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教起事之地區山多水複地形隱蔽,治理難及,向爲不法者淵藪,白蓮教事前就已於山內製造刀槍了。明末清初長期的戰亂,人稀地荒,各有移民紛至,約佔總人口的十分之七八。社會因之變遷:顯出文教不振、重武輕文;人心空虛、俗多迷信;蔑法藐律、輕生好闘;故習廢棄、財利是貪……等社會現象,都直、間接有助於白蓮教起事。
白蓮教的教義及其邪術、療病、強身等技都具吸引力,從教又幾無條件限制,故而入教者頗眾,且知識低下者居多,自易被野心分子利用。由於教首爭權奪利不安本分,乾隆五十九年發生教案,白蓮教徒明消暗長,心存疑懼,意萌報仇,更增衝突因子。再者,一些過、刼氣運、神示、星象等迷信思想,亦是驅使白蓮教起事之因。
白蓮教本爲律令所禁止,且與統治階層的正統觀念相牴捂,所以一旦被舉發,地方官就不得不查辦。六十年夏政府態度已趨平靜,教首們卻於挫折心情下煽誘徒眾起事。其間胥吏扮演了重要角色〔吏與官實質上是有區別的〕,從史料上探證,與其說「官逼民反」;不如說吏致民反。
乾隆晚年部庫存銀、存倉米穀是清朝最富足的時期,又逢禪位普免天下地丁錢糧及積欠緩徵,更有乾隆末年秋糧全國大豐收。從自然條件優越的川楚兩省丁口數量、密度……等情況與別省比較,兩省的人均耕地面積在全國各省區中尚居於中上等的地位。那麼,過於重視人田成長不成比率而認爲人民窮困以至導致白蓮教起事之說,不無可議了。另一方面,不少白蓮教大小頭目以吃教爲業,藉以「騙錢」「斂銀」、「得財」,捨不得放棄既有的利益和組織而走向用武力護衛之途,亦是起事的重要因素。乾隆末年苗亂起,川楚境內官兵多調赴湖南而防禦虛弱,教首不但不自制安分,反而乘機潛相煽誘、勾連結合、製械儲糧,預備對抗官兵,實際上已走上起事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