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蔡元培與中央研究院(一九二七~一九四○)
DOI
10.6353/BIMHAS.197806.0001
作者
陶英惠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7期(1978 / 06 / 01)
页次
1 - 5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陶英惠(1973)。蔡元培與大學院。
新知雜誌
,06,54-55。
連結:
黃福慶(1976)。東亞同文會─日本在華文教活動研究之一。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5,337-368。
連結:
黃福慶(1977)。歐戰後日本對庚款處理政策的分析─日本在華文教活動研究之二。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6,185-221。
連結:
中央日報
(1948)。
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
。
(1967)。
陳布雷回憶錄
。
朱家驊先生言論集
。
(1929)。
國立中央研究院院務月報
。
國立中央研究院十七年度總報告
。
(1935)。中央研究院的使命。
東方雜誌
,32(2),05-08。
國民政府公報=Kuo-min-cheng-fu kung-pao=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Bulletin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會議第水十四次會議紀錄
。
國立中央研究院評會第二次報告書
。
國立中央研究院十七年度總報告
。
大學院公報
丁文江(1935)。科學化的建設。
獨立評論
,151,10。
方豪(1975)。馬相伯先生年譜新編(下編)。
天主教學術研究所學報
,07,07-16。
任鴻雋(1935)。十年來中基會事業的回顧。
東方雜誌
,32(7),19-25。
朱家驊(1972)。
革命文獻
。
李書華(1967)。
碣廬集
。
李濟(1967)。
感舊錄
。
聯合報
胡適(1936)。丁在君這個人。
獨立評論
,188
唐德剛(1977)。『不要兒,兒子來了』的政治。
傳記文學
,31(3),46。
孫斌(1977)。
朱家驊先生言論集
。
郭正昭(1971)。
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
。
陳哲三(1976)。
中華民國大學院之研究
。
陶英惠(1974)。任鴻雋與中國科學社。
傳記文學
,24(6),11-16。
蔣夢麟(1967)。
新潮
。
蔡元培(1935)。論大學應設各科研究所之理由。
東方雜誌
,32(1)
蔡元培(1970)。
革命文獻
。
中央日報
蔡元培。
國立中央研究院評議會第二次報告
。
黎東方(1975)。歷史不僅僅是一種科學。
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
,07,03。
被引用次数
黃翔瑜(2012)。古物保存法的制定及其施行困境(1930-1949)。
國史館館刊
,32,41-83。
王聿均(1985)。戰時日軍對中國文化的破壞。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14,327-347。
徐明華(1993)。中央研究院與中國科學研究的制度化。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22(下),233-254。
楊翠華(1986)。歷史地質學在中國的發展(1912~1937)。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15(上),319-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