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民事訴訟之程序權保障:以通常訴訟程序當事人之程序權為中心

并列篇名

The Protection of Procedural Rights in Civil Procedure

DOI

10.6199/NTULJ.2009.38.04.04

作者

許士宦(Shu-Huan Shyuu)

关键词

程序保障 ; 辯論權 ; 證明權 ; 變更判決之訴 ; 程序選擇權 ; 合併審判權 ; procedural protection ; adversary right ; right to proof ; Judgment-change trial ; right of procedural options ; right to joint trials

期刊名称

臺大法學論叢

卷期/出版年月

38卷4期(2009 / 12 / 01)

页次

229 - 27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民事訴訟法於1999年至2003年全面修正中,就訴訟程序所為重大改革之-係強化當事人之程序主體權。就事前之程序保障而言,既充實陳述權、證明權及資訊權等辯論權,又擴大訴變更、追加權及反訴權等合併審判權。為實質保障此等程序權,並加重法官之闡明義務,在一定情形要求其表明法律見解、公開心證,或課以曉諭訴變更、追加及反訴之義務,以利當事人平衡追求實體利益與程序利益,防止發生突襲及突襲性裁判。為便利兩造平衡追求上述利益,進而賦予各種程序選擇權,使其在審理原則、實體內容及紛爭解決方式等方面得合意形成審判程序及審判內容,更加實質參與形成訴訟程序,甚至自主、自律性處理、解決紛爭,而未必依法律本身或法院裁判所示之他律性者。就事後之程序保障而言,當事人對於基準時前已存在事證、法律關係之辯論權,無論係因可歸責於法院或他造之事由致其不得行使,或其已行使而法院竟漏未斟酌判斷,均得據以對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當事人對於基準時後實際發生之事實,若其異於確定判決所預測者,致尚未實現之判決內容因此情事變更而顯失公平,亦得據以提起變更該判決之訴。

