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場》

作者

陳姿燕

关键词
期刊名称

運動文學

卷期/出版年月

18期(2022 / 12 / 01)

页次

18 - 1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王峻誠,王韋堯(2005)。「抽象」在藝術與設計之再定義。設計學報,10(3),81-97。
    連結:
  2. 張桂菱(2020)。當代舞蹈觀看美學之研究──當舞蹈進入展示場域。運動文化研究,36,7-47。
    連結:
  3. 劉一民(2012)。運動技術重建經驗的發生現象學探討。運動文化研究,21,7-36。
    連結:
  4. 〈2015舞蹈秋天—瑪姬・瑪漢舞團《MayB》〉,《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ARTALKS》,,2021.03.23檢索。
  5. Berger, John(1972).Ways of Seeing.London:British Broadcasting.
  6. E.H.貢布里希, E.H.,林夕(譯),李本正(譯),范景中(譯)(2000).藝術與錯覺──圖畫再現的心理學研究.長沙市:南湖科學技術.
  7. Gombrich, E. H.(1960).Art and Illusion.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8. Hirvela, David P.(1990).An Audience’s Perspective: The Performing Arts.Dubuque, Iowa:Kendall/Hunt.
  9. Holub, Robert C.(2003).Reception Theor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London:Routledge.
  10. Jauss, Hans Robert,Bahti, Timothy(trans.)(1985).Toward an Aesthetic of Reception.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1. Merleau-Ponty, Maurice,Landes, Donald A.(trans.)(2012).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New York:Routledge.
  12. 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編譯)(1975).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德國哲學.北京:商務.
  13. 平珩(編),張中煖(1995).舞蹈欣賞.臺北:三民書局.
  14. 白舒樺,〈「雲門到底在跳什麼,我怎麼看不太懂?」藝術總監這樣回應〉,《SETN三立新聞網》,,2021.03.21檢索。
  15. 吉爾・德勒茲, Gilles,黃建宏(譯)(2003).電影I:運動—影像.臺北:遠流.
  16. 吳宜樺(2015)。歐陸當代表演藝術的跨界觀察。ARTITUDE,66,47-53。
  17. 金元浦(1998).接受反應文論.濟南:山東教育.
  18. 姚一葦(1989).戲劇與文學.臺北:聯經.
  19. 姚斯, Hans,霍拉勃, Robert C.,周寧(譯),金元浦(譯)(1987).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瀋陽:遼寧人民.
  20. 洪健倫,〈看現代舞──無關懂不懂,只有感覺對不對〉,《中央通訊社》,,2021.03.20檢索。
  21. 約翰・伯格, Berger,吳莉君(譯)(2005).觀看的方式.臺北:麥田.
  22. 曹鉞,駱正林,王颸濛(2018)。「身體在場」:沉浸傳播時代的技術與感官之思。新聞界,7,18-24。
  23. 莫里斯、梅洛-龐蒂, Maurice,姜志輝(譯)(2001).知覺現象學.北京:商務.
  24. 黑格爾, Georg Wilhelm Friedrich,朱光潛(譯)(1979).美學.北京:商務.
  25. 雷煦光(2014)。當「科技」遇上「舞蹈」:當代舞蹈的數位化方案。典藏今藝術,261,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