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2017年刑事程序法回顧:刑事救濟程序、證據法則與強制處分

并列篇名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n 2017: Criminal Relief Procedure, Evidential Rules, Coercive Measure

DOI

10.6199/NTULJ.201811_47(SP).0010

作者

薛智仁(Chih-Jen Hsueh)

关键词

上訴利益 ; 具體上訴理由 ; 強制辯護 ; 訴訟權 ; 自白減刑規定 ; 特赦 ; 再審 ; 利誘訊問 ; 搜索扣押 ; 通訊監察 ; appeal interest ; concrete grounds of appeal ; compulsory defense ; right of legal proceedings ; rules of confession commutation ; amnesty ; retrial ; advantageous leading ; search and seizure ; communication surveillance

期刊名称

臺大法學論叢

卷期/出版年月

47卷S期(2018 / 11 / 01)

页次

1881 - 192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2017年總統府召開司改國是會議,後續法律改革預期將重大影響刑事程序法的全貌,其發展有待未來觀察,本文僅聚焦在評論刑事程序法的實務發展,特別是最高法院的重要決議和裁判。整體來說,刑事救濟程序是2017年實務發展成果最豐富的領域。司法院釋字第752號解釋基於訴訟權之保障,宣告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禁止二審初受有罪判決之人上訴第三審違憲,促成修法。最高法院承認被告對宣告監護處分之無罪判決得提起上訴、受特赦之人得聲請再審,值得肯定;在強制辯護案件否定第二審法院指定辯護人協助被告上訴的義務,以及課予再審聲請人對於新事證確實性過高的舉證責任及說明義務,則是有待檢討。除此之外,面對法律未明訂的新型科技偵查手段,最高法院秉持強制偵查法定原則及隱私權保障的精神,宣告GPS跟監違法,對調取網路傳真適用相對法官保留原則,令人喝采!

