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現實超越與現代性:蘇汶文藝自由論研究

作者

洪佩萱

关键词

現代性 ; 內向超越 ; 蘇汶 ; 第三種人 ; 文藝自由論辯

期刊名称

中極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0期(2016 / 07 / 01)

页次

115 - 14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面對風起雲湧的時代,知識份子在政統以及道統間擔負著自覺意識底下的責任,特別是在一九二○~三○年代,中國承襲了清末名初以降累積而來的改革力量,試圖透過西方的思維途徑,解決當前中國的社會問題,成為中國邁向現代化過程中的重要時期。然而,問題的複雜點在於,西方和中國之間思想本質上的差異,面對傳統內在超越以及西方外在超越途徑的衝突,知識份子該如何在傳統和反傳統間尋求平衡?身為現代派一員的蘇汶(1907-1964),便提供了一個理解這些複雜的現實途徑。中國文壇從五四運動以來,開啟了之後一連串思想上的革命,從文學革命到文藝大眾化,蘇汶皆在文藝和現實間的思考上,展現出清晰的視角,並在和左翼爆發衝突的文藝自由論辯中,提出第三種人的概念。本文便以文藝論爭切入,試圖理解中西文化脈絡差異對中國知識份子的衝擊和影響,觀看從群體到個人之間,知識份子呈現出的思維脈絡。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任國楨譯:《蘇俄的文藝論戰》,小引,(北京:北新書局,1925年),頁5-7。
  2. 李何林《近二十年中國文藝思潮論》(上海:樂華圖書出版社,1933年)。
  3. 蘇汶:〈作家的主觀與社會的客觀〉下,載於《民聲晚報》1935.12.08
  4. 蘇汶:〈作家的主觀與社會的客觀〉上,載於《民聲晚報》1935.12.01
  5. Munro, Donald J.(1982).Individualism And Holism:Studies In Confucian And Taoist Values.America:America United States Press.
  6. Voronsky, Aleksander K.(1998).Art asthe Cognition of Life-Selected Writings 1911-1936.MehringBooks,Inc..
  7. 王志弘譯、夏鑄九譯(1994)。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
  8. 王夢鷗(2009)。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臺北:里仁書局。
  9. 王德威(1986)。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臺北:時報出版社。
  10. 包亞明編(2000)。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經典文本。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1. 司馬長風(1980)。中國新文學史。香港:昭明出版社。
  12. 尼微遜、孫隆基譯(1980)。儒家思想的實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3. 本雅明編(1997)。布爾迪厄訪談錄—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上海:人民出版社。
  14. 列文森(2009)。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5. 宇文所安、陳小亮譯(2013)。中國傳統詩歌與詩學—世界的徵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6. 艾曉明(2007)。左翼文學思潮探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7. 艾曉明(2007)。中國左翼文學思潮探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8. 余英時(2014)。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19. 余英時(1987)。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20. 余英時(1987)。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21. 希利爾‧白之、微周譯(1987)。中國小說的繼承與變化。白之比較文學論文集,湖南:
  22. 李何林(1957)。中國文藝論戰。香港:華夏出版社。
  23. 李歐梵(2005)。中國現代作家的浪漫一代。北京:新星出版社。
  24. 周蕾(1995)。婦女與中國現代性—東西方之間閱讀記。臺北:麥田出版社。
  25. 金理(2006)。從蘭社到現代:以施蟄存,戴望舒,杜衡及劉吶鷗為核心的社團研究。上海:東方出版社。
  26. 阿爾都塞、陳越編(2003)。哲學與政治:阿爾都塞讀本。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7. 施淑(1990)。理想主義者的剪影。臺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28. 倪偉(2003)。民族想像與國家統治—1928~1948年南京政府的文藝政策及文學運動。上海:上海世紀出版社。
  29. 倪豪士編選(1994)。美國學者論唐代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0. 夏志清(2007)。夏志清文學批評經典—愛情‧社會‧小說。臺北:麥田出版社。
  31. 格里德爾、單正平譯(2010)。知識份子與現代中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2. 特里‧伊格頓、文寶譯(1987)。馬克思主義與文學批評。臺北市:南方叢書出版社。
  33. 馬克思、恩格斯(1995)。馬克斯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34. 馬克思、恩格斯(1995)。馬克斯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35. 馬克思韋伯、劉援譯、王予文譯(1997)。宗教社會學。臺北:桂冠圖書出版社。
  36. 高瑞泉(2004)。近代價值觀變革與晚清知識分子。中國的現代性與城市知識分子,上海:
  37. 張隆溪(1997)。道與邏各斯。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38. 陳潤蘭(2010)。超越與去蔽: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拓展之路—以蘇汶研究的遮蔽與缺席為例。河北學刊,9,103-105。
  39. 雅羅斯拉夫‧普實克、李燕橋譯(1987)。中國現代文學中的主觀主義和個人主義。普實克中國現代文學論文集,湖南:
  40. 賈植芳編(1990)。中國現代文學的主潮。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41. 雷蒙德‧威廉斯、王爾勃譯、周莉譯(2008)。馬克思主義與文學。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42. 齊曉紅(2006)。蔣光慈與「同路人」問題在中國的輸入。中國現代文學叢刊,6,53-62。
  43. 歐陽哲編(1998)。胡適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4. 錢理群、吳福輝、溫儒敏、王超冰(1987)。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45. 羅蘭巴特、李幼蒸譯(2008)。寫作的零度。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6. 蘇汶(1982)。文藝自由論辯集。上海:現代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