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家庭、營養與食物:民國時期婦女與食物衛生之論述

并列篇名

Family, Nutrition, and Food: A Discourse on Women and Food Hygiene during the Republican Era

作者

皮國立(Kuo-li Pi)

关键词

衛生 ; 食物 ; 維他命 ; 營養 ; 食療 ; hygiene ; food ; vitamin ; nutrition ; dietary therapy

期刊名称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30期(2017 / 12 / 01)

页次

67 - 12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史學界對婦女及新式家政、家庭之關係,已有初步梳理。本文希望進一步探討民國時期婦女在烹調與日常食物知識上的各類新知。全文分析主軸是以中西醫匯通下所呈現與食物相關的「衛生觀」為中心,它大致體現在三個方向:第一、婦女與烹調、環境(如廚房)衛生之關係;其次是新的營養學,成了婦女必須瞭解的日常生活知識;最後,「食物之衛生」不只有西方營養學的內容而已,婦女還在中西醫知識交匯的背景下,去吸收簡易的中西食療技術和食物禁忌的相關知識。探索這些新式食物衛生知識,除了可以瞭解當時婦女對自身健康關懷重點,也可幫助吾人理解新式婦女在當時家庭中的生活體驗與責任。從表面上來看,在知識通俗化、擴大化之後,婦女在承擔家庭的責任上,角色似乎更加吃重,但其實她們也吸收了不少對調養疾病與有益健康的各類食物知識,這使得近代婦女可以更大程度地瞭解、關心乃至治療自身的疾病,並擁有關心家人身體健康的知識與能力,此又為新式食物知識帶給當時婦女的正面助益。

