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2017年刑事法實務見解發展回顧

并列篇名

Review the Judicial Practices of Criminal Law in 2017

DOI

10.6199/NTULJ.201811_47(SP).0009

作者

謝煜偉(Yu-Wei Hsieh)

关键词

相當因果關係 ; 沒收 ; 複合型法益 ; GPS跟監 ; 肇事逃逸 ; the theory of adequate causation ; confiscation ; hybrid of legal interests ; GPS Surveillance and investigation ; hit-and-run

期刊名称

臺大法學論叢

卷期/出版年月

47卷S期(2018 / 11 / 01)

页次

1849 - 188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2017年與刑法相關之法院實務見解為論述對象,整理去年度當中最高法院及高等法院具代表性意義的裁判例及決議,並且分析這些實務見解中所關心的議題取向以及論理變遷之趨勢,最後,從學理的視角從中抽取若干議題,檢討這些裁判例的論述是否妥當,判斷標準是否一致。其中比較令人矚目的發展,例如,實務為因應「後續介入情事」的相當性判斷,而進行相當因果關係理論的調整;在沒收新制下明確區分不同規範目的下的「犯罪所得」概念;偏好採取「複合型法益」的立場以解決規範目的解釋歧異的爭議,因而擴張了成罪範圍;明確指出GPS跟監行為成立無故竊錄罪之理由;持續否定違反食安法之罪(抽象危險犯)存有實質限定解釋的空間等。總體而言,可看到實務上對於新設規範謹慎適用的姿態,但針對社會矚目案件往往未能堅守刑法基本原則,進行擴張性的目的解釋。而針對既有爭議的處理,也存在著未能充分考察既有判決先例脈絡的問題,常有突兀引用學說見解的弊病。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selects significant decisions of the Taiwan's Supreme Court and High Courts in 2017, and reviews whether the arguments of these judgments are appropriate and whether the criteria are consistent or not. There are five topics in this article, including causality of criminal offence with aggravated result, confiscation, bribe, hit-and-run, GPS surveillance and investigation. After reviewing these significant decision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lots of decisions are contrary to the principle of legality, the principle of the protection of legal interests, and the principle of responsibility. For example, Several decisions are inclined to make some accommodative modifications to "the theory of adequate causation" in order to decide "the subsequent involved event" has interrupted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 and the aggravated result or not. Besides, the Supreme Court is continually refusing substantial restrictive interpretation applying to violations of Act Governing Food Safety and Sanitation. Most of all, courts are likely to mix several heterogeneous legal interests into one single crime, which is called as "hybrid of legal interests". Hybrid of legal interests would cause ambiguous, and unexpectable legal interpretations, which cannot be ignored. However, courts properly clarified the meaning of "without reason to peep at or eavesdrop on other's non-public activities"(Article 315-1 of Criminal Code), which could apply to the case of GPS surveillance and investigation. Overall, the Supreme Court tends to take the wavering attitude about legal interpretation. On one hand, courts has adopted a more restrictive interpretation to the new legislation, such as the meaning of "proceeds of the crime" of confiscation(Criminal Code Article 38-1). 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the more social attention the cases have brought, the less likely it is courts will take the role of defender of primary principle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法律學
参考文献
  1. 周漾沂(2017)。2016年刑事法實務見解發展回顧:食品安全、交通安全,與抽象危險犯。臺大法學論叢,46(特刊),1480-1490。
    連結:
  2. 謝煜偉(2016)。論金融機構特別背信罪。臺大法學論叢,45(4),2066-2067。
    連結:
  3.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2425號判決
  4.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3號判決
  5.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4127號判決
  6. 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上易字第2407號判決
  7. 最高法院28年上字第3136號判例
  8.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2143號判決
  9.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696號判決
  10. 最高法院94年台上字第4929號判例
  11.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143號判決
  12. 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1140號判決
  13. 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096號判決
  14.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58號判決
  15. 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6103號
  16.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770號判決
  17. 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626號判決
  18.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757號
  19.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009號判決
  20.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2196號判決
  21.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201號判決
  22. 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上訴字第1862號判決
  23.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35號
  24.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106年度原訴字第9號判決
  25. 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931號
  26.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2932號判決
  27. 司法院釋字第576號解釋協同意見書。
  28. 司法院釋字第687號解釋部分不同意見書。
  29. 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具有參考價值裁判書類審查實施要點第6點
  30.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824號判決
  31. 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上訴字197號判決
  32. 山口厚(2016)。刑法総論。東京:有斐閣。
  33. 中野次雄編(2009)。判例とその読み方。東京:有斐閣。
  34. 井田良,林琬珊(譯)(2018)。日本因果關係論的現狀:從相當因果關係說到危險現實化說。月旦法學雜誌,276,221-233。
  35. 立法院公報處(2018),《立法院公報》,107卷8期,頁265、308、309,臺北:立法院。
  36. 西田典之(2010)。刑法総論。東京:弘文堂。
  37. 林鈺雄(2016)。利得沒收新法之審查體系與解釋適用。沒收新制(一):刑法的百年變革,臺北:
  38. 林鈺雄(2018)。財產犯罪所得之沒收與發還問題:兼評最高法院106年度相關決議及裁判。法學與風範:陳子平教授榮退論文集,臺北:
  39. 前田雅英(2006)。刑法総論講義。東京:東京大?出版?。
  40. 許恒達(2013)。GPS抓姦與行動隱私的保護界限:評臺灣高等法院一○○年度上易字第二四○七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24,69。
  41. 許恒達(2016)。汽車與犯罪工具之沒收。月旦法學教室,170,26-27。
  42. 陳子平(2016).刑法各論(下).臺北:元照.
  43. 陳子平(2015).刑法總論.臺北:元照.
  44. 臺灣法學雜誌編輯部(2016)。專訪臺灣高等法院院長石木欽。台灣法學雜誌,289,62-66。
  45. 蔡聖偉(2015)。私裝GPS跟監與刑法第三一五條之一:評臺灣高等法院一○○年度上易字第二四○七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32,34-35。
  46. 橋爪隆(2014)。危険の現実化としての因果関係(1)。法学教室,403,90-92。
  47. 薛智仁(2016)。評析減免沒收條款。沒收新制(二):經濟刑法的新紀元,臺北:
  48. 薛智仁(2018)。GPS跟監、隱私權與刑事法:評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3788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70,42-59。
  49. 謝煜偉(2018)。刑法沒收新制基礎問題省思。法學與風範:陳子平教授榮退論文集,臺北:
  50. 謝煜偉(2017)。得同居人承諾而阻斷他人救助:評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上更(一)字第22號及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740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65,48-61。
被引用次数
  1. 劉家丞(2022)。共同正犯過剩時的結果歸屬判斷-兼論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1790號刑事判決及其歷審裁判。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刊,33,81-126。
  2. (2023)。犯罪物沒收-以關聯客體之沒收為中心。軍法專刊,69(5),15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