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清代宮廷婦女簪飾之流變

并列篇名

The Development of Court Ladies' Hairpins and Accessories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作者

陳慧霞(Hui-hsia Chen)

关键词

清代服飾 ; 宮廷 ; 滿族 ; 鈿子 ; 兩把頭 ; 簪 ; Qing period apparel ; imperial court ; Manchus ; headdress ; Banner hairstyle ; hairpins

期刊名称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28期(2016 / 12 / 01)

页次

53 - 12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藉梳理清代宮廷婦女簪飾實物及其所附的黃籤記錄,分析簪飾風格的流變脈絡。「簪飾」是指鈿子上的鈿花和二把頭上的髮簪,鈿子和二把頭是清代滿族婦女生活中經常梳理的髮式,其上配戴的簪飾不僅風格隨著時代而變化,簪飾組合的模式往往也有所不同。帝王或掌權者對風格發展具有主導的力量,外在條件的工藝技術、使用材料等亦為影響簪飾樣式變化的因素,至於使用者后妃,雖然沒有物品的產權卻擁有選擇權,諸多條件共同作用下,形成清代宮廷婦女曼妙的面貌。透過對簪飾流變的深度觀察,本文進一步理解清代宮廷如何保持滿人的習俗特色,並對性別議題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清代宮廷簪飾依其風格特色分為三期。第一期為康、雍、乾、嘉四朝(1662-1820),此期工藝以金纍絲為主,點翠、嵌寶石為輔,鈿花使用的數量較多。兩把頭的髮髻兩翼服貼頭頂,髮簪尺寸較小。在帝王喜好的主導下,引進了新題材與新材質。第二期道、咸、同三朝(1821-1874),簪飾工藝以點翠為主,金纍絲及寶石為配角。鈿花中的翠條扮演重要角色。兩把頭的髮髻漸挺、加寬,簪飾尺寸變大,或點綴耳挖簪、髮針等。中高層后妃在宮廷管理簪飾財產的規範下,可能存在主動選擇簪飾的機會。第三期光、宣二朝(1875-1911),鈿子增高,兩把頭出現髮架式高聳的大拉翅,簪飾一方面延續前期的大型簪飾,一方面發展出以珍珠、翡翠和寶石為主角,講究生動擬真,具立體感的簪飾。掌握政治實權的慈禧太后可能主導簪飾新風格的發展。

英文摘要

After having organized surviving hairpins and accessories of court ladies from the Qing dynasty, along with their accompanying yellow label records, in this study I analyze their stylistic development over time. The "hairpins and accessories" here refers to the headdress ornaments and hairpins used to tie the hair into the Banner style. The headdress and Banner hairstyle was a common way for Qing Manchu ladies to tie their hair. The hairpins and accessories that accompanied this hairstyle not only changed over time, but their methods of combination were also different. The emperors and those in power were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se stylistic developments, but external conditions of craftsmanship and technique as well as the materials used likewise were elements that played a role in the changes seen in such accessories. As for imperial ladies, they may not have had the authority to have these hairpins and accessories produced, but they had the power to choose from among them. All of these variables helped to produce the graceful image of Qing court ladies. Close observation of developments in hairpins and accessories allows us to understand how the Manchus retained their customs and give u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related gender issu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王正華(2012)。走向「公開化」:慈禧肖像的風格形式、政治運作與形象。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32,239-316。
    連結:
  2. 嵇若昕(1985)。雲鬢金冠金步搖—談滿族婦女的首飾。故宮文物月刊,3(3),66-72。
    連結:
  3. http://www.zhfl.org/wenxue/jswx/2009-03-25/1274_6.html, 遵化婦女網,檢索日期:2009 年3 月25 日。
  4. (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http://www.zhwsw.com/html/76/n-376.html,遵化文史網,檢索日期:2011 年12 月23 日。
  6.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7.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各作成做活計清檔‧嘉慶朝〉。
  9.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10.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同治大婚典禮紅檔〉。
  1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各作成做活計清檔‧道光朝〉。
  12. 清夏仁虎(1986)。舊京瑣記。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13. 清崇彝(1985)。道咸以來朝野雜記。臺北:新興書局。
  14. 清福格(1984)。聽雨叢談。北京:中華書局。
  15. 清潘頤福纂修(1968)。十二朝東華錄。臺南:大東書局。
  16. Tait, Hugh(ed.)(1987).Jewelry 7,000 Years.New York:Harry N. Abrams.
  17. 中國織繡服飾全集編輯委員會編(2005)。中國織繡服飾全集‧歷代服飾卷下。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8. 毛立平(2007)。清代嫁妝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 向斯(2011)。慈禧私家相冊。臺北:知本家文化事業。
  20. 周汛、高春明(1998)。中國傳統服飾形制史。臺北:南天書局。
  21. 周錫保(1984)。中國古代服飾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2. 宗鳳英(2004)。清代宮廷服飾。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23. 金衛東編(2008)。明清風俗畫。香港:商務印書館。
  24. 故宮博物院編(1992)。清代后妃首飾。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25. 約翰‧湯姆遜(2009)。晚清碎影:湯姆遜眼中的中國。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
  26. 徐文躍(2013)。明代的鳳冠到底什麼樣。紫禁城,217,62-85。
  27. 徐廣源(2013)。大清后妃寫真。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28.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1986)。清代服飾展覽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29. 張瓊(2005)。清代宮廷服飾。北京:商務印書館。
  30. 清室善後委員會(2004)。物品點查報告。北京:線裝書局。
  31. 莊吉發(1985)。慈禧的服飾。故宮文物月刊,2(10),78-83。
  32. 陳夏生(1992)。古代婦女的巾冠—遼金元明清篇。故宮文物月刊,10(5),72-85。
  33. 陳慧霞(2012)。瑩白放光—十八世紀清代宮廷的鑲鑽飾件。故宮文物月刊,353,66-75。
  34. 凱瑟琳‧卡爾、晏方譯(2001)。禁苑黃昏:一個美國女畫師眼中的西太后。上海:百家出版社。
  35. 彭盈真(2014)。慈禧太后(1835-1908)之大雅齋瓷器研究。「物品‧圖像與性別」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
  36. 揚之水(2011)。奢華之色:宋元明金銀器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37. 童文娥(2006)。清院本《親蠶圖》的研究。故宮文物月刊,278,71-78。
  38. 趙爾巽編纂(1981)。清史稿。臺北:洪氏出版社。
  39. 趙聰月(2013)。嬛嬛后宮御用佳瓷—清代后妃御用堂名款瓷器。紫禁城,216,66-75。
  40. 劉潞(2004)。一部規範清代社會成員行為的圖譜—有關《皇朝禮器圖式》的幾個問題。故宮博物院院刊,2004(4),130-144。
  41. 德齡公主、秦傳安譯(2010)。紫禁城的黃昏:德齡公主回憶錄。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42. 蔡玫芬編(2010)。皇家風尚:清代宮廷與西方貴族珠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43. 鄭天挺(1999)。清史。臺北:昭明出版社。
  44. 羅友枝、周衛平譯(2009)。清代宮廷社會史。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白顏慈(2022)。洛可可中國風在清宮的接受與轉化—以「飛蛇」簪為例。故宮學術季刊,39(3),10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