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文創時代的藝術生產:陳界仁、曹斐與安迪.沃荷

并列篇名

Art Production in the Era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Chen Chieh-Jen, Cao Fei and Andy Warhol

作者

蔡佩桂(Pei-Kuei Tsai)

关键词

陳界仁 ; 曹斐 ; 沃荷 ; 工廠 ; 文創 ; 後工業 ; 全球化 ; Chen Chieh-Jen ; Cao Fei ; Andy Warhol ; Factory ;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 Post-industrial ; Globalization

期刊名称

藝術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26期(2020 / 06 / 01)

页次

143 - 21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世界工廠不斷轉移,從產業革命後的英國,到美國、日本、台灣、大陸,並正往下一處移動。工業轉移的當時與之後,談論工廠的藝術徵候著社會的轉型狀態,從中可以辨認在世代與地域差異中的全球化命運。本文選擇台灣藝術家陳界仁(1960-)、大陸藝術家曹斐(1978-)與美國藝術家安迪.沃荷(1928-1987),從其「工廠」相關作品與實踐,觀看三位藝術家分別在台灣後工業轉型、大陸經歷產業大量進駐又逐漸移出,以及美國後工業之後的時空,如何以其藝術生產呈現生產現實。在本研究中,文化產業、創意產業或文創產業在這個時空中的興起與興盛,是政經背景,也是要求藝術發展必須正視其產業本質的契機。正是在這樣的情境中,我們看到沃荷成為美國去工業化後的藝術家自我產業化的代表,全球玩家曹斐能提示全球化下中國藝術作為一種品牌的一條國際路線,而同為國際藝術家的陳界仁身上則可以期待台灣在轉型經濟中的另一種藝術與文創生產。