英文摘要

The important amendment of civil procedure form 1999 to 2003 is strengthening parties' procedural autonomy rights. For the beforehand protection, it fulfills the adversary rights such as stating, proving, and getting information; and it broadens the rights to joint trial such as change and addition of actions and counterclaim. To protect procedural rights above substantially, to make it convenient for parties to pursue the balance of substantial and procedural interests, and to prevent surprise and surprising judgments, it also sharpens the clarify duty of judges to disclose their opinions about law and own impression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and to notify the opportunities to change, add actions and counterclaim. To make it convenient for parties pursue interests above, the amendment grants various rights to procedural options, which make parties could form the procedures and contents of the trial based on agreements. Furthermore, they may solve disputes themselves without laws and judgments. For Post protection, if the adversary right about fact, evidence and relations of law existed before close of pleading is violated (from the court or other party), the violated party could apply for a re-trial; if the fact happened after close of pleading is different from what judgment forecasted, and that makes the unrealized contents of judgment unfair, the violated party could apply for judgment-change trial.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法律學
参考文献
  1. Hanns Prütting著、吳從周譯(2007)。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三)。台北:一品文化。
  2. Rosenberg, Schwab, Gottwald著、李大雪譯(2007)。德國民事訴訟法。北京:中國法制。
  3. アストリツド·シユタツトラー(2004)。現代の民事訴訟における裁判官および弁護士の多重的な役割とその相互関係-改正ドイツ民事訴訟法を例として。民事訴訟法雜誌,50,157-182。
  4. 王甲乙、楊建華、鄭健才(2003)。民事訴訟法新論。台北:三民。
  5. 司法院編(2003)。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施行法部分修正條文對照表暨總說明。台北:司法院。
  6. 司法院編(2008)。司法周刊,1405
  7. 司法院編(2000)。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對照表暨總說明。台北:司法院。
  8. 司法院編(1999)。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施行法、非訟事件法部分條文對照表暨相關法規。台北:司法院。
  9. 司法院編(2001)。司法院家事事件法研究制定資料彙編(一)。台北:司法院。
  10. 本間靖規、賀集唱編、松本博之編、加藤新太郎編(2007)。基本法コンメンタール民事訴訟法。東京:日本評論社。
  11. 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編(2003)。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一),台北:
  12. 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編(2008)。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五),台北:
  13. 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編(2001)。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台北:
  14. 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編(2007)。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四),台北:
  15. 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編(2004)。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二),台北:
  16. 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編(1998)。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七),台北:
  17. 吉田元子(2008)。裁判所等による和解條項の裁定。東京:成文堂。
  18. 吳明軒(2004)。中國民事訴訟法(上)。台北:三民。
  19. 吳從周(2007)。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三)。台北:一品文化。
  20. 沈冠伶(2006)。訴訟權保障與裁判外紛爭處理。台北:沈冠伶。
  21. 林淳、鈴木正裕編、青山善充編(1997)。注釋民事訴訟法。東京:有斐閣。
  22. 邱聯恭(2001)。爭點整理方法論。台北:三民。
  23. 邱聯恭(2000)。程序選擇權論。台北:三民。
  24. 邱聯恭(2004)。程序利益保護論。台北:三民。
  25. 邱聯恭(1992)。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台北:三民。
  26. 邱聯恭(1996)。程序制度機能論。台北:三民。
  27. 邱聯恭口述、許士宦整理(2008)。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一)。台北:邱聯恭。
  28. 邱聯恭、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編(2004)。程序利益保護之原則。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二),台北:
  29. 邱聯恭、法學叢刊雜誌社編(2006)。跨世紀法學新思維。台北:法學叢刊雜誌社。
  30. 邱聯恭、許士宦(2008)。在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第一百次研討會之發言,〈智慧財產民事訴訟新貌之問題探討:著重「智慧財產法院組織法」及「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施行後將面臨的問題。法學叢刊,211,173-218。
  31. 邱聯恭、許士宦(2008)。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三)。台北:邱聯恭。
  32. 邱聯恭、最高法院學術研究會編(1993)。第一審程序修正草案之析述。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之析述與研討,台北:
  33. 姜世明(2004)。新民事證據法論。台北:學林。
  34. 姜世明(2003)。民事程序法之發展與憲法原則。台北:元照。
  35. 姜炳俊(2002)。2002年德國民事訴訟法改革:上訴制度。月旦法學教室,1,93-99。
  36. 姚瑞光(2004)。民事訴訟法論。台北:大中國圖書。
  37. 姚瑞光(2005)。近年修正民事訴訟法總評。台北:弘揚圖書。
  38. 秋山幹男、伊藤真、加藤新太郎、高田裕成、福田剛久、山本和彥(2002)。コンメンタール民事訴訟法Ⅱ。東京:日本評論社。
  39. 范光群(2009)。程序正義、人權保障與司法改革。台北:元照。
  40. 馬克斯·福爾考默著、趙秀舉譯、米夏埃爾•施蒂爾納編(2005)。德國民事訴訟法學文萃。北京:中國政法大學。
  41. 高田裕成、竹下守夫編(1998)。講座新民事訴訟法I。東京:弘文堂。
  42. 敕使川原和彥(2002)。2001-2002ドイツ民事訴訟法改正つにいて。早稻田法学,77,207-274。
  43. 梅本吉彥、新堂幸司編(1988)。特別講義民事訴訟法。東京:有斐閣。
  44. 許士宦(2007)。民事訴訟法修正後審判實務上處分權主義與辯論主義之新發展(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1,9-32。
  45. 許士宦(2006)。審判對象與適時審判。台北:新學林。
  46. 許士宦(2003)。程序保障與闡明義務。台北:新學林。
  47. 許士宦(2007)。民事訴訟法修正後審判實務上處分權主義與辯論主義之新發展(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0,1-19。
  48. 許士宦(2008)。請求之基礎事實同-與訴之變更、追加。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04,97-117。
  49. 許士宦(2007)。法律關係之曉諭義務。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8,126-139。
  50. 許士宦(2005)。證據蒐集與紛爭解決。台北:新學林。
  51. 許士宦(2008)。法律見解之表明義務。台灣法學雜誌,111,27-42。
  52. 陳計男(2004)。民事訴訟法論(上)。台北:三民。
  53. 陳榮宗(2005)。民事訴訟法(上)。台北:三民。
  54. 陳榮宗(2001)。民事訴訟法(上)。台北:三民。
  55. 陳榮宗(2004)。審問請求權。司法周刊,1178,2-3。
  56. 陳榮宗、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編(2001)。詐騙取得確定判決之效力與被害人之損害賠償請求。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台北:
  57. 最高法院(2004)。最高法院民事裁判書彙編。台北:最高法院。
被引用次数
  1. 陸而啟(2014)。論意見裁判主義:以訴調對接的事實基礎為例。法令月刊,65(2),97-134。
  2. (2020)。勞動法團體訴訟權約定拋棄之理論與實務─以美國法為借鑑。憲政時代,45(2&3),22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