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授權公務員概念

并列篇名

On the Concept of "Authorized Public Servant" in Criminal Law

DOI

10.6199/NTULJ.2015.44.03.05

作者

謝煜偉(Yu-Wei Hsieh)

关键词

公務員 ; 授權公務員 ; 職務 ; 法定職務權限 ; 公共事務 ; 公務員概念相對化 ; public servant ; authorized public servant ; duty ; legal authority ; public affairs ; a relative concept of public servant

期刊名称

臺大法學論叢

卷期/出版年月

44卷3期(2015 / 09 / 01)

页次

971 - 103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刑法第10條第2項修正後,關於刑法公務員定義,通說認為可分為「身分公務員」、「授權公務員」以及「委託公務員」三種類型。相較於前者從所屬機關組織之觀點,後兩者則從執行國家任務之功能性觀點劃定公務員概念之界線。然而,近年來對於所謂「其他依法令從事於公共事務,而具有法定職務權限者」之授權公務員概念的界定,不但在學理與實務間形成不小的鴻溝,判決間亦常見齟齬。可以說,如何認定法定職務權限,以及如何區分公共事務與單純私經濟行為等判準仍未臻明確。本文以最高法院歷年對授權公務員之認定標準為主軸,透過判決解釋之分類與歸納分析,主張刑法第10條第2項第1款前後段並沒有區分成「身分公務員」「授權公務員」兩種不同類型的公務員之必要。無論是該款前段或後段,都是同時具有組織上意義以及功能上意義的公務執行者。並且,本文贊同「公務員概念相對化」之想法,認為應根據不同的規範目的,來思考服務單位功能屬性以及職務內容之限定。

