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建構以原住民為主體的狩獵規範:兼評王光祿之非常上訴案

并列篇名

Construction of Hunting Regulations Based on the Indigenous People as Subjects: Study on Extraordinary Appeal Case of Wang Guang-Lu

DOI

10.6199/NTULJ.201806_47(2).0006

作者

王皇玉(Huang-Yu Wang)

关键词

自製獵槍 ; 制式獵槍 ; 原住民 ; 野生動物 ; 狩獵權 ; 王光祿案 ; self-made hunting rifle ; standard rifle ; the indigenous people ; wild animals ; hunting right ; Wang Guang-Lu case

期刊名称

臺大法學論叢

卷期/出版年月

47卷2期(2018 / 06 / 01)

页次

839 - 88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2005年制定之「原住民族基本法」,乃作為保障原住民族法律地位與權利的重要法律基礎,其中規定了原住民得在原住民地區依法從事獵捕野生動物之行為。然而,本法所謂尊重原住民獵捕野生動物的權利,必須是在漢人思維的框架下才能獲得允許。對原住民而言,狩獵是生活方式,並非只有在祭典時才狩獵。此外,狩獵是與大自然的互動與對話,狩獵時會打到什麼獵物,都是恩賜的禮物,不能事先說大話要獵何種動物,否則將會受到詛咒而一無所獲。然而,現行法令對原住民的狩獵管制,則是以不顧狩獵文化或強令原住民觸犯狩獵規範的方式管制,例如原住民狩獵前必須事前申報狩獵區域、獵物的物種與數量,而狩獵工具必須是自製獵槍。此種漢人的管理思維,是把「狩獵」當成去超級市場採買,購物前必須先申請,說明去哪裡購物、要購買什麼品項,數量多少。此外,打獵必須先自製獵槍,就如同要求廚師做菜前必須先自行打造刀具一樣。只要原住民打獵前沒有事先申報,自製獵槍的性能太好,都會成為罪犯。長年以來,原住民不斷訴求「還我土地」,爭取在原住民保留地上的「自治權」,原住民訴求的核心,乃結合土地與自然資源的傳統生活,而非施捨式的有限權利。原住民族的狩獵文化,過去所擁有的獵區制度、部落規範、對土地認同、對自然資源的尊重,在漢人統治之下,幾乎快要消滅殆盡。給予原住民對保留地的自治權,以及建立原住民狩獵專法,才是嚴肅對待原住民族傳統文化與狩獵權的方式。