英文摘要

In 2017, th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convened the meeting of national judicial reform. We can expect and observe that the coming reforms will completely affect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commenting on the practical developments of criminal procedure law, especially the important decisions, judgments and verdicts of the Supreme Court. On the whole, criminal relief procedure is the most plentiful field of practical development in 2017. Based on guaranteeing the right of legal proceedings, J. Y. Interpretation No. 752 declared article 376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forbidding defenders only guilty in the second instance to appeal to the third instance was unconstitutional and promoted the amendment. We approve that the Supreme Court admitted defenders can appeal for the judgment declaring not guilty but announcing custody and protection and people amnestied can apply for the retrial. However, it should be criticized that the Supreme Court denied the obligation of assignment of counsel in the second instance to assist defender in appealing in compulsory counsel cases and obligated the application of retrial an excessive burden of proof or obligation to disclose about newly discovered evidence. In addition, we should applaud that when facing the newly technological detective measures not established in the law, the Supreme Cour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oercive measure according to law and protecting the right to privacy, declared the use of GPS for tracking is unconstitutional, and the obtainment of internet fax also applies to the principle of relative judge reservation.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法律學
参考文献
  1. 王兆鵬(2010)。上訴二審鴻溝之填補:評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5354號判決。法令月刊,61(2),46-49。
    連結:
  2. 張陳弘(2018)。美國聯邦憲法增修條文第4條搜索令狀原則的新發展:以Jones, Jardines & Grady案為例。歐美研究,48(2),317-326。
    連結:
  3. 薛智仁(2017)。2016年刑事程序法回顧:沒收程序法、羈押閱卷與證據法則。臺大法學論叢,46(特刊),1498+1500-1501+1512-1519。
    連結:
  4. 臺大法學論叢
    連結:
  5. 臺灣高等法院105年度上易字第2624號刑事判決
  6. 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2398號刑事判決
  7. 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185號刑事判決
  8. 司法院釋字第752號
  9.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非字第306號刑事判決
  10. 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3421號刑事判決
  11. (2018).Systematischer Kommentar zur Strafprozessordnung.
  12. 臺灣高等法院105年度上易字第1156號刑事判決
  13. (2016).Systematischer Kommentar zur Strafprozessordnung.
  14. (2016).Systematischer Kommentar zur Strafprozessordnung.
  15. 德國刑訴法第317條
  16. 最高法院101年度台非字第23號刑事判決
  17.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17號刑事判決
  18. 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聲再字第225號刑事裁定
  19.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16號刑事判決
  20. 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1128號刑事判決
  21. 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3966號刑事判決
  22. 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聲再字第206號刑事裁定
  23.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369號刑事判決
  24. (2014).Löwe-Rosenberg, Die Strafprozessordnung und das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25. (2016).Systematischer Kommentar zur Strafprozessordnung.
  26. 德國刑訴法第313條
  27.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2272號刑事判決
  28. 臺灣高等法院107年度再字第3號刑事判決
  29. 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32號刑事判決
  30. 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4532號刑事判決
  31. 最高法院104年度台抗字第766號刑事裁定
  32. 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上易字第752號刑事判決
  33. BVerfGE 28, 161
  34. Becker,Kinzig(2000).Von Berufungsköchen und Eingangsgerichten: Neues Rechtsmittelsystem für die Strafjustiz?.ZRP,2000,323.
  35. Beulke(2016).Strafprozessrecht.
  36. Eisenberg(2017).Beweisrecht der StPO.
  37. Gercke(Hrsg.),Julius(Hrsg.),Temming(Hrsg.),Zöller(Hrsg.)(2012).Strafprozessordnung.
  38. Hannich(Hrsg.)(2008).Karlsruher Kommentar zur Strafprozessordnung mit GVG, EGGVG und EMRK.
  39. Heinrich, Bernd,薛智仁(譯)(2016)。國家違法挑唆犯罪:德國聯邦最高法院、憲法法院與歐洲人權法院裁判。月旦法學雜誌,259,228-237。
  40. Löwe-Rosenberg(2014).Die Strafprozessordnung und das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41. Löwe-Rosenberg(2012).Die Strafprozessordnung und das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42. Meier(2015).Strafrechtliche Sanktionen.
  43. Miebach(Hrsg.),Hohmann(Hrsg.)(2016).Wiederaufnahme in Strafsachen.
  44. Roxin,Schünemann(2017).Strafverfahrensrecht.
  45. Schmitt, Meyer-Goßner,Schmitt(2018).Strafprozessordnung mit GVG und Nebengesetzen.
  46. Wolter(Hrsg.)(2016).Systematischer Kommentar zur Strafprozessordnung.
  47. 尤伯祥(2017),〈該立法的歸國會,然後才輪到法院:評最高法院106年度第12次刑事庭決議〉,蘋果日報,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70922/1208710/(最後瀏覽日:08/15/2018)。
  48.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編)(2002).正義的陰影.
  49. 何賴傑(2010)。指定辯護人代撰第二審上訴理由之義務:最高法院九十九年台上字第四七OO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6,109-110。
  50. 何賴傑(2014)。訴訟迅速原則之具體實踐:以德國刑事訴訟晚近發展為例。月旦法學雜誌,229,46-62。
  51. 何賴傑(2015)。違反訴訟迅速原則之法律效果。月旦法學雜誌,245,134-148。
  52. 吳燦(2018)。被告無罪判決併監護處分之上訴利益。月旦法學教室,183,30。
  53. 吳燦(2016)。最高法院刑事案件之言詞辯論:兼論不得上訴第三審案件的救濟。法官協會雜誌,18,104。
  54. 李榮耕(2018)。簡評2017年修正的刑事訴訟法第376條。月旦法學教室,184,45-48。
  55. 李榮耕(2018),〈李榮耕觀點:為最高法院保障人民隱私權的判決按讚!〉,風傳媒,http://www.storm.mg/article/452101(最後瀏覽日:08/15/2018)。
  56. 李榮耕(2017)。試評釋字第737號解釋及2017年新修正的刑事訴訟法。月旦裁判時報,65,13-23。
  57. 李榮耕(2017)。上訴二審理由是否具體之判斷。月旦法學教室,175,26。
  58. 李榮耕(2017)。簡評釋字第752號解釋及刑事訴訟法的相關修正。月旦法學教室,181,52-55。
  59. 林慈偉(2013)。論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之辯護權、實質救濟權利概念於我國刑事司法實務之適用情形:以辯護人為被告代撰第二審上訴理由之義務為中心。檢察新論,14,92。
  60. 林裕順(2017)。羈押閱卷的「美麗」與「哀愁」。月旦裁判時報,65,5-12。
  61. 林鈺雄(2017).刑事訴訟法下冊.臺北:自刊.
  62. 林輝煌。刑事程序與人權保障:刑事司法之國際觀點。法令月刊,68(12),56+58-60。
  63. 柯耀程(2017)。限制三審上訴之規範檢討:評釋字第752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271,154。
  64. 陳重言(2016)。刑事再審新法週年之實證觀察與評釋:借鏡德國法與實務之比較角度。刑事再審與救濟無辜,臺北:
  65. 黃朝義(2017).刑事訴訟法.臺北:新學林.
  66. 黃朝義(2011)。刑事二審上訴具體理由記載與被告權利保障。中央警察大學學報,48,274-277+279。
  67. 薛智仁(2014)。司法警察之偵查概括條款?:評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3522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235,235-256。
  68. 薛智仁(2016)。再審新法之實務簡評。刑事再審與救濟無辜,臺北:
  69. 薛智仁(2011)。禁止國家使用私人違法取得證據之理論基礎:兼評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度台上字第七三四號判決。政大法學評論,121,59-73。
  70. 薛智仁(2014)。衛星定位追蹤之刑責:評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上易字第2407號判決。科技法學評論,11(1),119-154。
  71. 薛智仁(2018)。GPS跟監、隱私權與刑事法:評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3788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70,42-60。
  72. 蘇凱平(2017)。居於憲法訴訟權核心的冤罪防抑:評釋字第752號解釋。月旦裁判時報,66,90+93-95+98。
被引用次数
  1. 李榮耕(2022)。犯罪偵查中通訊內容的調取。臺大法學論叢,51(3),757-831。
  2. 林鈺雄(2021)。2020年刑事程序法裁判回顧沒收新制之實務發展觀察。臺大法學論叢,50(S),1541-1571。
  3. 呂嘉穎(2022)。論總統的特赦權行使對釋字第803號解釋產生之後續影響。台灣原住民族研究,15(2),41-64。
  4. (2020)。科技時代的偵查干預處分──兼論我國法方向。月旦法學雜誌,306,154-174。
  5. (2022)。德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偵查規範與司法實踐——兼評我國《科技偵查法》草案相關規定。政大法學評論,170,55-128。
  6. (2024)。「秘密」搜索扣押第三方業者數位證據──鬆動最高法院Hibox案基準。政大法學評論,176,8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