英文摘要

Afte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countries including Britain, America, Japan, Taiwan, and China, have taken turns serving as the world's factory. During and post-industrialization, artworks addressing the factory reveal symptom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as well as generational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globaliz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factory-related artworks or practices of Taiwanese artist Chen Chieh-Jen (1960- ), Chinese artist Cao Fei (1978- ), and American artist Andy Warhol (1928-1987) in their respective contexts: Taiwan undergoing its transition to a postindustrial society; China, currently the world's factory, with massive industries having moved in, and now increasingly moving out; and the post-industrial United States. The three artists in question produce artwork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reality of production. Emerging or flourish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not only reveal society'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 but also the nature of art as a productive industry in its own right. From this perspective, Warhol is a creative entrepreneur presenting himself as an artistic production line in deindustrialized America; Cao, a global player, can be seen as a global Chinese art brand showcasing works mainly at international art venues; Chen, also an international artist, is in a position to offer alternative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ion in post-industrial Taiwa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陳柯(2010)。在生產線上做藝術。藝術界,02,98-103。
    連結:
  2. 陳界仁(2017)。殘響世界抗歷史滅噪?。文化研究,24,254-281。
    連結:
  3. 〈富士康連環跳的七年後我訪問了田玉〉,《惟工新聞》,網址: (2017年10月29日檢索)。
  4. 〈左翼—中國當代藝術展開幕在即〉,《嘉德在線》,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5. “Person of the Year 2009 Runners-Up The Chinese Worker.” Time. 網址: (2017年10月29日檢索)。
  6. 《邱志傑的藝術家園》,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7. 〈政大第16屆駐校藝術家計畫「邊界的藝術・藝術的邊界」—陳界仁〉,《政治大學藝文中心》,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8. “The Left Wing: Exhibition at Left Bank Gallery.” AAA. 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9. 〈林澗:尋找工作中的「左岸」〉,《搜狐財經頻道》,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10. “About Ai Weiwei's Sunflower Seeds,”《艾未未官網》,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11. 曹斐頁面,ARTLINKART, (2019年4月11日檢索)。
  12. 〈獨家曝光百億打造貴婦百貨:BELLAVITA 9/21 開幕整點水舞秀吸客〉,《蘋果日報》(2009.09),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13. 〈香港巴塞爾展品抬起頭看得到〉,《非池中》,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14. “Person of the Year 2009 Ben Bernanke.” Time. 網址: (2017年10月29日檢索)。
  15. 〈國家文藝獎得主陳界仁 29日政大傳院演講〉,《政治大學》,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16. 〈北市充斥假文創園區!都發局長:藝術家變成二等公民⋯⋯〉,《關鍵評論》,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17. 「左翼」展覽作品介紹,《今日藝術網》,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18. 〈左手古老,右手前衛,「搞藝術」的寶馬更有趣〉,《每日頭條》,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19. 〈左翼藝術展〉展訊,ARTLINKART,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20. Acker, Kathy(1989).Blue Valentine.Andy Warhol: Film Factory,London:
  21. Acret, Susan. 〈與曹斐對談〉,Asia Art Archive,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22. Bader, Graham(2009).Political Warhol.Andy Warhol by Andy Warhol,Milan:
  23. Bockris, Victor,Malanga, Gerard(2002).Up-tight: The Velvet Underground Story.London:Omnibus Press.
  24. Crow, Thomas(2001).Saturday Disasters: Trace and Reference in Early Warhol.Andy Warhol,Cambridge, Mass.:
  25. CT. “Cao Fei - Global player - Art Asia Pacific”,網址:(2017年10月29日檢索)。
