2007http://www.irb.com/training/reports/newsid=41325.html#thirty+years+rugby+development
  7. Jeffs, C. (2005). Support Play. Retrieved November 8, 2005 from http://aru.rugby.comau/verve/_resources/Support_Play_Col_Jeffs_2005.pdf
  8. Tyson, V. (2006). A Coaching Philosophy. Retrieved November 15, 2006 from http://www.rugby.com.irb/verve/_resources/SelectionMethods:TeamProfileAnalysis_NL.eahr_2006.pdf
  9. Bond, D. (2004). Developing tactical decision makers. Retrieved November 15, 2006 from http://www.rugby.com.au/verve/DevelopingTacticalDecisionMakers_resources/_NL.eahr_2004.pdf
  10. Waller, A. E.,Wilson, B. D.(1995).The new Zealand rugby injury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players.Br J Sports Med,29,263-270.
  11. 上田昭夫(1986)。攻擊ラグビーマガジン。東京:成美堂。
  12. 太田勳、野上友一(1997)。ボジション—(1)。ラグビーマガジン,7月號,104-105。
  13. 王朝仁(1999)。橄欖球比賽活動進行時間及其判處案件之分析研究。大專體育,46,65-71。
  14. 石井信輝(2000)。ラグビーボジションの認知構造に關する、イソグランド、フランスの高校生を對象にした國際比較研究。體育學研究,45,39-53。
  15. 周資眾(1997)。運動員選材與育材。國民體育季刊,70,105-114。
  16. 邱玉惠(2001)。擊劍運動選材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59,83-89。
  17. 邱漢生(1991)。橄欖球個別位置的特徵與球員選拔。體育與運動,11-16。
  18. 許宏哲(2002)。橄欖球教練決定球員攻守位置析論。大專體育,60,46-52。
  19. 許樹淵(2001)。運動訓練智略。台北市:師大書院。
  20. 野上友一(2001)。コーチングの原點。ラグビーマガジン,364,104-105。
  21. 陳全壽(2003)。運動訓練處方研究。訓練效應與訓練排程。大葉學報,12(1),1-5。
  22. 陳優華(2008)。英式橄欖球運動比賽戰術決策者之培養。明道學術論壇,4(1),13-26。
  23. 陳寶億(2005)。橄欖球各項攻防技術之構面分析與勝負預測之探討。台北市:文山報導出版社。
  24. 傅麗蘭(2000)。個人化運動訓練對運動員體適能之效益。物理治療,25(5),28-33。
  25. 黃仁和(1976)。現代橄欖球訓練。台北市:文和出版社。
  26. 落合勳、山本巧(1991)。集團スポーツにおける指導者の研究。スポーツ教育學研究,10(2),113-112。
  27. 趙榮瑞(2007)。運動訓練計劃之擬定。2007年運動訓練檢測研習會,研習手冊
  28. 蔡蜜西(1997)。運動員科學選材的方法。台灣體育,89,2-6。
被引用次数
  1. 陳優華、莊志仁(2010)。橄欖球教練在球隊表現失常所扮演角色之探討。體育學系系刊,10,41-52。
  2. (2018)。大專男子橄欖球選手運動心理技能與情緒智力之研究。休閒運動管理學刊,4(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