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流行與消費-論晚明尺牘商品的接受及生產

DOI

10.29935/ZJXK.200806.0003

作者

陳鴻麒

关键词

晚明小品 ; 尺牘 ; 偽書 ; 五倫思想

期刊名称

中極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7期(2008 / 06 / 01)

页次

45 - 6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就晚明此類尺牘商品而言,大抵可以區分出兩種類別,一爲提供日常生活實用的書儀活套,另一則屬謝肇淛所言「啖名俗子」嗜之的尺牘文學。然而「晚明尺牘商品」如何流行?如何消費?如何接受?如何生產?以上問題,牽涉到晚明尺牘文化商品及其生產者、消費者,消費心態與社會文化。透過文獻分析,本文發現明代社會好行尺牘的社交風氣;商業性服務郵政系統的發展成熟;城市興起後,縉紳之家有用奴僕傳信的習慣;五倫思想的改變,都促使了尺牘文化商品的發展。 從這些日用類書的內容看來,晚明書商似已懂得因應不同的消費族群,刊刻不同內容的書儀商品。此外,晚明文化菁英階層甚爲風行的尺牘文學,也成爲當時流行文學商品之一。透過文獻比對,本文發現這類尺牘文學商品,有相當的比例可能是透過文學再生產而來。例如原是書儀範例的書信,經過編輯者托名作者、增加眉批等不斷地改造加工後,已然搖身一變成爲具有「冰雪氣」或「幅短神遙,墨希旨永」的尺牘小品。 本文推測,這類的「尺牘文學商品」代表著一種「文化符碼」,它具有文化菁英階層的象徵意涵。因此,這類尺牘文化商品的流行。很可能肇因於這類新興讀者群欲透過購買、閱讀來完成他們的企慕與模仿,以建構他們心目中的社會位置與社會歸屬。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1999)。晚明學術與知識分子論叢。臺北:大安出版社。
  2. (1996)。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3. 故宮網站
  4. (2001)。小眾讀者:康熙時期的文學傳播與文學批評。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9,59-60。
  5. 明丁九和編、陸雲龍編(1997)。皇明十六家小品。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6. 明王季重(1989)。文飯小品。長沙:岳麓書社。
  7. 明何心隱(1986)。何心隱集。臺北:弘文館出版社。
  8. 明李贄著、張建業主編(2000)。李贄文集:續焚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9. 明屠隆編(2004)。屠先生評釋謀野集。臺北:美國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
  10. 明陳仁錫編(1979)。和刻本漢籍文集:尺牘奇賞。東京:汲古書院。
  11. 明陳繼儒。補選捷用尺牘雙魚。臺北:國家圖書館。
  12. 明陸雲龍編。翠娛閣評選行岌必攜小札簡。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
  13. 明馮夢龍(1989)。醒世恆言。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4. 明鄭元勳編(1936)。中國文學珍本叢書:媚幽閣文娛。上海:上海雜誌公司。
  15. 明謝肇淛(2001)。五雜俎。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16. 明鍾悜編(1936)。如面譚。上海:上海中央書店。
  17. 清永瑢撰、王雲五主持(1985)。合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四庫未收書目禁燬書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18. 清徐士俊、汪洪(1971)。尺牘新語。臺北:廣文書局。
  19. 中國印刷博物館編、羅樹寶主編、陳善偉譯(1998)。中國古代印刷史圖冊。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20. 方駿譯(2004)。縱樂的困惑。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1. 王爾敏(1997)。明清社會文化生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22. 左藤一郎著、趙善嘉譯(1996)。中國文章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3. 白嵐玲(2001)。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4. 余英時(2001)。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5. 利瑪竇(2001)。利瑪竇中文著譯集:交友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6. 利瑪竇、金尼閣著、何高濟譯(2001)。利瑪竇中國札記。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7. 利瑪竇、金尼閣著、何高濟譯(2001)。利瑪竇中國札記。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8. 吳承學(1999)。晚明小品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9. 李偉秦(1986)。性靈書簡-古典篇。臺北:大安出版社。
  30. 李贄(2000)。李贄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1. 周一良(1990)。書儀源流考。歷史研究,5
  32. 約翰·史都瑞、張君玫譯(2001)。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33. 凌迪知編(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國朝名公翰藻。臺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4. 容肇祖(1982)。明代思想史。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35. 徐中行撰、長澤規矩也編(1978)。和刻本漢藉文集:明徐天目先生尺牘。東京:古典研究會。
  36. 晏星(1994)。中國郵政發展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37. 袁宏道著、錢伯城箋校(1981)。袁宏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8. 張岱(1982)。陶庵夢憶。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39. 劉季倫(1999)。李卓吾。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40. 樊樹志(2003)。晚明史(1573-1644)。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41. 羅開雲(2002)。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42. 鐵琴屢主編(1989)。祝枝山尺牘。臺北:廣文書局。
  43. 鐵琴屢主編(1989)。唐伯虎書牘。臺北:廣文書局。
  44. 坂出祥伸編、小川陽一編(1999)。五車拔錦。東京:汲古書院。
被引用次数
  1. 陳玉女(2010)。晚明僧俗往來書信中的對話課題─心事‧家事‧官場事。玄奘佛學研究,14,8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