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造擬的信,造擬的迷:論胡蘭成的話語體系

作者

黃健富

关键词

胡蘭成 ; 中國性 ; 《自傳契約》 ; 認同

期刊名称

中極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0期(2016 / 07 / 01)

页次

41 - 6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如何,與為何詮釋胡蘭成,在台灣文學與文化場域一直是問題。本文爬梳胡蘭成的創作軌跡,將胡蘭成的作品安置於時代脈絡之中,並嘗試進入文本解讀。以為胡蘭成的創作,有著在流亡情境裡安置自身的意味存在。而從《山河歲月》(1954)到《今生今世》(1959),是他追溯大歷史與個人史,為中國以及自身創造神話的書寫嘗試。為「中國」救贖,也為「自我」救贖。這很可能也影響了他的追隨者。我想指出,為其辯護與闡釋的朱家姊妹,她們的創作,那番維繫我群,尋求認同的書寫,與胡蘭成的精神基本上是相仿的。然而,胡蘭成那番跌宕自喜的書寫主體,塑造出神話般的「大信」,也不無可能,限制了寫作者捕捉更複雜的現實的可能,胡蘭成的創作,終究只能是一個在特定歷史境遇下的社群安身立命的聖經,而無法捕捉更複雜的歷史、他者的視域。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黃錦樹。講題:「天鈿女命之舞?—論胡蘭成的神話學」,2012年9月25日演講,於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
  2. 薛仁明:〈萬象歷然—關於文藝〉,《聯合報》,2010年2月5日,D3版。
  3. 康正果的用語。康正果,〈跌宕自喜歷紅塵—胡蘭成《今生今世》及其他〉,網址:http://blog.boxun.com/hero/kangzg/43_1.shtml,未附日期(2015.04.06檢索)。
  4. 尹麗川(2004)。人如亂世。印刻文學生活誌,11,105。
  5. 王德威(2011)。現代「抒情傳統」四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6. 伊萬‧斯特倫斯基、李創同譯、張經緯譯(2012)。二十世紀的四種神話理論—卡西爾、伊利亞德、列維斯特勞斯與馬林諾夫斯基。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7. 朱天文(2007)。巫言。臺北:印刻出版社。
  8. 朱天文(1990)。今日何日兮。臺北:遠流出版社。
  9. 朱天文(1994)。荒人手記。臺北:時報文化公司。
  10. 朱天文(2010)。寫在胡蘭成專號之前。印刻文學生活誌,80,31。
  11. 朱天文(1996)。花憶前身。臺北:麥田出版社。
  12. 朱西甯(1995)。點撥與造就。聯合文學,132,20。
  13. 宋以朗講述、林幸謙整理(2009)。書信文稿中的張愛玲。印刻文學生活誌,68,145。
  14. 彼得‧柏格、安東‧澤德瓦爾德、曹義昆譯(2012)。疑之頌:如何信而不狂。北京:商務印書館。
  15. 阿里夫‧德里克、李冠南譯、董一格譯(2015)。後革命時代的中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6. 保羅德曼、李自修譯(1998)。解構之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7. 胡蘭成(1990)。山河歲月。臺北:遠流出版社。
  18. 胡蘭成(1991)。革命要詩要學問。臺北:遠流出版社。
  19. 胡蘭成(1991)。閒愁萬種。臺北:遠流出版社。
  20. 胡蘭成(1991)。中國文學史話。臺北:遠流出版社。
  21. 胡蘭成(1990)。今生今世。臺北:遠流出版社。
  22. 胡蘭成(2012)。心經隨喜。臺北:如果出版社。
  23. 胡蘭成(2009)。亂世文談。臺北:印刻出版社。
  24. 秦賢次(2011)。謊言與真相:胡蘭成生平考釋。傳記文學,585,17。
  25. 勒熱納、楊國政譯(2013)。自傳契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6. 張桂華(2007)。胡蘭成傳。臺北:自由文化出版社。
  27. 張愛玲(2009)。小團圓。臺北:皇冠出版社。
  28. 張瑞芬(2007)。胡蘭成、朱天文與「三三」:臺灣當代文學論集。臺北:秀威出版公司。
  29. 黃錦樹(2006)。文與魂與體:論現代中國性。臺北:麥田出版社。
  30. 黃錦樹(2013)。論胡蘭成的神話學。海港都市研究,8,3-26。
  31. 楊照(1998)。夢與灰燼。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32. 楊翠(2006)。建構我族‧解構他族:朱天心的記憶與認同之辯證。跨領域的臺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
  33. 劉曉藝(2010)。胡蘭成一共撒了多少謊。傳記文學,575,57-61。
  34. 黎華標編錄、朱天文編(2011)。意有未盡—胡蘭成書信集。臺北:新經典圖文傳播。
  35. 薛仁明(2010)。萬象歷然。臺北:爾雅出版社。
  36. 薛仁明(2009)。天地之始:胡蘭成。臺北:如果出版社。
  37. 蘇偉貞編(2007)。魚往雁返。臺北:允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