英文摘要

Historians have carried out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s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women, the new domestic economy, and the family. This study further analyzes new knowledge about cooking and the daily food use of wome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focusing on the "hygiene perspective" concerning food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analysis follows three basic directions: firs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women, cooking, and environmental (e.g., kitchen) hygiene; second, new nutrition as daily life knowledge required to be understood by women; and third, knowledge concerning simple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ary therapies and food taboos, since "food hygiene" was not restricted to the content of western nutrition and women also opera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alysis of new food hygiene knowledge highlights women’s focus on self-health at the time, as well as the life experienc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new women in families. Afte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expansion of such knowledge, women seemed to bear heavier responsibilities and play bigger roles in the family. However, they actually also absorbed a lot of knowledge beneficial to their own health, which enabled modern women to understand, care about, and treat their own illnesses to a greater extent, as well as to possess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y to care about the physical health of family members, a positive benefit created by new food knowledge for wome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Wu, Yi-Li(2010).Reproducing Women:Medicine, Metaphor, and Childbirth in Late Imperial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連結:
  2. 李尚仁(2005)。健康的道德經濟:德貞論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和衛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6(3),467-509。
    連結:
  3. 周春燕(2007)。走出禁忌:近代中國女性的經期衛生。政大歷史學報,28,231-286。
    連結:
  4. 周春燕(2010)。胸哺與瓶哺—近代中國哺乳觀念的變遷(1900-1949)。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8,1-52。
    連結:
  5. 胡曉真(2004)。文苑‧多羅‧華鬘—王蘊章主編時期(1915-1920)《婦女雜誌》中「女性文學」的觀念與實踐。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2,169-194。
    連結:
  6. 張仲民(2014)。晚清上海藥商的廣告造假現象探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85,189-247。
    連結:
  7. 張哲嘉(2004)。《婦女雜誌》中的「醫事衛生顧問」。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2,145-166。
    連結:
  8. 陳玉箴(2015)。營養論述與殖民統治:日治時期臺灣的乳品生產與消費。臺灣師大歷史學報,54,95-148。
    連結:
  9. 章霈琳(2015)。性文化與期刊出版:以《玲瓏》(1931-37)為例。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5,117-192。
    連結:
  10. 葉韋君(2017)。個人經驗與公共領域:《婦女雜誌》通信欄研究(1915-1931)。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9,51-103。
    連結:
  11. 《機聯會刊》(上海),1936。
  12. 《上海民友》(上海),1934。
  13. 《婦女雜誌》(上海),1915-1921、1923、1926-1931。
  14. 《婦女雜誌》(北京),1941-1943。
  15. 《湖南婦女》(耒陽),1941。
  16. 《醫學雜誌》(太原),1934。
  17. 《食物療病月刊》(上海),1937。
  18. 《新女性半月刊》(上海),1940。
  19. 《現代婦女》(重慶),1944。
  20. 《廣州青年》(廣州),1935。
  21. 《玲瓏》(上海),1932-1933。
  22. 《雜誌》(上海),1942。
  23. 《良友》(上海),1942。
  24. 《大德助產年刊》(上海),1939。
  25. 《現代婦女》(上海),1946。
  26. 《女鐸》(上海),1918-1919、1935-1936。
  27. 《中國女醫》(上海),1941。
  28. 丁福保,《蒙學衛生教科書》。上海:上海文明書局,1906。
  29. 《農民》(北京),1927。
  30. 《新光雜誌》(北京),1942。
  31. 《大眾醫學月刊》(上海),1933。
  32. 《婦女與家庭》(上海),1947。
  33. 《婦女生活》(上海),1935-1936。
  34. 《婦女醫報》(上海),1933。
  35. 《萬象週刊》(上海),1944。
  36. 《衛生雜誌》(上海),1934。
  37. 《申報》(上海),1936。
  38. 《女聲》(上海),1943。
  39. 《女子世界》(上海),1915。
  40. 《方舟》(天津),1935。
  41. 《大美週報》(上海),1940。
  42. 《民智月報》(無錫),1931。
  43. 《家庭與婦女》(上海),1940-1941。
  44. 《電聲》(上海),1939。
  45. 《新生活週刊》(天津),1935。
  46. 《萬象》(上海),1942。
  47. 《實報半月刊》(北平),1936。
  48. 《女子月刊》(上海),1933。
  49. 《家庭星期》(上海),1935。
  50. 《醫藥常識報》(上海),1930。
  51. 《新婦女月刊》(漢口),1941。
  52. 《衛生月刊》(上海),1935。
  53. 《科學大眾》(上海),1948。
  54. 《社光月報》(南昌),1936。
  55. 《新民報半月刊》(北京),1942。
  56. 《健與力》(香港),1940。
  57. 《婦嬰衛生》(上海),1946。
  58. 《沙漠畫報》(北京),1940。
  59. 《天聲半月刊》(北京),1944。
  60. 《婦女工作》(貴陽),1943。
  61. 宋陳直原、元鄒鉉續增(2007)。壽親養老新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62. 清徐潤之(2005)。華佗瘍科拾遺。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63. Elman, Benjamin(ed.),Tsu, Jing(ed.)(2014).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Modern China, 1880s-1940s.Leiden:Brill.
  64. Furth, Charlotte(1999).A Flourishing Yin: Gender in China's Medical History: 960-1665.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65. Johnson, Tina(2011).Childbirth in Republican China: Delivering Modernity.Lanham, Md.:Lexington Books.
  66. Judge, Joan(2015).Republican Lens: Gender, Visuality and Experience in the Early Chinese Periodical Press.Oaklan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67. Schneider, Helen(2011).Keeping the Nation's House: Domestic Management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Vancouver: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68. 孔令芝(2011)。從《玲瓏》雜誌看1930 年代上海現代女性形象的塑造。臺北:稻鄉出版社。
  69. 王亞權編、李萼編(1977)。蔣夫人言論集。臺北: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
  70. 白馥蘭(2017)。技術、性別、歷史:重新審視帝制中國的大轉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71. 白露、苗延威譯(2007)。有所需求:一九二○年代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女性。共和時代的中國婦女,臺北:
  72. 皮國立(2008)。近代中醫的身體與思想轉型—唐宗海與中西醫匯通時代。北京:三聯書店。
  73. 皮國立(2012)。「氣」與「細菌」的近代中國醫療史—外感熱病的知識轉型與日常生活。臺北: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
  74. 余無言(1954)。圖表注釋金匱要略新義。杭州:新醫書局。
  75. 吳章(2009)。「血症」與中國醫學史。清代以來的疾病、醫療和衛生,北京:
  76. 李貞德(2008)。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性別。臺北:三民書局。
  77. 李從娜(2015)。近代中國報刊與女性身體研究:以《北洋畫報》為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8. 沈洪瑞編、梁秀清編(1996)。中國歷代醫話大觀。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79. 周春燕(2010)。女體與國族:強國強種與近代中國的婦女衛生(1985-1949)。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所。
  80. 姚偉鈞、劉樸兵、鞠明庫(2011)。中國飲食典籍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81. 姚毅(2011)。近代中国の出産と国家‧社会—医師‧助産士‧接生婆。東京:研文出版社。
  82. 柯小菁(2011)。塑造新母親—近代中國育兒知識的建構及實踐(1900-1937)。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83. 洪宜嫃(2010)。中國國民黨婦女工作之研究(1924-1949)。臺北:國史館。
  84. 祝平一編(2013)。健康與社會:華人衛生新史。臺北:聯經出版。
  85. 張志斌(2000)。古代中醫婦產科疾病史。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
  86. 曹洪欣編(2012)。中醫養生大成。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87. 陳元朋(2008)。中國食物療養傳統的形成與變遷。從醫療看中國史,臺北:
  88. 陳姃湲(2005)。從東亞看近代中國婦女教育—知識分子對「賢妻良母」的改造。臺北:稻鄉出版社。
  89. 游鑑明(2012)。超越性別身體:近代華東地區的女子體育(1895-1937)。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90. 游鑑明(2017)。當二十世紀中國女性遇到媒體。臺北:五南圖書。
  91. 游鑑明(2004)。《婦女雜誌》(1915-1931)對近代家政知識的建構:以食衣住為例。走向近代:國史發展與區域動向,臺北:
  92. 費俠莉(2006)。繁盛之陰︰中國醫學史中的性(960-1665)。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93. 項潔編(2011)。數位人文在歷史學研究的應用。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94. 趙婧(2015)。近代上海的分娩衛生研究(1927- 1949)。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95. 劉士永編、皮國立編(2016)。衛生史新視野:華人社會的身體、疾病與歷史論述。臺北:華藝學術出版。
  96. 羅久蓉訪問、游鑑明訪問、瞿海源訪問、羅久蓉紀錄(2004)。烽火歲月下的中國婦女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廖郁翔(2022)。民國時期的家電科技與家務想像:電冰箱的文化史(1930-1940)。政大史粹,37,107-126。
  2. 羅婉嫻(2019)。「專業」與「日常」之間:以《良友畫報》藥物廣告分析醫療知識的傳遞。中醫藥雜誌,30(1),1-18。
  3. (2024)。飲食與延壽:民國時期上海地區對老人養生議題之討論。中國飲食文化,20(2),13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