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民初的戲劇改良論

DOI

10.6353/BIMHAS.199306.0024

作者

李孝悌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22_下期(1993 / 06 / 01)

页次

281 - 30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戲曲改良的主張從1900年代出現以後,到1910、1920年代仍然受到知識分子的重視。本文即對「新青年」、「晨報副鐫」、「戲劇」中的相關議論和歐陽予倩的意見作了一番分析。1900年代的知識分子,像陳獨秀等人,對中國傳統戲曲都有所批評。但基本上,他們認爲只要將舊劇加以改良,就可以用來作開敵民智的利器。到五四時期,戲劇與社會的緊密關係,仍然不斷地被標舉出來,特別加以討論。但這時卻出現了廢除舊劇,代之以新式西洋話劇的主張,胡適領導的「新青年」就是這一類言論的代表者。「戲劇」的撰稿者,像鄭振鐸等人也持同樣的看法。「晨報副刊」同樣是當時提倡新文化、新文學的主要刊物,但對中國舊劇卻出之以同情的了解,主張改革而不是完全廢除。有趣的是,持這種立場的人,像余上沅、趙太傳、熊佛西等都在美國受過正規的戲劇學訓練。歐陽予倩也是專業演員出身,由於他在京劇和話劇的發展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所以對他的議論特譬專節加以討論。 這個時期新文化運動的陣營中,對傳統戲曲的態度有明顯的分岐。而這種分岐和政治立場問並無必然的關連。不過我們已經可以看出,胡適等提倡自由主義的學者,對舊劇這個民間文化中的要素,採取否定的態度。他們以西方文化和思想爲絕對的標準,同時揚棄了中國的上層文化和民間文化。而對舊戲作辯護的人,最後則絕大多數加入了左派的陣營。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1986)。余上沅戲劇論文集
  2. Berlin、 Isaiah(1980).Against the Current: 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Ideas.
  3. 晨報副鐫
  4. 李孝悌(1992)。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7,149-168。
  5. 汪仲賢。戲劇
  6. 晨報副鐫
  7. 晨報副鐫
  8. 洪深。戲劇集
  9. 胡適(1983)。胡適文存(第二集)
  10. 胡適(1917)。歷史的文學觀念論。新青年,3(3),1。
  11. 胡適。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新青年,5(4),312。
  12. 晨報副鐫
  13. 張厚載。我的中國舊戲劇。新青年,5(4),344。
  14. 張厚載。新文學及中國舊戲。新青年,4(6),620-622。
  15. 陸明悔。與創造新創諸君商榷。戲劇,1(1),29-30。
  16. 陸明悔。敬告上海底伶界聯合會。戲劇,2,31。
  17. 傅年。再論戲劇改良。新青年,5(4),349-350。
  18. 傅斯年。戲劇改良各面觀。新青年,5(4),323。
  19. 晨報副鐫
  20. 葛一虹(1990)。中國話劇通史
  21. 董健(1989)。中國現代戲劇史稿
  22. 晨報副鐫
  23. 蒲伯英。戲劇要如何適應國情。戲劇,1(4),24。
  24. 晨報副鐫
  25. 劉牛農(1917)。性之文學改良觀。新青年,3(3),11。
  26. 劉半農、錢玄同。今之所謂『評劇家』。新青年,5(2),186-188。
  27. 歐陽予倩(1930)。演『怒吼罷中國』談到民眾劇。戲劇雜誌,2(2),120-121。
  28. 歐陽予倩(1929)。戲劇改革之理論與實際。戲劇雜誌,1,2。
  29. 歐陽予倩(1990)。自我演戲以來
  30. 歐陽予倩。予之戲劇改良觀。新青年,5(4),342。
  31. 鄭振鐸(1981)。文學論爭集
  32. 錢之洞(1917)。新青年
  33. 錢玄同。新青年
  34. 瞿世英。演完太戈爾的齊德拉之後。戲劇,1(6),29。
被引用次数
  1. 鍾欣志(2022)。宋春舫的五四文壇地位及其對戲劇翻譯文學的影響。清華中文學報,27,269-323。
  2. (2011)。表述遽變─胡適白話文運動的論述糾結與根本依據。文與哲,19,351-390。
  3. (2014)。自發的現代性:歷史人類學視角下的《楊三姐告狀》個案研究。傳播與社會學刊,29,43-71。
  4. (2016)。從無知到有感─程硯秋與中國共產黨。新史學,27(3),123-176。
  5. (2020)。啟蒙與娛樂之間:民國初期北京女劇團志德社的改良戲劇實踐。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71,173-197。
  6. (2023)。戲劇社會教育之功效與藝術本質之思辨───民國初年劇作家韓補庵的戲劇觀及其編劇理論。人文中國學報,36,10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