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東年海洋小說對現代性的批判

并列篇名

A discussion on criticism about modernity in Nian Dong's ocean novels

作者

朱芳玲(Chu, Fong-Ling)

关键词

東年 ; 海洋小說 ; 現代性 ; 寓言 ; 救贖 ; Nian Dong ; Ocean Novels ; modernity ; Fables ; Redemption

期刊名称

海洋文化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20期(2016 / 06 / 01)

页次

59 - 8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將東年海洋小說視為「臺灣現代性經驗」救贖文本,揭示臺灣現代性經驗中,現代性生存的殘酷與痛苦,並論述作家東年所提供的救贖之道。七○年代東年短篇海洋小說揭示臺灣現代性生存的真相,已達「人吃人」的駭人地步,現代人如無教養的野蠻人,生存目的僅為「活下去」。面對現代性生存危機,人類等待的救贖只在人永遠失去希望的時候到來。故等待是唯一的救贖。八○年代東年創作長篇海洋小說,進一步以「寓言」揭示並批判人類主觀之善惡皆是「幻覺」,然後以「死亡」抗拒道德善、惡予個體的束縛。從七○年代到八○年代,「大海」一直是東年海洋書寫「一以貫之」的意義-大海是東年書寫的起點與終點。東年創作的起初,乃希望藉書寫予殘酷人性「同情與諒解」,這同時也成為他海洋寓言書寫的終點。東年因大海而創作而存在-在現代性帶來的絕望中,以寓言/書寫寄予希望/同情與諒解。寓言/書寫,是最後的救贖。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views Nian Dong's ocean novels as the redemptive text for "modern experiences in Taiwan" to unravel the cruelty and pain of modern existence in modern experiences in Taiwan and further reviews the redeeming approach provided by writer, Nian Dong. The short stories in the ocean novels by Nian Dong in the 1970s reveal the truth, that modern existence in Taiwan has reached the frightening status of "people eating people." Modern people resemble uncultivated barbarians whose purpose of existence is only "to live." When faced with the crisis of modern existence, redemption that humanity awaits only comes after all hope is lost. Therefore, waiting is the only redemption. The long stories of the nineties ocean novels by Nian Dong exploit "fables" to unravel and criticize the subjective goodness and evil as perceived by human beings to be illusion. Afterwards, human beings use "death" to overcome the constraint on individuals imposed by moral goodness and evil. "Ocean" is the consistent theme used throughout the seventies and eighties by Nian Dong with it being the the author's launching and concluding points. The initial works of Nian Dong intended to mitigate human crualty with compassion and understanding, which also serve as end points for his ocean fables. Nian Dong writes and exists for the ocean and in the face of desperation caused by modernity; he uses fables and other writing to inspire hope, compassion and understanding. Fables are his final redemp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基礎與應用科學 > 海洋科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社會科學 > 傳播學
社會科學 > 軍事學
参考文献
  1. 邱貴芬(2006)。「在地性」的生成:從臺灣現代派小說談「根」與「路徑」的辯證。中外文學,34(10)
    連結:
  2. 履疆,〈鄉土的脈動,文學的傳承―臺灣鄉土小說的思潮〉,《中華日報》十四版,1995 年10 月8 日。
  3. 于閩梅(2008)。靈韻與救贖―本雅明思想研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4. 本雅明、李茂增譯、蘇仲樂譯(2009)。寫作與救贖―本雅明文選。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5. 本雅明、張旭東譯、魏文生譯(2010)。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臺北:臉譜出版社。
  6. 本雅明、陳永國編、馬海良編(2011)。本雅明文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 朱雙一(1995)。現代人的無慮和生存競爭。聯合文學,11(3)
  8. 吳韶純(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
  9. 宋澤萊(1998)。將「自然主義」和「虛無主義」推向頂峰的文學高手―論東年小說的深度。臺灣新文藝,10
  10. 東年(1995)。去年冬天。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11. 東年(1979)。大火。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2. 東年(1998)。失蹤的太平洋三號。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13. 東年(2013)。我在上個世紀的寫作。聯合文學,346
  14. 東海大學中文系編(2002)。臺灣自然生態文學論文集,臺北:
  15. 林怡君(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16. 施淑編、高天生編(1993)。臺灣作家全集:東年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17. 莊秀美(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18. 許琇禎(2001)。臺灣當代小說縱論:解嚴前後(1977-1997)。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19. 陳允元記錄(2013)。小說、生活:人生的事。聯合文學,346
  20. 傅柯、佘碧平譯(2006)。主體解釋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1. 傅柯、劉絮愷譯(1995)。臨床醫學的誕生。臺北:時報文化。
  22. 黃瑞祺編(2008)。再見傅柯―傅柯晚期思想研究。北京:浙江大學出版社。
  23. 楊向榮(2009)。現代性和距離。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4. 鍾玲編(1999)。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高雄:
  25. 簡淑玲(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