英文摘要

The definition of public servant in Criminal Law in Taiwan has been amended in 2005 (Article 10 sec 2). According to the new definition, the term "public servant" means the following persons: (1) those who empowered with legal function and power serve an organization of the state or a local autonomous body, or (2) those who, engaged in public affairs, are empowered with legal function and power. And (3) Those who, engaged in the public affairs within the authority of the entrusting organization, are delegated by an organ of the state or a local autonomous body. There is, of course, a considerable agreement that the new definition of public servant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a person who is (1) employed in a authority body, (2) authorized by laws and ordinances, or (3) delegated from authorities. However,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opinions still vary when adapting these definitions into different cases, especially dealing with the second on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upreme Court's opinions of "authorized public servant", and argues that those who engage in public affairs with legal function and power as public servants must have been not only authorized by laws and ordinances but also employed in public bodie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法律學
参考文献
  1. 張明偉(2013)。刑法上公務員概念之研究:與美國法制之比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85,89-133。
    連結:
  2. 許登科(2011)。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制中民間機構之法律地位:以解析最高法院99 年度臺上字第4920 號刑事判決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33,79-143。
    連結:
  3. 黃榮堅(2009)。刑法上個別化公務員概念。臺大法學論叢,38(4),273-334。
    連結:
  4. 宮本英脩( 1934 ) 。《刑法大綱・各論( 第2 分冊) 》。載於: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1442615/1
  5. 美濃部達吉(1939)。《公務員賄賂罪の硏究》。東京:岩波書店
  6. 大塚仁編、河上和雄編、佐藤文哉編、古田佑紀編(2004)。大コンメンタール刑法:第1巻。東京:青林書院。
  7. 川端博(2012)。賄賂罪の保護法益についての覚書き。三井誠先生古稀祝賀論文集,東京:
  8. 日高義博(1995)。公務執行妨害罪。法学セミナー,483,92-96。
  9. 王士帆(2012)。最高法院決議維護裁判一致性?:觀摩德國一則裁判。台灣法學雜誌,204,7-27。
  10. 甘添貴(2010)。刑法各論(下)。台北:三民。
  11. 甘添貴(2003)。刑法上公務員之定義與涵蓋範圍。月旦法學雜誌,92,26-38。
  12. 甘添貴(2005)。刑法新修正之公務員概念。刑法總則修正重點之理論與實務,台北:
  13. 甘添貴(2010)。新修正刑法公務員的概念。刑法公務員概念的比較研究,台北:
  14. 甘添貴(2012)。公立大學教師是否為刑法上之授權公務員?。台灣法學雜誌,204,113-118。
  15. 白忠志(2010)。新修刑法公務員概念在實務上的運用。刑法公務員概念的比較研究,台北:
  16. 西田典之編、山口厚編、佐伯仁志編(2010)。注釈刑法第1巻:総論。東京:有斐閣。
  17. 佐伯千仭編、団藤重光編(1956)。総合判例研究叢書:刑法第5巻。東京:有斐閣。
  18. 吳庚(2008)。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
  19. 吳耀宗(2006)。犯罪與法之抗制(二)。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20. 村井敏邦(1984)。公務執行妨害罪の研究。東京:成文堂。
  21. 町野朔(1995)。刑法における公務員、公務執行妨害罪と業務妨害罪。法学教室,172,65-72。
  22. 林山田(2005)。刑法各罪論(下)。台北:自刊。
  23. 林東茂(2012)。不實的研究經費核銷,成立什麼罪?。台灣法學雜誌,204,119-123。
  24. 林勇麒(201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25. 林雍昇(2006)。實質的刑法公務員概念:兼論職務犯罪之保護法益及不法內涵。律師雜誌,316,69-85。
  26. 林雍昇(2009)。國營事業員工是否為刑法上公務員?:簡評最高法院九七年度臺上字第三六一○號判決。台灣法學雜誌,133,249-253。
  27. 林雍昇(2009)。最高法院刑事裁判評析:建構中的新刑法公務員圖像。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28,77-91。
  28. 林雍昇(2008)。新刑法公務員概念與範圍的再商榷。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02,192-215。
  29. 法曹会編(1984)。最高裁判所判例解説:刑事篇〔昭和35 年度〕。東京:法曹?。
  30. 侯寬仁(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31. 柯耀程(2011)。「職務」概念的解釋與限制。法學叢刊,222,1-31。
  32. 柯耀程(2010)。刑法公務員概念初探:廢弛職務罪之認定。軍法專刊,56(3),22-35。
  33. 柯耀程(2010)。刑法公務員概念初探:德國刑法公務員概念之發展與檢討─以公務員職務犯罪為詮釋核心。軍法專刊,56(3),4-21。
  34. 神山敏雄、斉藤豊治、浅田和茂、松宮孝明(2013)。新経済刑法入門。東京:成文堂。
  35. 馬躍中(2013)。國科會報帳:國立及私立學校身分不同?。月旦法學雜誌,217,33-41。
  36. 張麗卿(2012)。刑法上公務員受賄犯罪之研究。輔仁法學,44,1-49。
  37. 許玉秀(2006)。公務員概念的立法定義:第16 次修正刑法檢討(第十條第二項)。新修正刑法論文集,台北:
  38. 許宗力(2000)。國家機關的法人化:行政組織再造的另一選擇途徑。月旦法學雜誌,57,26-39。
  39. 許澤天(2013)。大學教授執行計畫不實核銷「公款公用」與詐欺等罪相關要素的論證:最高法院102 年度台上字第1448 號刑事判決。台灣法學雜誌,229,79-90。
  40. 許澤天(2013)。執行計劃買A 報B 是否成立貪污詐欺:再論最高院100臺上459 判決。台灣法學雜誌,218,214-222。
  41. 許澤天(2012)。杜撰學者適用貪污犯罪的恐怖「法源」:最高院100台上459 判決。台灣法學雜誌,201,197-203。
  42. 陳敏(2011)。行政法總論。台北:自刊。
  43. 程明修(2010)。刑法與行政法有關公務員概念的交錯:從行政法學的角度觀察。刑法公務員概念的比較研究,台北:
  44. 程明修(2012)。授權公務員是如何被授權?:最高法院100 年度台上字第459 號刑事判決對刑法公務員定義之謬誤詮釋。台灣法學雜誌,199,1-3。
  45. 黃榮堅(2009)。從個別化公務員概念看政府採購中的公務員身分:評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度台上字第四八一三號等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72,287-300。
  46. 靳宗立(2010)。新修刑法公務員之解釋與國家之任務。刑法公務員概念的比較研究,台北:
  47. 蔡志方(2012)。論大學執行研究計畫教師之法律地位。台灣法學雜誌,204,87-101。
  48. 鄭善印(2006)。新刑法總則公務員概念之合理範圍。月旦法學雜誌,137,225-239。
  49. 蕭宏宜(2012)。授權公務員之認定理由:國科會研究計畫經費運用之相關法律責任。台灣法學雜誌,5月修法實務特刊,33-36。
  50. 蕭宏宜(2012)。不實請領國科會補助並非貪污犯罪:評最高法院100 年度台上字第459 號刑事判決。台灣法學雜誌,204,124-130。
  51. 謝榮堂(2010)。我國法制上公務員之定義與適用範圍。軍法專刊,56(3),109-128。
  52. 藤田宙靖(2005)。行政組織法。東京:有斐閣。
  53. 藤岡一郎(1979)。賄賂罪の一考察:「公務員」に対する刑事規制の準備的考察。同志社法学,31(1),40-57。
被引用次数
  1. 劉邦鉉(2016)。教師搜索之研究—違法性與違法性意識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1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