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鄉村城市:侯孝賢與陳坤厚城市喜劇中的臺北

并列篇名

City as Country: Taipei in Hou Hsiao-Hsien and Chen Kun-Hou's Urban Comedies

DOI

10.29626/JAS.201212.0001

作者

林文淇(Wen-Chi Lin)

关键词

侯孝賢 ; 陳坤厚 ; 城市喜劇 ; 都市呈現 ; 鄉村城市 ; 《我踏浪而來》 ; 《就是溜溜的她》 ; Hou Hsiao-Hsien ; Chen Kun-Hou ; City comedy ; Representation of the city ; Rural city ; Love on the Wave ; Cute Girl

期刊名称

藝術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1期(2012 / 12 / 01)

页次

1 - 4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研究侯孝賢與陳坤厚的《我踏浪而來》、《天涼好個秋》、《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與《俏如彩蝶飛飛飛》這五部城市喜劇,指出侯孝賢與陳坤厚在刻畫臺北都市時,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在片中大幅增加鄉村的場景。除了讓影片在視覺上增加賞心悅目的田園風光外,也讓男女主角的愛情多了天真爛漫的色彩。影片也將主要角色的個性配合喜劇類型加以單純化,並加上孩童角色,讓影片具有濃厚的鄉村氣息。基本上五部影片中的臺北顯得一片祥和,都市與鄉村之間不僅毫無隔閡,在本質上也是幾乎一致的「有機社群」。五部影片皆有輕快、抒情且歌詞中饒富鄉村符號(如大自然中的季節與風、雲、海等景物)的主題曲與插曲,來為影片的輕鬆愛情喜劇定調,並為都市加上一個原本不(能)存在的鄉村聯想。本文認為城與鄉在侯孝賢與陳坤厚的城市喜劇中並未有明顯的對立,只是臺灣不同的兩的地域空間。臺北在這些影片中雖然是大城市,同時也像是鄉村,可以被稱為一個電影中的「鄉村城市」。除了綜合概述五部影片對於臺北的呈現外,本文也針對陳坤厚的《我踏浪而來》與侯孝賢的《就是溜溜的她》兩部影片深入分析,進一步闡釋侯孝賢與陳坤厚分別執導的第一部影片,如何將臺北在銀幕上建構為一個「鄉村城市」。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studies five films by Hou Hsiao-hsien and Chen Kun-hou, Love on the Wave, Cute Girl, Spring in Autumn, Play While You Play, and Six Is Company, which are referred to as ”City Comedy” by Hou. The most striking feature of these films' representation of Taipei is that they all include a great deal of country scenes, which not only provide idyllic landscapes on screen but also make the urban love relationships depicted in the films imbued with innocence and romanticism. The main characters are simplified for the comedy genre and children are added in the plots whenever it is possible so as to create a sense of the country. Taipei in these films is basically a city of harmony, and there seems to be no distance at all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 It is as much an organic community as the country. Hou and Chen place many easy-listening songs about love in these films. The songs' lyrics contain many rural elements such as wind, cloud, mountain, and the sea to associate the city with the country.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ity comedy films of Hou and Chen do not depict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 as binary oppositions. Taipei in these films is a city with many qualities norm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untry, which can be termed a ”country city.” Besides discussing the five films in general, this article analyzes Chen's Love on the Wave and Hou's Cute Girl in detail to demonstrate how Taipei is represented as a ”country city” in Hou and Chen's directorial debut film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Shen、 Shiao-Ying(2007).Stylistic Innovations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Urban in Taiwan Cinema: A Study of Bai Jingrui's Early Films.Tamkang Review,37(4),25-50.
    連結:
  2. 張靄珠(2004)。謊言實錄:楊德昌《恐怖份子》的性、謊言、暴力。中外文學,33(3),15-38。
    連結:
  3. 侯孝賢導演 1984 《冬冬的假期》。朱天文、侯孝賢編劇。臺灣:萬寶路影業有限公司
  4. 侯孝賢導演 1987 《尼羅河女兒》。朱天文編劇。臺灣:學甫有限公司
  5. 白景瑞導演 1964 《臺北之晨》。臺灣:同喜文化代理發行
  6. 陳坤厚導演 1979 《我踏浪而來》。侯孝賢編劇。臺灣:大有(香港)影業公司
