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婦女雜誌》(1915-1931)十七年简史―《婦女雜誌》何以名為婦女

并列篇名

Of the Women, by the Women, or for the Women?-Rewriting a Brief History of the Ladies' Journal (Funü zazhi), 1915-1931

DOI

10.6352/mhwomen.200412.0001

作者

除姃湲(Jung-Won Jin)

关键词

婦女雜誌 ; 胡彬夏 ; 章錫琛 ; 商務印書館 ; 編輯者 ; 讀者 ; Ladies' Journal Funü zazhi ; Commercial Press Shangwu Yinshuguan ; gender in readership ; gender in editorship ; Hu Binxia ; Zhang Xichen

期刊名称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2期(2004 / 12 / 01)

页次

1 - 3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無論從發行期或影響力來看,《婦女雜誌》都可謂是中國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婦女时期刊,原此平常被學者視爲婦女历史研究最基本的史料;並且由於五四時期該刊所呈现的激進論調與影響力的成長,前人經常認爲为此一時期的中國婦女論述經歷了高度成長。這類前人研究基本上假設史料空間背後的社會脈絡具有一貫性,但五四時期《婦女雜誌》的讀者、編輯者、撰稿者等所身處之社會脈絡,是否與五四前後具有連續性?其實仍有待驗證。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本文將先對《婦女雜誌》十七年的內容作全盤考察,並分析商務印書館與《婦女雜誌》的主編、執筆陣容及讀者問多層面的人際關係,來重建作爲婦女史研究基本史料-《婦女雜誌》的社會脈絡。然後重新思考《婦女雜誌》的史料空間,究竟能否代表五四前後的中國婦女論述。《婦女雜誌》所呈現的婦女論述之水準,的確以五四時期爲最高點,但這並不意味整個中國社會的婦女論述,也以五四時期爲最高點。如果說早期的《婦女雜誌》是保守的男性主編叮嚀婦女們成爲「賢妻良母」的刊物,那麼,五四階段的《婦女雜誌》則搖身一變,成爲一群年輕知識分子討論婦女問題的園地。

