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光明與真情的瞬間:鄧南光與《台灣攝影》雜誌(1963-1971)

并列篇名

The Split Second between Brightness and Emotions: Nan-Guang Deng and Taiwan Photo (1963-1971)

作者

陳德馨(Chen Te-hsinc)

关键词

鄧南光 ; 台灣攝影 ; 郎靜山 ; 畫意攝影 ; 紀實攝影 ; Nan-Guang Deng ; Taiwan Photo ; Jing-Shan Lang ; artistic photography ;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期刊名称

藝術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20期(2017 / 06 / 01)

页次

93 - 15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鄧南光是位著名的客籍攝影家,也是台灣省攝影學會首屆理事長,之後連任七屆,直至1971年驟逝為止。鄧南光在理事長任內,主編《台灣攝影》雜誌,主導學會的創作方向。他反對畫意沙龍攝影,積極建立寫實風格:支持健康明朗的內容,反對顯露社會的貧弱落後;討厭虛假不真實的創作,鼓勵抓住人性真情流露的瞬間。鄧南光想建立中產階級品味的現代攝影,因此,他支持象徵古典的人體攝影創作,積極舉辦外拍時裝少女活動,聯繫攝影與商業廣告的合作機會,讓學會得以持續繁榮發展。純然以創意角度而言,鄧南光的旨趣略嫌保守,但是以六十年代的台灣歷史來看,他能在嚴峻的社會氛圍下,將攝影活動推廣為全民運動,宛如在重巖險阻下成功輕渡的小舟,其功績仍令人永誌難忘。

