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性感野貓”之革命造型:創作、行銷、電影女演員與中國現代性的想像(1933~1935)

并列篇名

Masquerading the Revolutionary Cats: Marketing, Actresses, and Chinese Film Industry (1933~1935)

DOI

10.6352/mhwomen.200108.0057

作者

周慧玲(Hui-Ling Chou)

关键词

文化表演 ; 表演研究 ; 社會演員 ; 觀眾表演 ; 演員觀眾 ; 寫實主義 ; 文化協商 ; 女演員 ; ultural performance ; performance studies ; social actor ; audience performance ; actor audience ; realism ; cultural negotiation ; actress

期刊名称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9期(2001 / 08 / 01)

页次

57 - 12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援用「文化表演」的研究方法,以艾霞與阮玲玉這兩位女演員爲例,爬梳三○年代上半的電影女演員的表演藝術以及表演行徑,並藉此分析以上海爲主的都會形態現代化過程中,「現代女性」形構辯證的「表演」痕跡。本文主要檢視女演員作俘表演藝術」中被觀看的「戲劇演員」(artistic actor),以及以「文化表演」爲手段表述自我時,所採取的行動人的「社會演員」(social actor)的角色。同時,本文嘗試將流言、輿論、史述,同樣視爲社會對女演員的藝術表演的解讀與反應,一種「觀眾表演」;這種「觀眾表演」不僅體現了一般觀影大眾對於電影這個新興表演媒體指涉的「寫實」方法的接受態度,它還進一步形成中國現代表演文化的一部分。本文目的是分析這種「觀眾表演」,如何震動原本在銀幕上擔任演出的「演員觀眾」,而「觀眾演員」和「演員觀眾」,又是如何與電影所處時代的現代女性經驗對話,互相辯證當代看待現代女性的方式,成爲建構當時「女性論述」的一環。本文最終目的是藉由描繪電影女演員在銀幕上摸索現代表演技巧的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她們的表演,如何與觀影大眾,進行一場有關中國現代女性在都會中的公共位置的「文化協商」(cultural negotiation)。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employs the method and theories of ”cultural performance” to investigate the arts and lives of two film actresses, Ai Xia (1912~1934) and Ruan Lingyu (1910~l935), mapping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configuration of Chinese modern womanhood of the early 1930s. I do not only treat these actresses as the ”artistic actors”, the viewing ”object” of the mass audience, but also examine their role as ”social actors,” who use their arts as means of self-expression and social campaign. Also, I consider together the historical narratives, contemporary criticism, and even fans' reaction toward these modern women's (artistic and social) performances as form of ”cultural performance.” My goal is to explore how such kind of cultural performance once embodied the Chinese coginition of ”realism” as a form of acting style, and how it constituted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cultur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e ultimate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method of study to the cultural process of negotiation of Chinese women's performance in the public domai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新女性》影片廣告。引自《聯華畫報》,1935年1日。
  2. (1935)。聯華畫報。
  3. (1934)。申報。
  4. (1933)。吻。明星月報。
  5. (1933)。春天是她們的。明星月報。
  6. (1933)。良友畫報。
  7. (1935)。我們的話:阮玲玉被控案的教訓。電聲─電影圖畫週刊。
  8. (1934)。千面人。良友畫報,86,18。
  9. (1935)。《新女性》演出之後─集納上還各報之批評。聯華畫報。
  10. (1933)。看!艾霞不打自招的口供。明星月報。
  11. Butler, Judith P.(1990).Gender Trouble.
  12. Lyotard、 Jean François(1979).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A Report on Knowledge.
  13. McKenzie, Jon(2001).Perform or else: From Discipline to Performance.
  14. Schechner, Richard(1985).Between Theater and Anthropology.
  15. 王人美(1985)。我的成名與不幸
  16. 王伊蔚(1935)。阮玲玉自殺之透視。女聲,11(3)
  17. 王伊蔚(1934)。女聲
  18. 艾霞(1933)。戀愛的滋味。現代電影,1,12。
  19. 艾霞(1933)。現代一女性。明星月報。
  20. 艾霞(1933)。我的戀愛觀─編《現代一女性》後感。明星月報。
  21. 李歐梵(2000)。上海摩登:一個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
  22. 夏衍(1985)。懶得尋夢錄
  23. 夏衍(1983)。答香港中國電影學會問。中國電影研究,1,775-780。
  24. 張石川(1935)。自我導演以來(續)。明星半月刊,1(5),10。
  25. 張石川(1965)。自我導演以來(續)。明星半月刊,1(4),15。
  26. 許志浩(1989)。中國影星大觀,1905-1949
  27. 程季華(1958)。中國電影運動發展史
  28. 舒曉鳴(1997)。中國電影史
  29. 塵無(1935)。關於《新女性》的影片、批評及其他。中華日報。1935年3月2日,戲週刊。
  30. 塵無(1935)。悼阮「輿論」。中華日報。1935年3月16日,「電影藝術」專欄。
  31. 塵無(1935)。悼阮玲玉先生。中華日報。1935年3月11日,「電影藝術」專欄。
  32. 蔡楚生(1934)。中國電影往何處去:應該反應大眾的痛苦。電聲週刊。蔡楚生演講節錄,夢白記。
  33. 鄭正秋(1925)。新劇家不能演影戲嗎?。明星公司特刊,4,3。
  34. 鄭正秋(1925)。中國影戲的取材問題。明星公司特刊,2,11。
  35. 鄭作奇(1933)。評《粉紅色的夢》。晨報。1933年9月6日。
  36. 鄭君里(1957)。阮玲玉的表演藝術。中國電影,2,52-55。
被引用次数
  1. 連玲玲(2006)。「追求獨立」或「摩登時尚」?近代上海女店職員的出現及其型象塑造。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