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九江映廬電燈公司:自營與政府的整理(1917-1937)

并列篇名

The Yi-lu Electric Light Company at Jiujiang: Self-Management and Reorganization, 1917-1937

DOI

10.6353/BIMHAS.199706.0137

作者

王樹槐(Shu-Hwai Wang)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27期(1997 / 06 / 01)

页次

137 - 18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九江映廬電燈公司成立於民國六年,至民國二十三年,因經營困難,由建設委員會(以下稱建委會)接管,代爲整理,不僅解決困難,且使營業步入佳境,收入增加,支出減少,獲利大增,至爲成功。二十六年再交回原公司經營。 建委會整理之成功,其原因約有下列四端: 一、資金的籌得,建委會得以從事整理。 二、人才的優秀,建委會整理人員,學識較高,能力較強,經驗也較佳,故在技術、管理兩方面,得以改善。 三、社會較安定。映廬公司成立,且能維持十七年之久,亦有所得,不斷擴充,是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有以致之。但自民國十八年至二十二年間,國共內戰,社會不安,經濟衰落,電業疲困。建委會接辦後,社會情況轉佳,有助於電業復興。 四、公權力的發揮。建委會有政府支持,能取締私燈竊電,按章收費,故收入大增,是爲最重要的原因。 此一個案之研究,顯示三重歷史意義:一爲公司本身困難,缺乏資金與人才,這是中國早期大多數電氣事業所面臨的困難,有其時代性;二爲政府角色,至爲重要,建委會的表現,恰如其分,說明早期電氣事業,有賴政府的維護;三爲地方文化色彩,也反映在企業經營之中。映廬公司之成立及經營方式,與此有關。

英文摘要

The Yi-lu Electric Light Company was established in Jiujiang in 1917. Immediately afterward, this private business ran into various difficulties and 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 Commission (NCC) decided to take it over for reorganization in 1934. The reorganization turned the losing business into a profitable one and restored the management to its original owners three years later. The NCC succeeded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1. It pumped the needed capital into management. 2. It provided qualified personnel in both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3. It enjoyed a stable social environment. 4. It used public authorities to help collect electricity fees. This case study sheds light on the following three points: 1. Shortage of capital and qualified personnel were common for the private business at the time. 2. The government played a decisive role in developing electricity businesses throughout China. 3. Local customs and connections had their role in establishing and managing a private compan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王樹槐(1994)。上海浦東電氣公司的發展,1919-1937。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3,124。
    連結:
  2. 王樹槐(1991)。首都電廠的成長,1928-1937。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317。
    連結:
  3. (1937)。中國電氣事業統計
  4. 交通公報
  5. (1936)。整理處第一次業務報告
  6. 建設委員會檔案
  7. (1908)。支那經濟全書(輯七)
  8. 建設委員會檔案
  9. 建設委員會檔案
  10. 建設委員會檔案
  11. 建設委員會檔案
  12. 海關年報
  13. (1922)。海關十年報告
  14. 建設委員會檔案
  15. 建設委員會檔案
  16. 建設委員會檔案
  17. 建設委員會檔案
  18. 建設委員會檔案
  19. 建設委員會檔案
  20. 建設委員會檔案
  21. 建設委員會檔案
  22. (1933)。海關貿易總冊
  23. 戚廠職員履歷表
  24. (1930)。戚野堰電廠年刊
  25. 建設委員會公報
  26. 交通公報
  27. 建設委員會檔案
  28. 建設委員會檔案
  29. 建設委員會檔案
  30. 建設委員會檔案
  31. 建設委員會檔案
  32. 經濟部檔案
  33. 建設委員會檔案
  34. (1934)。九江映廬公司整理處規則彙編。電業季刊,4(4),5-47。
  35. 建設委員會檔案
  36. 建設委員會檔案
  37. 建設委員會檔案
  38.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1993)。中國大百科全書
  39. 朱大經(1963)。八秩回憶
  40. 江西省政府(1971)。江西經濟問題
  41. 江蘇省公署(1917)。江蘇電氣事業報告書
  42. 吳承禧(1935)。中國的銀行
  43. 周慈宗(1987)。九江史話
  44. 柳世芬(1977)。九江貿易研究,1861-1911
  45. 國防部史政局(1971)。中華民國戰史紀要
  46. 國防部史政局(1962)。剿匪戰史
  47. 張延祥(1933)。中國電界論壇‧電燈
  48. 張海瀛(1993)。中國十大商幫
  49. 郭廷以(1965)。太平天國史事日誌
  50. 陳榮華(1985)。九江通商口岸史略
  51. 資源委員會(1941)。中國工程人員名錄
  52. 劉河北(1985)。江蘇省農村金融之調劑
  53. 劉翠溶(1967)。順治康熙年間的財政平衡問題
被引用次数
  1. 王樹槐(2004)。張人傑與杭州電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