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預防網路沉迷主題課程介入之研究

并列篇名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Addiction Prevention Program

DOI

10.7022/JHPHE.201006.0047

作者

陳麗秋(Li-Chiu Chen);董貞吟(Chen-Yin Tung)

关键词

國中生 ; 網路沉迷 ; Internet Addiction ;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期刊名称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3期(2010 / 06 / 01)

页次

47 - 6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發展「預防國中生網路沉迷主題課程」,並了解實施教學介入後對學生網路沉迷知識、拒網自我效能、拒網路沉迷社會支持、網路沉迷行爲之影響,以及學生對課程的意見與反應。 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雲林縣2所國中七年級學生爲研究對象,立意取樣一所爲實驗組學校(共76人),另一所爲對照組學校(共80人),實驗組持續4週接受4個單元的預防國中生網路沉迷教學介入課程,對照組則無教學介入。前測在介入前一週施測,後測則於完成介入後的一週進行施測,以瞭解實驗介入後所產生的立即效果。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卡方統計及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等進行討論,所得研究結果如下: 一、實驗組之「拒網自我效能」後測得分優於對照組,有顯著的立即效果。 二、實驗組之「網路沉迷知識、拒網路沈迷社會支持、網路沉迷行爲」後測得分與對照組未達顯著效果。 三、學生對預防國中生網路沉迷主題課程滿意度達八成。 根據本研究結果,可供國內推廣預防國中生網路沉迷教育及相關研究參考。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Addiction Prevention Program among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understand the feedback from the studen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study was constructed on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and it sampled seventh graders of 2 schools in Yunlin as subjects. These 154 students were non-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treatment group (n=76) and the control group (n=80).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the intervention curriculum of 4 units for 4 weeks, but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normal curriculum.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of one week, both groups took the pre-test. After one-week intervention, these two groups took the post-test in order to know the immediate effect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Percentile Description, Chi-square, and one way ANCOVA.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immediate effect of self-efficacy to refuse Internet Addi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effect in the control group. 2. The effects of intervention on knowledge of Internet addiction, social support to refuse Internet addiction and the behavior of Internet addiction in the studen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3.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elt highly satisfied with the prevention of Internet Addiction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could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prevent and to apply the related studies.

主题分类 醫藥衛生 > 預防保健與衛生學
醫藥衛生 > 社會醫學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陳淑惠、翁儷禎、蘇逸人、吳和懋、楊品鳳(2003)。網路成癮量表之編製與心理計量特性研究。中華心理學刊,45(3),279-294。
    連結:
  2. 中小學教師網路素養與認知。2008年10月1日,取自http://eteacher.edu.tw/
  3. Bandura, A.(1977).Self-efficu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 havior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84,199-215.
  4. Brenner, V.(1996).,未出版
  5. Brenner, V.(1997).Parameters of Internet use, abuse and addiction: The first 90 days of the Internet usage survey.Psychological Reports,80,879-882.
  6. 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2003)。網路咖啡與青少年身心之影響研討會,臺北:
  7. 王智弘(2007)。校園網路成癮五級預防模式之建立。台灣心理諮商通訊,210
  8. 王錦慧(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花蓮,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
  9. 古欣卉(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10.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8)。,未出版
  11. 吳清基(2006)。資訊素養與倫理教材。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12. 吳清基(2005)。資訊素養與倫理教材。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13. 吳清基(2006)。資訊素養與倫理教材。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14. 李曉君(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南,台南女子技術學院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
  15. 周倩(2000)。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6. 周倩(2000)。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7. 周榮、周倩(1997)。網路上癮現象、網路使用行爲與傳播快感經驗之相關性初探。中華傳播學會學刊,2-12
  18. 林季謙(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私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19. 林旻沛(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南,國立成功大學行爲醫學研究所。
  20. 林珊如、蔡今中(1998)。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1. 林珊如、蔡今中(2000)。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2. 張仁獻(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
  23. 陳佩庭(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東,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
  24. 陳美文(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研究所。
  25. 陳淑惠(2003)。擬像世界中的真實心理問題?—從心理病理實徵研究談起。學生輔導月刊,86,16-35。
  26. 陳淑惠(1998)。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7. 陳淑惠(200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8. 葉靜君(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
  29. 廖思涵(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30. 鄭淳憶(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31. 蕭銘鈞(199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
  32. 謝亞嫻(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33. 謝寶蓮(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34. 藍菊梅(2005)。網路沉迷的矯正。Young Game攻略關懷青少年研討會,台中市:
  35. 羅士媛(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黃瓊蓉、陳瑋婷(2015)。臺灣學生網路成癮性別差異之後設分析。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8(3),351-387。
  2. 林思妤,吳崇旗,王偉琴(2019)。冒險教育方案對網路成癮青少年之成效研究。體育學報,52(2),24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