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清華校長人選和繼承風波一九一八~一九三一

DOI

10.6353/BIMHAS.199306.0020

作者

蘇雲峰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22_下期(1993 / 06 / 01)

页次

177 - 20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校長風波是民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嚴重的問題。主因是校長人選不當、領導能力不足、作風不夠民主,學校人事競爭和經費不足,但往往牽涉到政治勢力和派系之爭。其結果是學生趕走校長,或學生和教員結合逼校長下台。清華經費充足,但亦不能脫離這一股潮流。因爲這是學生要求思想解放和自由民主的時代,與領導階層的權威主義衝突所致。 清華校長風波可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爲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二年,學生因受五四運動的影響,有過激的言論和行動,趕走二位校長。第二階段發生於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八年之間,因曹雲祥校長擬另謀高就,引起校內外的熱烈競爭。結果因張作霖出主北京政局,以其政治權威派任清華校長而暫時結束。但新的校長亦隨張作霖之喪亡而離去。第三階段爲北伐統一以後,國民黨以強勢姿態接收清華,實施校長治校,與清華原有教授治校精神衝突,而逼走二位校長。其間閻錫山憑其政治權威派任心腹,亦被拒於門外。最後國府選對了梅貽琦,清華才脫離了這個歷史陰影。 這一段歷史告訴我們,校長人選和校長治校方式都宜採取民主方式,適當地徵詢學校師生意見,否則雖得其位,亦難保學校長治久安,而不發生風潮。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蘇雲峰(1987)。羅家倫與清華大學。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6,373-375。
    連結:
  2. 中央日報:讀書週刊
  3. (1979)。蔣廷黻回憶錄
  4. (1961)。顧一樵(毓琇)全集
  5. 清華週刊
  6. (1958)。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
  7. 天津大公報
  8. (1930)。羅家倫陳布雷函:對返回清大及繼任校長人選意見
  9. 清華校友張人傑訪問稿
  10. (1930)。郭廷以致羅家倫
  11. 羅家倫先生文存(第一冊)
  12. 教育雜誌
  13. (1930)。清華學校秘書唐誠致羅家倫函
  14. 北京清華學校之黑幕
  15. 教育雜誌
  16. 教育雜誌
  17. (1926)。教育評論
  18. 清華週刊
  19. 清華週刊
  20. 清華週刊
  21. 教育雜誌
  22. 教育雜誌
  23. 國立清華大學二十週年紀念刊
  24. (1992)。傳記文學
  25. (1920)。北京大學學生週刊
  26. (1930)。清華學校校醫戈紹龍致羅家倫函
  27. (1930)。上海同學會致清華大電。國立清華大學校刊,184
  28. (1931)。唐誠致羅家倫函
  29. 郭廷以先生訪問稿
  30. Cavanaugh, Jerome(1982).Who's Who in China, 1922.
  31. 多賀秋五郎(1976)。近代中國教育史資料
  32. 何炳松(1961)。晚清三十五年來之中國教育
  33. 張彭春。清華學校日程草案
  34. 梁錫華(1992)。胡適秘藏書信選
  35. 清華大學(1937)。清華同學錄
  36. 清華大學(1992)。清華人物志
  37. 清華大學校史編組(1981)。清華大學史稿
  38. 清華週刊社(1921)。第七次增刊
  39. 清華周刊十週年增刊
  40. 陳能治(1990)。戰前十年中國的大學教育,一九二七~一九三七
  41. 陳啟天(1928)。最近三十年中國教育史
  42. 馮友蘭(1984)。三松堂自序
  43. 楊翠華(1978)。非宗教教育與回收教育權運動,一九二二至一九三O
  44. 橋川時雄。中國文化界人物總鑑
  45. 蘇雲峰(1993)。近代中國歷史人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