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石明宗(2009)。「運動儀式」之研究──「技術動作儀式」與「再現文化儀式」。運動文化研究,8,7-51。
連結:
-
林秀珍(2007)。學校運動會與教育神聖性的開顯。運動文化研究,1,29-52。
連結:
-
蕭文滔(2021)。重建「聖地」──戰後臺北重點籃球賽事場館之空間生產歷程。運動文化研究,39,79-134。
連結:
-
王鏡玲(1990)。艾良德的「神聖空間」簡介。哲學與文化,17(1),70-73。
-
王鏡玲(2000)。艾良德的顯聖與宗教象徵系統。哲學與文化,27(12),1129-1146。
-
石明宗(200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研究所。
-
米爾恰‧伊利亞德, Mircea,晏可佳(譯),姚蓓琴(譯)(2008).神聖的存在:比較宗教的範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李憲銘,邱裕新,吳培協,吳銀益(2007)。古代奧運會的起源與運動賽會商業化機制價值之探討。運動知識學報,4,276-282。
-
周平,齊偉先(2007).宗教與社會的世界圖像.嘉義縣大林鎮:南華大學教社所.
-
邱世平(2018)。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研究所。
-
威廉‧詹姆斯, William,蔡宜佳(譯),劉宏信(譯)(2001).宗教經驗之種種.新北市:立緒文化.
-
胡伊青家, Johan,成窮(譯)(2013).遊戲人.新北市:康德.
-
許立宏(2016).奧林匹克教育:培育具國際觀的地球村公民.新北市:冠學文化.
-
許立宏(2017).運動與人生哲學.臺北市:禾楓書局.
-
劉一民(2005).運動哲學新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
劉國英,張燦輝(2007).現象學與人文科學2006現象學與佛家專輯.臺北市:漫遊者文化.
-
蔡美麗(1990).胡賽爾.臺北市:東大出版.
-
羅伯‧索科羅斯基, Robert,李維倫(譯)(2004).現象學十四講.臺北:心靈工坊.
-
羅納德·德沃金, Ronald,梁永安(譯)(2015).沒有神的宗教(Religion without God).新北市:立緒文化.
-
鏡傳媒,〈「埔鹽順澤宮」神帽發威挪威鐵人伊登:我戴它贏6場比賽,太狂啦!〉,,2022.01.03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