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features of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women's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the Imperial Japanese Armed Forces and 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 namely as a facilitator by sending labor power,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of Guangdong (1938-1945). During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after the Japanese occupied Guangzhou on October 21, 1938, the Government-General of Taiwan immediately appointed various commissioners to provide support and implement a series of social control measures. Masao Inoue 井上正男, retired principal of Hualien Port Girls' Middle School 花蓮港高等女學校, for example, moved from Taiwan to Guangzhou in 1939 to serve as the principal of the Guangdong Co-Prosperity Association 廣東共榮會. There he engaged in cultural propaganda and organized civilizing activities for women, evidenced by incorporating concepts of "female virtue," namely supporting of the war effort under the guise of being "good wives and loving mothers," when teaching local women Japanese. In other words, women's civilizing processes in colonial Taiwan were not only the direct mobilization of Taiwanese women during the war, but also attempts by institutions stationed in Guangzhou to apply the experiences of Taiwan to likewise civilize and mobilize local women. This included women's propaganda activities, female students going to Taiwan to study, onsite inspections of women's education in Taiwan, and even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measures of Guangdong Hakuai Hospital 廣東博愛會醫院. Through the above, we can further explore how Japan reflected a "colonial experience" on the women of Guangzhou, compelling them to stand up as supporters of the Japanese military.
|
参考文献
|
-
游鑑明(2000)。日治時期臺灣學校女子體育的發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3,1-75。
連結:
-
盧梓滿(2020)。汪政權成立前後廣東的婦女動員(1938-1945)。政大史粹,35,113-149。
連結:
-
鍾淑敏(2003)。殖民與再殖民—日治時期臺灣與海南島關係之研究。臺大歷史學報,31,169-221。
連結:
-
《華南公論》(廣州),1939。
-
《新亞》(廣州),1941。
-
《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41。
-
《廣東迅報》(廣州),1939-1943。
-
《臺灣時報》(臺北),1941。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臺灣拓殖株式會社》,檔號 002-00241。
-
《香港日報》(香港),1942。
-
《新廣東畫報》(廣州),1941。
-
《新中華畫報》(上海),1941。
-
《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39。
-
《婦女世界》(廣州),1940-1941。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號 00306520010007。
-
《南星》(廣州),1941。
-
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 002-080200-00509-070。
-
《廣東迅報》(廣州),1945。
-
《瀛友》(廣州),1944。
-
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戦前期外務省記録/H 門東方文化事業/7 類資料/2 項参考資料/O 目参考資料関係雑件/宗教、病院、図書館、博覧会、教会関係第 2 巻》,檔號 B05016192400。
-
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戦前期外務省記録/I 門文化、宗教、衛生、労働及社会問題 1 類/文化、文化施設 5 項/学校 O 目在外日本人学校教育関係雑件/国民学校教育費補助関係第 6 巻》,檔號 B04011521200。
-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藏,《陸軍一般史料》,檔號 C11111586600。
-
《華南文化協會會報》(廣州),1939-1940。
-
《南洋商報》(新加坡),1939。
-
《粵江日報》(廣州),1942。
-
《臺灣醫學會雜誌》(臺北),1941。
-
《朝日新聞》(東京),1941。
-
《廣州民聲日報》(廣州),1942。
-
《廣州民聲日報》(廣州),1939。
-
《廣州市公署公報》(廣州),1939。
-
Young, Louise(1998).Japan’s Total Empire: Manchuria and the Culture of Wartime Imperialis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小田俊郎,洪有錫(譯)(1995).臺灣醫學五十年.臺北:前衛.