  26. Currid, Elizabeth(2007).The Warhol Economy: How Fashion, Art, and Music Drive New York City.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7. Danto, Arthur C.(2009).Andy Warhol.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28. Danto, Arthur C.(1997).After the End of Art: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Pale of History.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9. Flew, Terry(2012).The Creative Industries: Culture and Policy.London:Sage.
  30. Groys, Boris(2009).Self-Design and Aesthetic Responsibility.e-flux Journal,7
  31. Groys, Boris(2008).Art Power.Cambridge:The MIT Press.
  32. Harvey, Nicola(2009).Cao Fei.Frieze,127
  33. Hesmondhalgh, David(2013).The Cultural Industries.London:Sage.
  34. Holmes, Brian. “One World One Dream: China at Risk of New Subjectivity.”(2008). 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35. Horkheimer, Max,Adorno, Theodor W.,Noerr, Gunzelin Schmid(ed.)(2002).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 Philosophical Fragments.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36. Horton, Chris. 〈數字時代,科技為藝術家開啟「美麗新世界」〉,《紐約時報》中文網,網址: (2017年10月29日檢索)。
  37. Jones, Caroline A.(1996).Machine in the Studio: Constructing the Postwar American Artist.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8. Kornbluth, Jesse(1987).The World of Warhol.New York,20(10),7+38-49.
  39. Kvaran, Gunnar B.(2009).Andy Warhol by Andy Warhol: An Introduction.Andy Warhol by Andy Warhol,Milan:
  40. McCoubrey, Stephen(2014).Factory: 50 Years of Art and Consumer Culture.Kaohsiung: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s.
  41. Miller, Toby(2014).Cultural Work and Creative Industries.The Cultural Intermediaries Reader,London:
  42. Nica, Gabriel. “The First BMW Art Car Signed by a Chinese Artist to Arrive in 2017.” BMW Blog (2016.08). 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43. O’Connor, Justin. Stuart Cunningham and Luke Jaaniste. Arts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 Historical Overview; And An Australian Conversation. Canberra: Australia Council for the Arts, 2011. 可於 APO(「分析與政策觀察」網站)下載,網址:(2019年4月11日檢索)。
  44. Papastergiadis, Nikos,Esche, Charles(2013).Assemblies in Art and Politics: An Interview with Jacques Rancière.Theory, Culture & Society,0(0),1-15.
  45. Papeman, Philip. “04 | Andy Warhol.” BMW Art Collection. 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46. Perry, Colin. “Chen Chieh-jen.” Britannia Art Publications Ltd. 網址: (2012年3月28日檢索)。
  47. Peters, Michael A.,Marginson, Simon,Murphy, Peter(2009).Creativity and the Global Knowledge Economy.New York:Peter Lang.
  48. Pollack, Barbara. 〈中國藝術家曹斐在美國舉辦回顧展〉(2016.04),《紐約時報》中文網,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49. Qin, Amy. 〈中國女藝術家曹斐眼中的「政治紅線」〉(2015.04),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50. Roberts, Joseph(2010)。文化產業經營:創意階級的事業。文化創意產業國際經典論述,臺北:
  51. Romaine, James. “Transubstantiating the Culture: Andy Warhol’s Secret.” 原文載於 Regeneration Quarterly, 網址:(2019年4月11日檢索)。
  52. Russell, Catherine(1999).Experimental Ethnography: The Work of Film in the Age of Video.Durham, N.C.:Duke University Press.
  53. Saroyan, Aram(2009).Andy Warhol: I’ll Be Your Mirror.Andy Warhol by Andy Warhol,Milan:
  54. Tronti, Mario. “Factory and Society.” Guio Jacinto, trans. 網址:(2019年4月11日檢索)。
  55. Tsai, Pei-Kuei(2013).London,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 University of London.
  56. Viveros-Fauné, Christian. “The Pain of Others: Video Artist Chen Chieh-jen Offers a Mesmerizing Take on the Politics of Image-making.” The Village Voice (24 Jul. 2007). 網址:(2009年11月11日檢索)。
  57. Wang, Yidi. 〈藝術如何賦予一輛寶馬車以靈魂?三年的時間,她交出了驚艷的答卷〉(含曹斐訪談),Artnet News China(2017.06),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58. Warhol, Andy(2014).The Philosophy of Andy Warhol: From A to B and Back Again.Orlando: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59. Wu, Chin-Tao(2017).Fashion Seduces Art: From Gallery to Flagship Store.New Left Review,108,117-125.
  60. 大衛・薩利(David Salle)〈藝術不是比人氣〉(Art Is Not a Popularity Contest),《關鍵評論》,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61. 王柏偉(2012)。作為資本主義債務的個體:陳界仁《幸福大廈 I》中的臨時動員問題。藝外Artitude,39
