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塘沽協定的由來及其意義

DOI

10.6353/BIMHAS.198406.0197

作者

謝國興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13期(1984 / 06 / 01)

页次

197 - 23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中央日報
  2. 中央日報
  3. 大公報
  4. (1933)。世界日報。
  5. (1932)。一週間國內外大事述評。國聞週報,9(32)
  6. 革命文獻
  7. (1932)。遼西淪陷,國難無已。國聞週報,9(3)
  8. (1933)。熱河棄守。國聞週報,10(10),2。
  9. (1932)。東方雜誌
  10. (1933)。時事述評。時代公論,57
  11. (1959)。戴季陶文存
  12. (1973)。秘錄土肥原賢二
  13. 大公報
  14. (1973)。顏惠慶自傳
  15. (1933)。一週間國內外大事述評。國聞週報,10(8)
  16. (1963)。蔣總統集(第二冊)
  17. 蔣總統秘錄
  18. (1949).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33.
  19. (1980)。續滿洲事變
  20. (1977)。日本外交文書
  21. 大公報
  22. (1933)。時報
  23. 益世報
  24. (1932)。一週間大事述評。國聞週報,9(1)
  25. 蔣總統集
  26. 大公報
  27. (1962)。太平洋戰爭??道
  28. 文史資料選輯(第六輯)
  29. 中央日報
  30. 晨報
  31. 時事新報
  32. (1976).The wellington Koo Memoir.
  33. (1931)。勉抑感情,努力自立自救。國聞週報,8(38),3。
  34. 論評選輯。國聞週報,10(20)
  35. ?本捨三(1978)。全史關東軍
  36. Bisson, T. A.(1973).Japan in China.
  37. Borg, Dorothy(1968).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Far Eastern Crisis of 1933-1938.
  38. Grew, Joseph C.(1973).Ten Years in Japan.
  39. MacNair, H. F.(1955).Modern Far East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40. Selle, E. A.(1948).Donald of China.
  41. Tien、 Hung-Mao, H. M.(1972).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Kuomintang China, 1927-1937.
  42. 丁文江(1933)。抗日的效能與青年的責任。獨立評論,37,2。
  43. 丁文江(1933)。假如我是蔣介石。獨立評論,35,2。
  44. 中華民國外交問題研究會(1965)。日軍侵犯上海與進攻華北
  45. 王之春(1975)。國朝柔遠記
  46. 王健民。中國共產黨史稿(第三編)
  47. 王鐵漢(1972)。東北軍事史略
  48. 立曉。所謂『錦州中立區』之真相。國聞週報,10(37)
  49. 任鴻雋(1933)。我們是右派嗎?。獨立評論,48,7。
  50. 李念慈。滿洲國紀實
  51. 李雲漢(1976)。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六輯)
  52. 李璜(1979)。學鈍室回憶錄
  53. 李璜(1973)。學鈍室回憶錄
  54. 杉村陽太郎(1933)。國際外交錄
  55. 沈亦雲(1990)。亦雲回憶(下)
  56. 沈雲龍(1976)。黃膺白先生年譜長編(下冊)
  57. 沈雲龍(1981)。民國史事與人物論叢
  58. 大公報
  59. 叔永(1933)。熱河失敗的教訓。獨立評論,42,5。
  60. 波多野乾一(1937)。現代支那?政治?人物
  61. 金問泗(1967)。從巴黎和會到國聯
  62. 胡適(1933)。我的意見也不過如此。獨立評論,46,2。
  63. 胡適。保全華北的重要。獨立評論,52/53,2。
  64. 胡適(1933)。全國震驚以後。獨立評論,41,3。
  65. 胡璞玉(1974)。抗戰史料叢編初輯(一)
  66. 韋慕庭, C. Martin(1968).China in Crisis.
  67. 孫科(1931)。中央導報
  68. 徐炳昶。和與戰。獨立評論,52/53,27。
  69. 徐復觀(1975)。中國思想史論集
  70. 殷同(1962)。黃膺白先生故舊感憶錄
  71. 翁文灝(1933)。我們還有別的路麼?。獨立評論,47,4。
  72. 馬季廉(1932)。國難外交的分析。國聞週報,9(16),5。
  73. 馬季廉。停戰與華北前途。國聞週報,10(12)
  74. 國立歷史博物館(1980)。第二次中日戰爭各重要戰役史料彙編
  75. 國防部(1972)。國民革命軍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Revolutionary Forces
  76. 梁敬錞(1968)。九一八事變史述
  77. 梁敬錞(1967)。日本侵略華北史述。傳記文學,10(5),14。
  78. 梁敬錞。華北停戰秘幕與塘沽協定真相。傳記文學,10(6),29。
  79. 逖公(1933)。塘沽停戰協定與輿論分析。復興月刊,1(11),5。
  80. 郭威白(1932)。一年來中日的外交。民族雜誌,1(12),2008。
  81. 傅斯年(1932)。日寇與熱河平津。獨立評論,13,8。
  82. 黃震遐。抗日戰爭之回顧。申報月刊,2(6),15。
  83. 楊公達(1933)。戰呢?和呢?。時代公論,42,6。
  84. 劉逖生(1933)。松岡外交新路線。日本評論,2(3),6。
  85. 蔣廷黻(1933)。熱河失守以後。獨立評論,43,4。
  86. 蔣廷黻(1933)。政府與輿論。獨立評論,55,3。
  87. 蔣廷黻(1933)。未朱的疆土是我們的出路。獨立評論,47,5。
  88. 蔣廷黻(1933)。九一八兩年以後。獨立評論,68,2。
  89. 蔣夢麟(1976)。西潮
  90. 歷史學研究會(1974)。太平洋戰爭全史(二)
  91. 錢端升(1939)。國難外交的分析。民國政制史,9(16),6。
  92. 顧維鈞。參與國際聯合會調查委員會中國代表處說帖
被引用次数
  1. (2022)。晚清至二十世紀中期詞人擬/和周邦彥〈西河〉「金陵懷古」探論。中國文學學報,12,17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