  7. 李行導演 1979 《早安臺北》。侯孝賢編劇。臺灣: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8. 虞戡平導演 1985 《臺北神話》。吳念真編劇。臺灣:飛騰電影事業有限公司
  9. 白景瑞導演 1969 《今天不回家》。張永祥編劇。臺灣: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0. 楊德昌導演 1986 《恐怖份子》。楊德昌、小野編劇。臺灣:中央電影公司
  11. 侯孝賢導演 1995 《好男好女》。朱天文編劇。臺灣:侯孝賢電影社
  12. 陳坤厚導演 1985 《最想念的季節》。朱天文、侯孝賢、丁亞民、許淑真編劇。臺灣:中央電影公司
  13. (1995)。尋找電影中的臺北(一九九五金馬獎國片專題特刊)。臺北:金馬獎執委會。
  14. 陳坤厚導演 1980 《天涼好個秋》。侯孝賢編劇。臺灣: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5. 侯孝賢導演 1983 《風櫃來的人》。朱天文編劇。臺灣:萬年青電影公司
  16. 侯孝賢導演 2005 《最好的時光》。朱天文編劇。臺灣:三視影業公司
  17. 栗子〈歡喜冤家清新版……《我踏浪而來》〉。《玩世界‧沒事兒》(2010.10.18)。(2012年9月8日檢索)
  18. 楊德昌導演 1985 《青梅竹馬》。楊德昌、侯孝賢、朱天文編劇。臺灣:萬年青電影公司
  19. 萬仁導演 1985 《超級市民》。萬仁、廖慶松編劇。臺灣:龍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新藝城影業公司
  20. 侯孝賢導演 2001 《千禧曼波》。朱天文編劇。臺灣:侯孝賢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21. 白景瑞導演 1969 《新娘與我》。吳桓、藍海編劇。臺灣:中央電影公司
  22. Bordwell, David “Cheerful Staging: Hou's Early Films.” David Bordwell's Website on Cinema (2005). Web. 20 Oct. 2012.
  23. 侯孝賢導演 1981 《風兒踢踏踩》。侯孝賢編劇。臺灣:金世紀影業公司
  24. 侯孝賢導演 1982 《在那河畔青草青》。侯孝賢編劇。臺灣:東大影業公司
  25. 侯孝賢導演 2007 《紅氣球》。侯孝賢、François Margolin編劇。臺灣:三三電影製作
  26. 侯孝賢導演 2003 《珈琲時光》。朱天文、侯孝賢編劇。臺灣:三視影業公司
  27. 白景瑞導演 1976 《秋歌》。張永祥編劇。臺灣: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8. 侯孝賢導演 1980 《就是溜溜的她》。侯孝賢編劇。香港:金世紀影業公司
  29. 侯孝賢導演 1985 《童年往事》。朱天文編劇。臺灣:中央電影公司
  30. 賈客大地(Jacques Tati)導演 1967 《遊戲時間》(Playtime)。Jacques Tati、Jacques Lagrange 編劇。法國:Jolly Film、Specta Films
  31. 陳坤厚導演 1982 《俏如彩蝶飛飛飛》。侯孝賢編劇。臺灣: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2. 侯孝賢導演 1986 《戀戀風塵》。吳念真編劇。臺灣:中央電影公司
  33. Assayas, Olivier、林志明譯(2000)。侯孝賢。臺北:國家電影資料館。
  34. Bordwell, David(2005).Figures Traced in Light: On Cinematic Staging.Berkeley:U of California P.
  35. Hong, Guo-Juin(2011).Taiwan Cinema: A Contested Nation on Screen.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36. Lin、 Yuju(2010).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
  37. Shen、 Shiao-Ying(2009).No Man an Island: The Cinema of Hou Hsiao-hsien.Hong Kong:Hong Kong UP.
  38. Udden, James(2003).Taiwanese Popular Cinema and the Strange Apprenticeship of Hou Hsiao-hsien.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15(1),120-45.
  39. Williams, Raymond(1975).The Country and the City.London:Oxford UP.
  40. Yeh, Yueh-Yu,Davis, Darell Williams(2005).Taiwan Film Directors: A Treasure Island.New York:Columbia UP.
  41. Yip, June(2004).Envisioning Taiwan: Fiction, Cinema, and the Nation in the Cultural Imaginary.Durham:Duke UP.
  42. 朱天文(2008)。最好的時光。臺北:印刻。
  43. 朱天文(1995)。好男好女:侯孝賢拍片筆記,分場、分鏡劇本。臺北:麥田。
  44. 李幼新(1986)。港臺六大導演。臺北:自立晚報。
  45. 林文淇(2000)。侯孝賢早期電影中的寫實風格與敘事。戲戀人生:侯孝賢電影研究,臺北:
  46. 林芳玫(2006)。解讀瓊瑤愛情帝國。臺北:商務印書館。
  47. 侯孝賢(2006)。自述。當代電影,5,51-56。
  48. 侯孝賢(2008)。我的電影之路。電影藝術,318,74-81。
  49. 焦雄屏編(1988)。臺灣新電影。臺北:時報。
  50. 黃猷欽(2011)。鉛華盡洗:1980年前後臺灣文藝電影美術設計的轉變。電影欣賞學刊,8(1),20-38。
  51. 葉蓁、黃宛瑜譯(2010)。想望臺灣:文化想像中的小說、電影和國家。臺北:書林。
  52. 謝仁昌編(1995)。尋找電影中的臺北。臺北:金馬獎執行委員會。
被引用次数
  1. 蔡華臻,黃建宏,張小虹,孫松榮,林建國,林文淇,江美萱,王萬睿,王君琦,于昌民(2022)。「超越臺灣新電影:影像.事件.思想四十週年」論壇。中外文學,51(3),121-164。
  2. 廖于晴,王志弘(2021)。時空移置的場景構作:電影《大稻埕》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23,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