  62. 王振寰(2010).追趕的極限:臺灣的經濟轉型與創新.高雄:巨流圖書.
  63. 王聖閎(2013)。作者的聖像化與隱性擴權:從葛羅伊斯的「自我設計」談起。藝外Artitude,42
  64. 王嘉驥,〈虛構的力量—論陳界仁的藝術〉,網址:(2019年4月11日檢索)。
  65. 王墨林,〈翻江倒海的時代、崩解的現在〉,《關鍵評論》(2016.11),網址: (2018年6月29日檢索)。
  66. 史惟筑(2011)。影像意義的再思考—回到「加工廠」的陳界仁回顧展。聯合文學,319,158-161。
  67. 弗蘭克,安塞姆(Anselm Franke)訪談,〈工廠搬走了,上海還會生產什麼?〉,《每日頭條》,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68. 何楷平,〈文創產業的經濟效益〉,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69. 吳牧青(2013)。指向時代,鏈結節點—從「幸福大廈」看陳界仁。號外 city magazine,117-119。
  70. 李天鐸(2011)。文化創意產業的媒體經濟觀。文化創意產業讀本:創意管理與文化經濟,臺北市:
  71. 李維菁(1999)。臉是我一生的地圖—陳界仁。藝術家雜誌,293
  72. 杜可柯,〈陳界仁談《殘響世界》在東京的反應與演講表演〉,原刊於《artforum 藝術論壇》(2016.02.27),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73. 貝絲・梅西, Beth(2016).工廠人:一個家具工廠如何力抗中國廉價傾銷,挽救地方小鎮的命運.臺北:時報出版.
  74. 波里斯・葛羅伊斯, Boris,郭昭蘭(譯),劉文坤(譯)(2015).藝術力.臺北:藝術家.
  75. 約格・胡伯, Jorg,趙川, Chuan(2011).當代中國心思慮:藝術與美學的批判聲音.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76. 范憶信〈曹斐的《嘻哈舞曲》〉,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77. 高俊宏(2015).陀螺:創作與讓生.新北:遠足文化.
  78. 曹斐(訪談),小山(日本ARTiT記者)(採訪),呂小青(翻譯)(2007)。我正是想成為一座連接藝術和流行文化的橋。當代藝術與投資,12,40-42。
  79. 曹斐訪談,胡震採訪,〈青年藝術家曹斐訪談:我不是一個好的案例〉,原載於《画廊》(2008.06),《鳳凰藝術》,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80. 郭力昕,〈邊界的藝術・藝術的邊界×陳界仁在政大〉,《政治大學藝文中心》,網址: (2018年6月29日檢索)。
  81. 郭力昕(1998)。言說的迷離與意義的混亂—論何經泰的「工傷顯影」。書寫攝影:相片的文本與文化,臺北:
  82. 陳界仁(2016)。從李師科談「政治← →藝術← →多重辯證運動」。觀念藝術之後,臺北:
  83. 陳界仁演講文宣〈「觀念藝術之後」系列講座之特別場:從李師科談「政治← →藝術← →多重辯證運動」〉(2015.03),《臺北市立美術館》,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84. 陳界仁(2019)。從《蔣渭水—臺灣大眾葬葬儀》紀錄片,談異議音像「從對抗策略到再質變運動」。藝術觀點ACT,63
  85. 陳界仁(2012)。「幹部」叛亂與質變行動。藝術觀點ACT,50,169-170。
  86. 陳界仁,〈「自我盜版」—自由樂捐計畫〉(2007.09),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87. 陳界仁,〈當消逝已成為日常,我們還能觸摸到什麼?—從樂生保留運動談起〉,演講整理(2018.01),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88. 陳界仁,〈「對話陳界仁」下午討論錄音整理(一)〉(2013.12),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89. 陳界仁訪談,鄭慧華採訪,〈被攝影者的歷史與陳界仁對談《凌遲考:一張歷史照片的迴音》〉(對談於2002年12月),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90. 陳界仁訪談稿,歐陽辰柔整理,〈陳界仁的創作美學:影像,是所有文盲者的藝術〉,La Vie(2015.12),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91. 陳界仁,秦雅君訪談,〈一個相信「佛法左派」的藝術家:陳界仁在現實裡的持續創作之路〉,《ARTouch》(2018.06),網址: (2018年6月29日檢索)。
  92. 陳界仁與郭力昕對談於政治大學,〈自謙「業餘者」陳界仁寬闊發揮〉(2016.05),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93. 陳界仁,〈變文與殘響—陳界仁的影像、生產、行動與文件〉,鄭慧華、林怡秀採訪,林怡秀整理,刊於《今藝術》(2015.12),《立場新聞》,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94. 陳郁秀,林會承,方瓊瑤(2013).文創大觀:臺灣文創的第一堂課.臺北市:先覺.
  95. 陳碧芬,〈有錢人收藏什麼? 瑞銀登臺秀珍藏〉,《中時電子報》工商版(2014.01),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96. 陳譽仁,〈被遮蔽的藝術機制:陳界仁的〈幸福大廈I〉與「臨時社群」〉,網址: (2017年8月27日檢索)。
  97. 曾芷筠,〈左派想像,微型實踐:《幸福大廈I》中的陳界仁與臨時社群〉,網址: (2012年9月29日檢索)。
  98. 黃建宏(2012)。生產的發生—從陳界仁的〈幸福大廈I〉開始。現代美術,164,22-29。
  99. 黃孫權(2012)。走出雙展辦看見幸福(大廈)。典藏・今藝術,243,72-73。
  100. 黑田篤郎(2002).中國製造.臺北:經濟新潮社.
  101. 萬永婷,〈從張洹工作室看中國當代藝術作坊〉,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102. 熊靖宇,〈從日本到中國,下一個世界工廠會是印度嗎〉,《諾亞財富》,網址: (2017年10月29日檢索)。
  103. 翟啟豪,〈Art Basel近八萬人入場是否做着一樣的「夢」?〉,《藝術3月》(2017),《香港零一媒體》,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104. 劉仁傑,陳國民(2014).世界工廠大轉移:讓全球產能出走中國、回流美日的新「顧客式製造經濟」革命.臺北:大寫出版.
  105. 劉希言,〈一個反抗者的妥協〉(「陳界仁:中空之地」展評),Artnet News China(2018.01)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106. 潘罡,〈臺灣犯了致命錯誤—把文化視為創意的核心〉,《遠見》,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107. 鄭慧華,〈陳界仁的影像行動—《加工廠》與《帝國邊界 I》〉,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108. 魯明軍,〈97年以來新左翼思潮與另一種參與〉(2015.11.28),《雅昌講堂》,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109.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林炎旦(編)(2011).2010創意經濟報告.臺北市:師大書苑.
  110. 韓亮,〈以小搏大的十大品牌策略〉,《價值中國》,網址: (2019年4月11日檢索)。
被引用次数
  1. 陳運星,林虹慈(2023)。安迪.沃荷的影像藝術理念沿用於當代數位行銷之探討。高雄師大學報:人文與藝術類,5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