英文摘要

Born to a distinguished family in Beipu Township, Hsinchu, Taiwan, Nan-Guang Deng was a well-known Hakka photographer. Deng established the Photographic Society of Taiwan and was elected as its first director. Deng was elected to seven consecutive terms before his sudden death in 1971. During Deng's terms as the editor of Taiwan Photo, he strongly influenced its artistic sensibility, establishing a realistic style to counter the picturesque saloon style promoted by officials. For Deng,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was a means of presenting healthy, bright content, instead of revealing society's poverty and backwardness. He strove to capture moments revealing true emotions rather than creating a fake reality. In essence, Deng intended to create a modern photography for the middle class. He remained neutral with respect to novel photography, which takes the creative consciousness of the artist as its focus, but nonetheless gave sufficient space to these new schools, regardless of his own preferences. Deng wanted to set a tone for modern middle class photography. Therefore, he supported nude photography against all those opposed. Additionally, he promoted outdoor photo sessions with fashion models to encourage cooperation between photographers and commercial advertisers. As a result of his efforts, the Photographic Society of Taiwan thrived under Deng's leadership. If we look at Nan-Guang Deng in purely artistic terms, he was slightly conservative, but if we consider the solemnity of his time, his achievements were remarkable for he steered his art through currents and obstacles to make it a popular activity for the general public.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郎靜山,〈我國第一張裸體攝影〉,《聯合報》(1979.5.25),版 6。
  2. 本報訊,〈藝術乎?淫穢乎?林絲緞裸體照難倒警務處長〉,《台灣日報》(1965.1.19),版 3。
  3. (2008)。鄧南光百歲紀念展。台北市立美術館。
  4. 台灣創價學會,《觀看的自在:鄧南光鏡頭下的視覺美學》,網址:(2016 年 08 月10 日檢索)。
  5. 簡永彬,〈何謂沙龍?何謂寫實?──台灣攝影文化發展的一段艱辛 〉,《 夏 門 攝 影 企 畫 研 究 室 》, 網 址 :(2017 年 4 月 20 日檢索)。
  6. (1989)。影像的追尋(下)。台北:光華畫報雜誌社。
  7. 本報訊,〈林絲緞將舉行人體攝影展覽〉,《徵信新聞報》(1965.1.12),版 3。
  8. Barthes, Roland、許綺玲譯(1997)。神話學。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9. Mauro, Alessandra、毛衛東譯(2015)。照片秀:定義攝影史的重要展覽。北京: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10. Rosenblum, Naomi(2008).A World History of Photography.USA:Abbeville Press.
  11. Rothstein, Arthur、李文吉譯(2012)。紀實攝影。台北:遠流文化出版公司。
  12. Steichen, Edward(1986).The Family of Man.New York: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13. 不著撰人(1966)。櫻花牌全省攝影比賽作品展覽會特刊
  14. 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編輯部(1960)。海鷗牌放大紙舉辦攝影比賽。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12,版 2。
  15. 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編輯部(1964)。五鳳影星攝影比賽。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50,版 2。
  16. 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編輯部(1965)。金山攝影比賽。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56,版 6。
  17. 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編輯部(1960)。綠地徵求台灣風景照片。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12,版 2。
  18. 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編輯部(1964)。民國五三年工商產品廉賣大會攝影比賽。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49,版 3。
  19. 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編輯部(1966)。影界動態─基隆郊遊拍攝人體。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65,版 3。
  20. 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編輯部(1963)。埔心牧場影賽。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35,版 2。
  21. 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編輯部(1960)。同好遊園且拍照,台北賓館攝佳麗。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9,版2。
  22. 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編輯部(1967)。影界動態。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77,版 10。
  23. 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編輯部(1968)。攝影活動簡訊。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87,版 4。
