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立憲派的“階級”背景 |
DOI |
10.6353/BIMHAS.199306.0007 |
作者 |
張朋園 |
关键词 | |
期刊名称 |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22_上期(1993 / 06 / 01) |
页次 |
221 - 296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清末國勢貼危,亟起獻身救國運動者,分爲兩大流派,一爲革命黨,一爲立憲派。從事革命者是要推翻現狀,以建立共和爲目標。立憲派則要求就現狀改革,建立君主立憲制度。結果,革命爆發,滿清推翻。立憲派人在革命爆發之後,捲入革命的洪流中,他們與革命黨中之較爲溫和者達成協議,革命形勢因而緩和下來。自革命爆發至清帝退位,不過一百二十五日,因爲革命狂潮之迅速消退,舊有積弊,未能根除,辛亥革命的成就實甚有限。何以革命狂潮迅速消退,此與立憲派之捲入大有關係。 1969年本人所發表之立憲派與辛亥革命一書,以立憲派的大本營誥議局作爲實例,探討立憲派1643人在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那時限於種種困難,對於這一派人物的背景資料,僅得六省(奉天、山東、陝西、四川、湖北、廣東),實屬一鱗半爪。最近我獲得了九省新的資料(直隸、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貴州),十五省合起來,已經超過了總數(21省)三分之二。抽樣的誤差似已減至最低限度。經過分析的結果,所得結論,出乎意料,竟與舊日者大同小異。茲引述如下: 一、立憲派90%有傳統紳士功名背景。 二、他們曾在中央或地方擔任職務,多爲中級官吏,最高者爲監察御史,最低者爲州縣教諭。未曾任官者,多半以捐納獲得職銜。 三、許多紳士階級人物,隨著時代轉變,曾經入新式學堂就讀,或負岌海外,日本留學者多達105人(6.4%)。 四、立憲派人大多富有。 五、立憲派人的平均年齡爲43歲。 六、立憲派人同時又爲知識分子。 本文的結論是,立憲派人的背景既保守,又進取。保守的因素是他們的功名與家庭富有;進取則由於受新式教育之啟迪。在不損及他們的既得利益情況下,他們樂於進取,否則趨向保守,此所以造成他們在辛亥革命中成爲一種阻力,而非助力。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歷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