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漁(1616-1680)在小說創作裡常設定明朝末年的亂離場景,這是他真實經歷的艱難時期。論及人物的刻劃、情節的推進,內容並沒有對清代提出批評,回顧前朝亦未有懷思。據此考察甲申變亂前後的詩文,檢視李漁如何具體消化這段時期的經驗情態。本文指出:易代以後,李漁的亂離經驗常在,不時出現於書信、隨筆、小說作品裡,擷取、轉化逃難時期的創痛;而歷史現場的書寫記敘人民的逃難實況,李漁同樣面對著人民當時遭受的種種威脅。無論「闖賊」或「官兵」,都是戰亂的製造者,李漁的批判構成了戰爭紀事的內容。可以發現,李漁這段時期的詩文,內容未有國族意識之張揚,其核心關懷游移於「士大夫」與「庶民」之間,但求謀生之道而已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