  24. 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編輯部(1960)。通過與徵信新聞合辦攝影沙龍。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11,版 1。
  25. 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編輯部(1965)。影壇動態與影賽消息。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53,版 2。
  26. 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編輯部(1966)。本會與中影主辦蘭花與少女影賽。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64,版 4。
  27. 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編輯部(1965)。零訊。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56,版 6。
  28. 孔嘉(1965)。美的創作。文星,87,43。
  29. 孔嘉(1965)。首屆全省攝影展覽觀後。台灣攝影,9,版 6。
  30. 水祥雲(1955)。攝影與戰鬥文藝。主義與國策,45,6-7。
  31. 台灣攝影編輯部(1968)。精工錶商業攝影比賽成績揭曉。台灣攝影,48,版 8。
  32. 台灣攝影編輯部(1966)。大華盃金像獎攝影比賽。台灣攝影,22,版 6。
  33. 台灣攝影編輯部(1966)。台灣攝影,17,版 4。
  34. 台灣攝影編輯部(1964)。攝影比賽徵求作品。台灣攝影,7,版 2。
  35. 台灣攝影編輯部(1966)。「會務通訊發行經費每期約需六百元,亦均由鄧理事長親自奔走設法招攬廣告充之」,〈第三屆會員大會〉。台灣攝影,16,版 2。
  36. 台灣攝影編輯部(1967)。一九六七年度「富士」業餘愛好者攝影比賽。台灣攝影,31,版 23。
  37. 台灣攝影編輯部(1967)。台灣青果攝影比賽。台灣攝影,29,版 19。
  38. 台灣攝影編輯部(1964)。贊助會員六人。台灣攝影,2,版 2。
  39. 台灣攝影編輯部(1966)。皇賓盃攝影比賽。台灣攝影,22,版 6。
  40. 台灣攝影編輯部(1967)。台銀攝影比賽獲選名單。台灣攝影,33,版 14。
  41. 台灣攝影編輯部(1968)。第一屆全國金蘭醬油攝影比賽。台灣攝影,49,版 9。
  42. 台灣攝影編輯部(1964)。首屆省影展,評審委員簡介。台灣攝影,5,版 4。
  43. 台灣攝影編輯部(1965)。首屆全省影展,影星唐寶雲剪綵。台灣攝影,8,版 2。
  44. 台灣攝影編輯部(1968)。本會藝術會士林再金,榮獲韓國國際金牌獎。台灣攝影,42,版 19。
  45. 何玉印(1969)。日本業餘攝影界見聞。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79,版 6。
  46. 何明亨(1968)。會員月賽入選作品評介。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85,版 7。
  47. 周鑫泉(1967)。第三屆全省影展入選作家之心得感想。台灣攝影,31,版 16。
  48. 林再金(1966)。我的感想。台灣攝影,21,版 4。
  49. 林再金(1966)。〈離淚〉,輯於〈民國五十五年度第一屆會員攝影沙龍〉。台灣攝影,18,版 3。
  50. 林絲緞(1965)。我的模特兒生涯。台北:文星書店有限公司。
  51. 金丸重嶺、郭宗熙譯(1968)。現代攝影的路向。台灣攝影,42,版 3-6。
  52. 郎靜山(1962)。攝影佳作。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27,版 3。
  53. 郎靜山(1967)。本會響應中國文化復興運動,特在中國之友社舉行座談會。中國攝影學會會刊,78,版 2。
  54. 郎靜山(1964)。攝影佳作選評。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52,版 4。
  55. 唐紹熊(1966)。投寄英國皇家攝影學會沙龍注意。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63,版 4。
  56. 唐紹熊(1968)。值得注意的倫敦沙龍。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86,版 5。
  57. 高新茹(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
  58. 張士賢(1965)。寫實與作者精神。台灣攝影,12,版 3。
  59. 張士賢(1964)。作品欣賞。台灣攝影,6,版 3。
  60. 張世倫(2012)。冷戰、攝影,與政治想像:試論傅良圃的攝影集 The Face of Taiwan。攝影之聲,7,50-65。
  61. 張美陵(2010)。檔案痕跡─日據時期的南進台灣與鄧南光作品。ACT 藝術觀點,42,12-19。
  62. 張照堂(2002)。鄉愁‧記憶‧鄧南光。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63. 張照堂(2014)。影像的追尋:台灣攝影家寫實風貌。台北:遠足文化出版社。
  64. 許鐘銳(1967)。伯母之喪。台灣攝影,31,版 15。
  65. 陳立盈(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66. 陳芳明(2011)。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67. 菅原慶乃(2005)。写真家鄧南光と 1930 年代の東京:日本モダニズㄙを生きた台湾人写真家についての一考察。現代台湾研究,27,2-20。
  68. 黃金樹(1960)。日本人的攝影熱(下)。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9,版 3。
  69. 楊基炘(1999)。時代膠囊:千禧年半世紀前的影像台灣。台北:楊基炘出版。
  70. 廖新田(2013)。風格與藝術風範:名家‧名流‧名士郎靜山在台灣。台灣美術,92,4-19。
  71. 廖瑾媛(2005)。台灣的祖先畫。民間藝術綜合論壇論文集:民間藝術保⬀傳習計畫綜合論壇:界線的穿透,台北市:
  72. 劉長壽(1968)。NUDE:女體攝影。台灣攝影,45,版 5。
  73. 歐素瑛(2013)。演劇與政治:簡國賢戲夢人生。台灣學研究,16,181-206。
  74. 鄧南光(1965)。革新攝影風格‧確認努力方向。台灣攝影,9,版 1。
  75. 鄧南光(1965)。評選後感。可你佳通訊,2,版 3。
  76. 鄧南光(1966)。參加攝影會的要訣。櫻花攝影雜誌,2,版 1。
  77. 鄧南光(1964)。總評。台灣攝影,4,版 2。
  78. 鄧南光(1964)。女像的魅力。台灣攝影,7,版 3。
  79. 鄧南光(1966)。捨棄模仿,努力創作。台灣攝影,26,版 4。
  80. 鄧南光(1965)。《服務週到》選評。可你佳通訊,2,版1。
  81. 鄧南光(1965)。NUDE:第一屆全省影展入選作品。台灣攝影,9,版 5。
  82. 鄧南光(1967)。攝影家應具備的條件。台灣攝影,33,版 3。
  83. 鄧南光(1968)。攝影評論的基準。台灣攝影,45,版 4。
  84. 鄧南光(1968)。本會邀請金丸教授舉行攝影學術座談會記。台灣攝影,42,版 7-11。
  85. 謝震乾(1968)。五十七年度第六次會員攝影沙龍黑白照片組評解。台灣攝影,50,版 8。
  86. 謝震乾(1968)。五十七年度第四次會員攝影沙龍評解。台灣攝影,48,版 11。
  87. 謝震乾(1968)。評後對作品的內容之要求。台灣攝影,48,版 11。
  88. 簡永彬(2013)。晃動的紀錄:淺談 1940 年至 1970 年之間,台灣前輩攝影家潛沉的反動影像記憶。ACT 藝術觀點,56,44-55。
  89. 簡永彬(1990)。鄧南光與三○年代日本攝影潮流。雄獅美術,228,150-153。
  90. 簡永彬(2014)。看見的時代:影會時期的影像追尋(1940s-1970s)。台北:夏綠原國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