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世界級男子桌球選手綜合技術之探討

并列篇名

A Study of the Skills of the Top Male Table Tennis Players

DOI

10.29632/CRYDSSSK.201006.0005

作者

謝瑄容;郭明珍;陳金海;張富貴;侯淑玲

关键词

世界級選手 ; 綜合技術 ; top player ; compound skill

期刊名称

長榮運動休閒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4期(2010 / 06 / 01)

页次

34 - 4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世界級男子桌球選手在比賽中的各項綜合技術表現情形,並比較2007年與2008年世界級男子桌球選手在比賽中的各項綜合技術表現的差異情形。本研究使用觀察法,以2007年至2008年參加國際桌球協會所舉辦之各國桌球公開賽進入前四強的男子選手12名為研究對象,蒐集完整之11場(22筆資料)比賽為研究範園,以比賽技術統計表格為研究工具,所有資料以敘述統計、t檢定等方法來進行分析。經分析與討論獲得以下結論:一、世界級男子桌球選手在比賽中的各項綜合技術使用率以正手位發球搶攻最多。二、世界級男子桌球選手在比賽中的各項綜合技術得分率以正手位發球搶攻最高。三、2007年與2008年世界級男子桌球選手在比賽中各項綜合技術使用率均未達顯著差異。四、2007年與2008年世界級男子桌球選手在比賽中各項綜合技術得分率只有正手位搓攻達顯著差異(2007年>2008年),其他項目則未達顯著差異。

英文摘要

This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iscuss the skills of top table tennis players, and to compare the skills between 2007 and 2008 world tournament. In the way of observation, 12 top-four players are the targe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Open Table Tennis Tournament (The top four players), the World Cup during year 2007 to 2008 sponsored by the International Table-Tennis Association. 11 games in total (22 pieces of data) are recorded for this research. By using the table tennis record sheet as the tool, the information and data created are analyzed in the me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 t test °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mad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1 .The use of a maximum is forehand side service-attack; The use of at least is backhand side double cut. 2. The top scoring rate is to use forehand side service-attack; the least scoring rate is to use backhand side rally capacity. 3.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of compound skill using rate between year 2007 & year 2008. 4. According to the scoring rate of Every compound skill, only forehand side double cut shows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2007>2008) and the rest remain no obvious differenc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地理及區域研究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Siedentop, D.(1983).Developing teaching skills in P. E..Califomia: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2. Wu, Xiuwen,Zhang, Yingqiu(1993).Adaptability of table tennis players.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16(2),74-77.
  3.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4. 王明月、林麗華、張富貴(1999)。大專女子甲組桌球比賽前四板技術分析。國際運動教練研討會,台北市:
  5. 丘鍾惠、庄家富、孫梅英、張振海、岑浩望、吳煥群、李富榮、徐寅生、梁友能、梁焯輝(1982)。現代乒乓球技術的研究。北京市:人民體育出版社。
  6. 朱昌勇(1999)。1998年世界杯女子桌球賽三段技術分析研究。大專體育,41,53-58。
  7. 朱昌勇(1995)。1994年世界杯男子桌球錦標賽技術分析研究。政大體育,8,130。
  8. 吳文嘉(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
  9. 吳煥群、李振彪(1990)。乒乓球選手技術診斷方法的研究。兵乓世界,38,38-40。
  10. 沈啟賓(1996)。灰色系統理論在桌球運動員臨場比賽競技能力狀態診斷與目標設定運用之探討。台北市:文笙書局。
  11. 沈啟賓(1992)。中油女子桌球代表隊綜合技術狀態診斷與成績表現預測之探討。台北市:仰哲出版社。
  12. 沈啟賓(1988)。優秀桌球運動員技術分析與成績表現預測之探討。台北市:仰哲出版社。
  13. 林國本、邱茂譯、岑准光(1983)。中國桌球技術應用篇。東京市:????社出版。
  14. 姚漢禱(1988)。大學女生桌球的技術評量研究。體育學報,10,31-40。
  15. 陳金海(2002)。1999年世界級男子桌球運動員綜合技術分析。長榮學報,6(1),149-162。
  16. 陳惠珠、張昭盛、沈啟賓(1990)。女子桌球運動員綜合技術評量與成績表現預測之探討。體育與運動,70,50-58。
  17. 湯志賢(2007)。韓國乒乓球選手柳承敏技戰術特徵研究。中國體育教練員,4,26-29。
  18. 楊樹安、張曉蓬(2000)。對中國乒乓球隊科學訓練的思考。體育科學,20(2),30-33。
  19. 蔡延東(1993)。抓好前三板球。乒乓世界,49,29。
  20. 魯婷婷、閆振龍(2009)。第49屆世乒賽團體決賽直拍比賽的技戰術分析─兼談直拍進攻打法的發展趨勢。遼寧體育科技,31(1)
被引用次数
  1. 許吉越、翁文修、李坤哲、余信毅(2018)。高中桌球選手比賽技戰術分析。運動與遊憩研究,13(2),116-129。
  2. 施國森(2013)。2012 年奧運男子桌球選手比賽技戰術研究。成大體育,45(1),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