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國際主義在莫斯科中山大學,1925-1930 |
DOI |
10.6353/BIMHAS.199612.0235 |
作者 |
余敏玲 |
关键词 | |
期刊名称 |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26期(1996 / 12 / 01) |
页次 |
235 - 264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由於受到意識形態與政治立場的影響,過去研究中俄關係的著作,經常出現完全親俄或完全反俄的兩極化觀點。再者,這些著作大多將焦點放在政治外交方面,忽略了文化因素在中俄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試圖加入文化因素,用文化與政治外交互動的角度,來看中俄關係,或可避免這種黑白兩分的窠臼。 蘇聯的國際主義有兩個層面:一是理想層面,承襲馬克思第一國際的理想,提倡平等,爲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利益而努力。另一層面則是實際策略的運用,利用國際主義的理想,尋求並鞏固蘇聯的利益。隨著時間的推移,蘇聯日漸重視的是國際主義的策略層面,但是國際主義對外最具號召力的則仍是其理想層面。 事實上,從國際主義理想的實現(或利他部份)到純粹的策略運用(即接近民族主義或自利部份)都可以是國際主義由一端至另一端的光譜。無論是政策的實施或是個人的行爲舉止,均有可能在此光譜的兩極之間游走。在此光譜的中間灰色地帶,常會出現緊張關係,甚至衝突。但是,國際主義與民族主義也有可以互相依存、滲透、轉化的關係。本文擬以莫斯科中山大學所發生的具體事例,從民間、官方、與國際關係三個層面,來分析探討國際主義與民族主義、種族主義、俄羅斯沙文主義之間的糾葛與衝突;並藉著上述文化因素的加入,呈現出中俄研究更爲複雜的面貌。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歷史學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