英文摘要

Women's magazines in modem China, a side-product of the emerging free press in the first decad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provide invaluable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in modern era. However, their value is not a reflection of the extent of historical content in these magazines themselves, but due to the paucity of other historical sources on Chinese women. Thus,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 Ladies' Journal (Funü zazhi), published by Shanghai Commercial Press from 1915 to 1931, has become a critical source for modem Chinese women's history, especially for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era.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the Ladies' Journal reached its apogee during the period of May Fourth Movement, which was used to validate the value this magazine as a historical source for the study of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during this era. However, this assumption overlooks the two critical points: first, that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a journal (such as readership or authors) can change, and, second, that any historical conclusions drawn from specific sources need to be verified by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sources themselves. Since each historical source reflects only a fraction of a whole society, the changes portrayed in one specific source cannot be extrapolated to explain the ”zeitgeist” without verifying of the continuity of its social backgroun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history of the Ladies' Journal over its seventeen-year existence through its authorship, readership, publisher's attitudes, and circulation. This allows us to determine more precisely the actual value of the Ladies'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during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era.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1915)。女子雜誌
  2. (1919)。新潮
  3. (1925)。京報副刊.青年愛讀書特刊
  4. (1903)。江蘇。
  5. (1915)。婦女時報
  6. (1903)。女學報
  7. (1932)。東方雜誌
  8. (1926)。新女性
  9. (1925)。現代評論
  10. (1915)。婦女雜誌
  11. (1922)。時事新報
  12. (1919)。少年中國
  13. (1938)。大美報。
  14. (1931)。中學生
  15. (1915)。中國婦女界
  16. (1933)。女子月刊
  17. (1902)。The Chinese Press。
  18. (1921)。民國日報。
  19. タニ.E.バーロウ(2003)。中國のフェミニズムにおける「女性」の問題─1920、30年代の優生學的言說。思想,949
  20. 丁東、郭汾陽(1999)。書局舊蹤
  21. 小關信行(1985)。五四時期のジヤーナリズム
  22. 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1985)。我與開明
  23.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近代史研究所(1979)。五四運動回憶錄(上冊)
  24. 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編輯委員會(1980)。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
  25. 戈公振(1927)。中國報學史
  26. 王政, Zheng(1999).Women in the Chinese Enlightenment: Oral and Textual Histories.
  27. 王崇人(2002)。中國書畫藝術辭典
  28.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商務印書館九十五年(1897-1992)─我和商務印書館
  29.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商務印書館九十年(1897-1987)─我和商務印書館
  30. 吳效馬、呂美頤(1998)。中國近代社會思潮(1840-1949)(第2卷)
  31. 李立明(1977)。中國現代六百作家小傳
  32. 李明山(2003)。中國近代版權史
  33. 李塵生(1983)。1921-1946年里昂中法大學外部同學錄。歐華學報,1
  34. 杜定友(1936)。杜氏圖書分類法(中冊)
  35. 汪家熔(2003)。近代出版人的文化追求:張元濟、陸費逵、王雲五的文化貢獻
  36. 汪家熔(1998)。商務印書館史及其他─汪家熔出版史研究文集
  37. 周敘琪(1996)。1910-1920年代都會新婦女生活風貌─以《婦女雜誌》為分析實例
  38. 金立勤(1998)。金仲華的編輯生涯。新文化史料,1998(3)
  39. 金炳亮(1994)。金仲華期刊編輯生涯述評。編輯之友,1994(1)
  40. 芮和師(1994)。哀情巨子─鴛蝴派開山祖─徐枕亞
  41. 前田加奈子(2004)。『婦女雜誌』からみる近代中國女性
  42. 前田加奈子(1993)。《婦女園地》とその「園丁」たち。駿河臺大學論叢,7
  43. 茅盾(1981)。我走過的道路
  44. 若林正丈(1978)。近代中國における綜合雜誌─《東方雜誌》解題。外國語科研究紀要,26(4)
  45. 徐楚影、陳新段(1987)。辛亥革命時期期刊介紹(第5集)
  46. 徐楚影、焦立芝(1984)。辛亥革命時期期刊介紹(第4集)
  47. 張元濟(1981)。張元濟日記(第1冊)
  48. 張元濟(1981)。張元濟日記(第2冊)
  49. 張哲嘉(2004)。『婦女雜誌』からみる近代中國女性
  50. 張樹年(1991)。張元濟年譜
  51. 張靜廬(1954)。中國現代出版史料(甲編)
  52. 教育部圖書館事業發展委員會中國圖書分類標準化問題研究小組(2001)。現代圖書分類法
  53. 曹正文、張國瀛(1991)。舊上海報刊史話
  54. 許慧琦(2003)。「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90s-1930s)
  55. 曾健戎、劉耀華(1986)。中國現代文壇筆名錄
  56. 楊揚(2000)。商務印書館:民間出版業的興衰
  57. 臺灣省雜誌事業協會雜誌年鑑編輯委員會(1954)。中華民國雜誌年鑑
  58. 趙淑萍(1996)。民國初年的女學生(1912-1928)
  59. 鄭彭年(2001)。宋慶齡和她的助手金仲華
  60. 魯迅(1958)。魯迅全集(第9冊)
  61. 鮑家麟(2000)。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史
  62. 戴仁(2000)。上海商務印書館1897-1949
  63. 謝長法(1995)。清末的留日女學生。近代史研究,1995(2)
  64. 謝長法(1999)。清末的留日女學生及其活動與影響。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4
  65. 謝菊曾(1983)。十里洋場的側影
  66. 謝曉霞(2002)。商業與文化的同構─《小說月報》創刊的前前後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2(4)
被引用次数
  1. 陳冉涌(2022)。跨語際的觀念再造:一個1920年代中國女性同性戀愛話語的檢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22,83-132。
  2. 許慧琦(2008)。1920年代的戀愛與新性道德論述—從章錫琛參與的三次論戰談起。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6,29-92。
  3. 黃相輔(2018)。居家必備:《婦女雜誌》在五四前的通俗科學啟蒙(1915-191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00,85-128。
  4. 黃相輔(2019)。女子需要什麼科學常識?從「人的教育」與「賢妻良母」之爭談新文化的知識觀。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4,129-190。
  5. 劉緯道(2009)。《婦女雜誌》中的戀愛觀。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41,201-242。
  6. 葉韋君(2017)。個人經驗與公共領域:《婦女雜誌》通信欄研究(1915-1931)。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9,51-103。
  7. 葉韋君,陳建安,連玲玲,林明宜(2021)。性別、期刊與社會網絡:「婦女期刊作者研究平台」的介紹及應用。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7,37-78。
  8. 周敍琪(2017)。家庭經濟與現代主婦:邵飄萍譯介《實用一家經濟法》析論。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9,1-50。
  9. 周敘琪(2005)。閱讀與生活—惲代英的家庭生活與《婦女雜誌》之關係。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43(3),107-190。
  10. (2016)。1968-1978年臺灣《婦女雜誌》的女性論述建構。傳播與社會學刊,35,57-100。
  11. (2017)。「覺悟」女性的自我書寫:以1930年代的《女子月刊》為中心。二十一世紀,159,39-52。
  12. (2021)。內外有別:《中國日報》(China Daily)對性少數群體的另類呈現(1991-2019)。傳播與社會學刊,57,5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