英文摘要

"The Indigenous Peoples Basic Law" enacted in 2005 is the important legal base to protect legal position and rights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It regulates the indigenous people's legal hunting of wild animals in the areas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However, in the act, the respect for the indigenous people's hunting right of wild animals is upon the framework of the Hans' thinking instead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perspective. For the indigenous people, hunting is their lifestyle and it is not the activity only in worshiping rites. In addition, hunting is the interaction and dialogue with the nature and the preys in hunting are the precious gifts. We cannot predict the preys boastfully; otherwise, we will be cursed and will hunt nothing. However, according to regulation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 Act, the indigenous people are merely allowed to hunt in the periods of worshiping rites. Besides, before hunting, they should declare the hunting area, species and quantity of preys. Hunting tool must be self-made hunting rifles. In such management thought of the Hans, "hunting" is regarded as shopping in supermarket. Before shopping, we must declare and explain the place, items and quantity purchased. In addition, before hunting, they must make hunting rifles, as cooks who are required to manufacture the knives before cooking. When the indigenous people do not declare hunting in advance or when they possess excellent self-made hunting rifles, they will be conceived as criminals. For years, the indigenous people constantly call for "the return of motherland" and fight for "right of autonomy" on the reversed areas for the indigenous people. Core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appeal refers to traditional life which combines land and natural resources instead of charity and limited rights. Under the governance of the Hans, the indigenous people's hunting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hunting area system, tribal regulations, identification with land and respect for natural resources are almost collapsed. Right of autonomy for the indigenous people on reversed areas and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law for the indigenous people's hunting are th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manag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unting right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法律學
参考文献
  1. 王皇玉(2012)。原住民持有槍械問題之研究。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5(1),1-40。
    連結:
  2. 王皇玉(2007)。文化衝突與臺灣原住民犯罪困境之探討。臺大法學論叢,36(3),255-304。
    連結:
  3. 王進發,童信智(2012)。由原住民狩獵文化看國家與部落間之規範衝突及未來因應。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5(1),39-72。
    連結:
  4. 吳志強(2015)。尋求原住民族基本法與野生動物保育法間規範衝突的緩衝地帶:以「違法性意識之可能性」的視角淺析。東吳法律學報,27(2),173-222。
    連結:
  5. 張道周(2011)。原住民參審試行條例:原住民審判主體地位的建立。第二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連結:
  6. 許恒達(2013)。國家規範、部落傳統與文化衝突:從刑法理論反思原住民犯罪的刑責問題。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6(2),33-82。
    連結:
  7. 陳宗仁(2005)。近代臺灣原住民圖像中的槍:兼論槍枝的傳入、流通與使用。臺大歷史學報,36,53-106。
    連結:
  8. 蔡志偉=Awi Mona(2011)。從客體到主體:臺灣原住民族法制與權利的發展。臺大法學論叢,40(特刊),1499-1550。
    連結:
  9. 鄭川如(2014)。論兩人權公約中原住民狩獵權漁業權的內涵。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7(3),83-120。
    連結:
  10. 鄭川如(2016)。從兩人權公約檢視原住民狩獵權。輔仁法學,52,189-248。
    連結:
  11. 王皇玉(2008)。原住民犯罪與不法意識之研究:從新竹縣尖石鄉風倒木竊取案件談起。刑與思:林山田教授紀念論文集,臺北:
  12. 王皇玉(2016)。原住民犯罪的文化抗辯及其實踐。臺灣原住民族法學,1(1),31-44。
  13. 立法院秘書處(編)(1984).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法律案專輯第59 輯.臺北:立法院.
  14. 夷將‧拔路兒(編)=Icyang Parod(2008).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史料彙編(上).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15. 余建國(2011)。原住民傳統領域與自然資源權利之法效性。第二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16. 李建良(2003)。淺說原住民的憲法權利:若干初探性的想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47,115-125。
  17. 亞榮隆‧撒可努(2016).飛鼠、山豬、撒可努.新北:耶魯國際文化.
  18. 亞榮隆‧撒可努(2016).走風的人:我的獵人父親.新北:耶魯國際文化.
  19. 林三元(2016)。原住民傳統領域權之確認:從加拿大最高法院 Tsilhqot’in 案出發。臺灣原住民族法學,1(1),17-30。
  20. 林三元(2015)。加拿大 Metis 原住民族狩獵權之探討:從 Powley 案到Hirsekorn 案。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5(2),1-24。
  21. 林玉蘭(2005)。原住民狩獵問題面面觀。Ho Hai Yan 台灣原 YOUNG原住民青少年雜誌雙月刊,7,46-49。
  22. 林佳陵(2007)。臺灣戰後初期的原住民政策與法令。以臺灣為主體的法律史研究,臺北:
  23. 林長振(2014)。原住民狩獵權之立法規定及司法問題。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4(4),21-41。
  24. 林修澈(2017).牡丹社事件.臺北:翰蘆.
  25. 邱忠義(2016)。原住民自製獵槍之認定及持有獵槍之管制新思維。月旦法學雜誌,256,102-123。
  26. 施正鋒(2005).台灣原住民族政治與政策.臺北: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27. 浦忠勇=Tibusung'e Poiconʉ(2013)。習俗或犯罪?探討一群游移在傳統文化與國家法律的鄒族獵人。第四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28. 馬培基(2015)。我國司法實務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 20 條第1 項見解之分析。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5(2),25-45。
  29. 涂偉俊(2017)。原住民狩獵習慣納入成文法之研究。第七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30. 黃居正(2016)。適用原住民族傳統慣習作為法院民事裁判之準據法。臺灣原住民族法學,1(1),5-16。
  31. 鈴木質,王美晶(譯)(1999).台灣原住民風俗.臺北:原民.
  32. 蔡廷宜(2013)。原住民族法庭實務運作之現況及展望:以嘉義地院刑事案例觀察為中心。第四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33. 蔡志偉=Awi Mona(2016)。民族法主體之建立:臺灣原住民自治之視角。臺灣原住民族法學,1(1),77-86。
  34. 蔡志偉,黃居正,王皇玉(2013).國內原住民族重要判決之編輯及解析.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35. 鄭川如(2012)。由生存權、文化權而來的狩獵權:從美國最高法院判決談臺灣原住民的狩獵權、漁權。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2(1),101-130。
  36. 謝世忠,楊鈴慧,劉瑞超,李韋誠,黃昱中(2008).原住民族傳統習慣之調查、整理及評估納入現行法制第五期委託研究:布農族、邵族.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37. 謝煜偉(2014)。刑法解釋與原住民狩獵文化/最高院 102 台上 5093 判決。台灣法學雜誌,241,176-181。
  38. 顏愛靜,楊國柱(2004).原住民土地制度與經濟發展.臺北:稻鄉.
  39. 藤井志津枝(1988)。日據時期左久間總督的「理番」事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成立四十週年紀念論文專輯,南投:
被引用次数
  1. 戴興盛,陳毅峰,張惠東,呂翊齊(2023)。調適、批判與拼裝:從三種環境治理的視野重新檢視臺灣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政策。地理學報,105,65-102。
  2. 許恒達(2023)。原住民文化權利的憲法界限-以司法院釋字第803號解釋為中心-。輔仁法學,65,227-277。
  3. 呂嘉穎(2022)。論總統的特赦權行使對釋字第803號解釋產生之後續影響。台灣原住民族研究,15(2),41-64。
  4. (2018)。民主憲政國家原住民族自治模式及其難題─以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為例。憲政時代,44(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