-
山本真(2021)。戦時期の華南調査について—福建・広東を中心に。戦前日本の華中・華南調査,東京:
-
中村孝志(1991)。広東博愛会医院をめぐる諸問題(2)—臺湾総督府の対華文化工作—。天理大学学報,166,1-24。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委員會(編),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1981).廣州文史資料.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1963).廣州文史資料.廣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
王學新(2008)。抗戰前博愛會醫院之運作與日本大陸政策之關係。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6,107-131。
-
王麒銘(2017)。日中戦争期における臺灣総督府の占領地協力について—広東を中心。慶應義塾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論文集,57,53-89。
-
朱德蘭(2000)。日汪合作與廣東省政府關係一個側面的考察。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2(4),631-655。
-
吳欣樺(2014)。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
李展平(2005).烽火歲月:臺灣人的戰時經驗.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李齊念(編)(2008).廣州文史資料存稿選編.廣州:中國文史出版社.
-
李齊念(編)(2008).廣州文史資料存稿選編.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
東亞問題調查會編,《最新支那要人傳》。東京:朝日新聞社,1941。
-
近藤正己,林詩庭(譯)(2014).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柯惠鈴(2018).她來了:後五四新文化女權觀,激越時代的婦女與革命,1920-1930.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洪郁如,吳佩珍(譯),吳亦昕(譯)(2017).近代臺灣女性史:日治時期新女性的誕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倉沢愛子編(2006)。日常生活の中の総力戦。東京:岩波書店。
-
宮本延人(口述),宋文薰(譯),連照美(譯)(1998).我的臺灣紀行.臺北:南天書局.
-
真杉静枝、原ひろ子監修(2000)。南方紀行。東京:ゆまに書房。
-
張建俅(2000)。田園將蕪胡不歸?戰後廣州地區臺胞處境及返籍問題之研究。臺灣史研究,6(1),133-167。
-
許雪姬(2012)。1937-1947 年在上海的臺灣人。臺灣學研究,13,1-31。
-
陳柏棕(2017)。戰地的白衣天使:臺灣人海外派遣從軍看護助手。臺灣學通訊,100,28-29。
-
陳麗華(2015).族群與國家:六堆客家認同的形成(1683-1973).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游鑑明(1988).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
游鑑明(1994).走過兩個時代的臺灣職業婦女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游鑑明(2005)。受益者抑被害者: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臺灣女性(1937-1945)。百年中國女權思潮研究,上海:
-
游鑑明(2022).日本殖民下的她們:展現能力,引領臺灣女性就業的職場女先鋒.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黃金麟(2001).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
楊雅慧(1994)。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
葉碧苓(2010).學術先鋒:臺北帝國大學與日本南進政策之研究.新北:稻鄉出版社.
-
臺灣總督府外事部,《支那事變大東亞戰爭ニ伴フ對南方施策狀況》。臺北:臺灣總督府外事部,1943。
-
臺灣總督府外事部編,《南支那綜覧》。臺北:南方資料館,1943。
-
廣東治安維持委員會秘書處,《廣東治安維持委員會公報》。廣州:廣東治安維持委員會秘書處,1939。
-
廣東省政協學習和文史資料委員會(編)(2005).廣東文史資料存稿選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
廣東省教育廳編,《廣東省教育報告書》。廣州:廣東省教育廳,1943。
-
廣東省黨部宣傳處編,《廣東省偽機關人員調查錄》。廣州:廣東省黨部宣傳處,1945。
-
蔡雅祺(2010).製造戰爭陰影:論滿洲國的婦女動員(1932-1945).臺北:國史館.
-
駒込武,吳密察(譯),許佩賢(譯),林詩庭(譯)(2017).殖民地帝國日本的文化統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盧梓滿(2022)。一本「附逆」女性刊物的萌生:《婦女世界》(1940-1945)。陳百年先生學術論文獎論文集,14,1-22。
-
龍向洋(編)(2012).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民國文獻叢刊.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鍾淑敏(1998)。日治時期南進研究之回顧與展望。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四屆討論會,臺北:
-
藍適齊(2015)。「帝國」(未盡)的殖民/戰爭責任:二戰後在香港被拘留遣返的臺灣平民。戰後變局與戰爭記憶,臺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