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國際主義在莫斯科中山大學,1925-1930

DOI

10.6353/BIMHAS.199612.0235

作者

余敏玲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26期(1996 / 12 / 01)

页次

235 - 26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由於受到意識形態與政治立場的影響,過去研究中俄關係的著作,經常出現完全親俄或完全反俄的兩極化觀點。再者,這些著作大多將焦點放在政治外交方面,忽略了文化因素在中俄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試圖加入文化因素,用文化與政治外交互動的角度,來看中俄關係,或可避免這種黑白兩分的窠臼。 蘇聯的國際主義有兩個層面:一是理想層面,承襲馬克思第一國際的理想,提倡平等,爲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利益而努力。另一層面則是實際策略的運用,利用國際主義的理想,尋求並鞏固蘇聯的利益。隨著時間的推移,蘇聯日漸重視的是國際主義的策略層面,但是國際主義對外最具號召力的則仍是其理想層面。 事實上,從國際主義理想的實現(或利他部份)到純粹的策略運用(即接近民族主義或自利部份)都可以是國際主義由一端至另一端的光譜。無論是政策的實施或是個人的行爲舉止,均有可能在此光譜的兩極之間游走。在此光譜的中間灰色地帶,常會出現緊張關係,甚至衝突。但是,國際主義與民族主義也有可以互相依存、滲透、轉化的關係。本文擬以莫斯科中山大學所發生的具體事例,從民間、官方、與國際關係三個層面,來分析探討國際主義與民族主義、種族主義、俄羅斯沙文主義之間的糾葛與衝突;並藉著上述文化因素的加入,呈現出中俄研究更爲複雜的面貌。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俄羅斯現代史檔案保管與研究中心
  2. (1981)。劉伯承回憶錄(一)
  3. (1992)。劉伯承傳
  4. (1972)。大蘇聯百科全書
  5. (1985)。劉伯承回憶錄(二)
  6. (1987)。劉伯承回憶錄(三)
  7. (1994)。俄共(布),共產國際與中國,文件,第一卷,1920-1925
  8. (1988)。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文件
  9. (1979)。KYTB。亞非人民,1979(5),42。
  10. (1980)。中國革命運動中意識形態鬥爭的歷史片段,1920-1940年代
  11. (1976)。共產主義東方勞動者大學,1921-1925。亞非人民,1976(2),57。
  12. (1987)。蘇聯對訓練中國黨務幹部的國際援助,1920-1930年代。遠東問題,1987(5)
  13. (1989)。烏蘭夫回憶錄
  14. 國民黨黨史委員會
  15. (1926)。前進報
  16. (1985)。中國革命運動中意識形鬥爭的歷史片段,1920-1940年代
  17. (1977)。共產主義中國勞動者大學歷史片段。遠東問題,1977(2),175。
  18. (196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
  19.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
  20. Carr、 E. H., Edward Hallett(1982).Twilight of the Comintern, 1930-1935.
  21. Chuguevskii, L. I.。蘇聯境內出版的中文期刊,1918-1937。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17,157。
  22. Eudin, Xenia J.(1964).Soviet Russia and the East, 1920-1927: A Documentary Survey.
  23. Hingely, Ronald(1979).Russian Writers and Soviet Society, 1917-1978.
  24. Ishay, Micheline R.(1995).Internationalism and Its Betrayal.
  25. Lih, Lars T.(1995).Stalin's Letters to Molotov.
  26. Mandel, William M.(1985).Soviet But Not Russian.
  27. Pantsov, Alexander(1994).From Students to Dissidents: the Chinese Trotskyism in Soviet Russia.Issues and Studies,1994(1),18.
  28. Roots, John McCook(1927).The Moscow end of Chino-Soviet affairs.Asia,27(6),472.
  29. Stites, Richard(1989).Revolutionary Dreams: Utopian Vision and Experimental Life in the Russian Revolution.
  30. 中央檔案館(1990)。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五冊﹞
  31. 毛以亨。俄蒙回憶錄
  32. 王爾瞻。留俄印象記
  33. 王覺源(1988)。留俄回憶錄
  34. 白瑜(1988)。六十年來中國留俄學生之風霜踔勵
  35. 伍修權(1991)。回憶與懷念
  36. 列寧。列寧全集(第三十六卷)
  37. 列寧。列寧全集(第十九卷)
  38. 列寧(1963)。列寧全集(第三十一卷)
  39. 列寧(1972)。列寧選集(第2卷)
  40. 列寧(1963)。列寧全集(卷二十二)
  41. 余敏玲, Miin-Ling(1995).Sun Yat-sen University in Moscow, 1925-1930.
  42. 志剛(1929)。中東路事變的解剖。共產雜誌,1929(1),80。
  43. 李大釗(1984)。李大釗文集(下冊)
  44. 京師警察廳編譯會(1988)。蘇聯陰謀文證彙編,民國十七年(卷三)
  45. 軍事科學院編寫組(1987)。葉劍英傳略
  46. 唐有章(1988)。革命與流放
  47. 孫冶方(1982)。中共黨史資料(第一輯)
  48. 師哲(1991)。在歷史巨人身邊:師哲回憶錄
  49. 盛岳, Yueh(1971).Sun Yat-sen University in Moscow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A Personal Account.
  50. 郭廷以(1979)。近代中國史綱
  51. 斯大林(1954)。斯大林全集(第十卷)
  52. 葉青。六十年來中國留俄學生之風霜踔勵
  53. 蔣經國。蔣經國先生全集(冊一)
  54. 蔡慶新(1991)。中共旅莫支部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動略述。黨的文獻,1991(5),80。
  55. 鄭長樁(1987)。中東鐵路歷史編年(1895-1952)
  56. 戴惠珍(1992)。青年王稼祥
  57. 瞿秋白(1987)。瞿秋白文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