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一九三○年代中國的救濟經濟恐慌說(1931-1935)
|
并列篇名
|
The Debate on the Economic Depression in China during the Early 1930s
|
DOI
|
10.6353/BIMHAS.199706.0231
|
作者
|
李宇平(Yu-Ping Lee)
|
关键词
|
|
期刊名称
|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27期(1997 / 06 / 01)
|
页次
|
231
-
272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文試圖說明解救一九三○年代中國的經濟恐慌必須訴諸法幣政策,是當今學者的定論,也是三○年代恐慌發展末期言論界共有的認識,所以法幣政策的形成是有輿論基礎的。
本文將當時言論界分成三派,最初各派主張雖有分歧,但其救濟經濟恐慌的言論隨經濟恐慌發展而產生變化,最後則均一致呼籲採行法幣政策。貨幣論者從通貨收縮解釋危機,先主張實施白銀出口徵稅,後乃主張實施管理通貨;貿易論者從貿易收支逆差解釋危機,因而提倡保護關稅,以期減少貿易入超,後來則主張採取貿易統制論。馬克斯主義論者從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解釋危機,主張社會革命,剷除帝國主義及其封建代理人,後來則主張實行貨幣管理,建立穩定而獨立的貨幣價值。他們的看法之所以改變,主要在於恐慌發展的最後階段,他們都看到了貨幣在恐慌深化上所扮演的推波助瀾的角色。因爲他們從白銀的外流認識到,中國是個國際收支逆差漸趨擴大的國家,對外匯率的管理,影響白銀的流出與流入,進而決定國內通貨的數量,並操縱了中國國際收支的順逆,影響國計民生至深且鉅。當他們全都體認到,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長時期置身於國際貨幣架構之外,因爲信用流通所賴以爲基礎的貨幣制度,已經變成維繫國家經濟與國際經濟關係和諧的生命線,它提供了全國性經濟和國際性經濟可以持續運作的基礎時,便達到以管理貨幣對外價值爲救濟經濟恐慌主要手段的共識了。所以,以管理通貨爲主要特徵的法幣政策,其形成與救濟經濟恐慌言論的發展是互爲呼應的。
|
英文摘要
|
This paper seeks to trace the appearance of a consensus among Chinese economists of different schools on the need for a currency reform in the 1930s. Initially the Chinese economists divided themselves into three major schools: the monetarists, the ”trade-balancers” and the Marxis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worldwide depression, the monetarists saw a solution to the tightening money market, therefore first pleading for the imposition of export taxes on silver and later advocating a managed currency. The trade-balancers sought every possible means to balance the trade and urged for tariff protection. Viewing China's economic crisis as the product of imperialists and their Chinese feudal agents, the Marxists initially advocated a social revolution, but unable to find any hope for such prospects in the near future, they began to favor currency reform. Despite their initial disagreements, they eventually reached the same conclusion on China's need for a managed currency in dealing with the economic crisis.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歷史學
|
参考文献
|
-
李宇平(1995)。1930年代中國城鄉問題的思想淵源─所得全面低減說與所得分配不均說的爭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4(下)
連結:
-
申報
-
(1934)。海關進口新稅則之研究。中行月刊,9(3),3。
-
(1993)。經濟學辭海。
-
銀行週報
-
(1991)。中國銀行行史資料匯編:上編(第三冊)。
-
大公報
-
時事新報
-
(1932).The North China Herald and Its Daily News.
-
(1985)。抗戰前十年貨幣史資料(一)。
-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34 (Vol. 3).
-
(1936)。上海市年鑑。
-
中央日報
-
大公報
-
(1989)。革命文獻(第73輯)。
-
新聞報
-
(1980)。民國二十至三十年年代中國經濟農業水利問題資料。
-
(1935)。中華工業國外貿易協會成立記。國際貿易導報,7(12),171-174。
-
Cheng, Yu-Kuei(1956).Foreign Trade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China: A Historical and Integrated Analysis through 1948.
-
Coble, Parks(1980).The Shanghai Capitalists and the Kuomintang China, 1927-1937.
-
Karl, Polanyi(1957).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
-
Russel, Michael Blain(1972).American Silver Policy and China, 1933-1936.
-
Salter, Arthur(1934).China and the Depression.
-
Young, Arthur(1971).China's Nation Building Effort: 1927-1937: Th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Record.
-
丁日初、沈祖煒。對外貿易同中國經濟近代化的關係。近代史研究,34。
-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所(1981)。劉鴻生企業史料(中冊)。
-
久保亨(1981)。南京政府の關稅政策と資本家階級。社會經濟史學,47(1)
-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1990)。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史料。
-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參事室(1991)。中華民國貨幣史資料(第二輯)。
-
中國銀行經濟研究室(1935)。現行進口稅則下之貿易狀況。中行月刊,10(5),4-5。
-
孔士諤(1935)。中國國際貿易問題(上)。
-
方慶秋(1991)。民國社會經濟史。
-
銀行週報
-
王寅生、陳翰笙(1931)。黑龍江流域的農民與地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5。
-
王業鍵(1981)。中國近代貨幣與銀行的演進 (1644-1937)。
-
王業鍵, Yeh-Chien(1987).Economic Depression & China's Monetary Reform in 1935.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9(下),346.
-
王德昭(1936)。世界經濟危機與殖民地經濟。中山文化教育館季刊,3(1),237。
-
吳大業。中國經濟研究。
-
李立俠(1937)。貿易統制論與中國貿易統制問題。中山教育館季刊,4(2)
-
李宇平(1994)。1930年代世界經濟大恐慌對中國經濟的衝擊。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22
-
李穎吾(1967)。國際貿易。
-
谷春帆(1935)。銀價變遷與中國。
-
卓遵宏(1986)。中國近代幣制改革史。
-
周伯棣(1933)。世界經濟會議中的銀行問題與中國。新中華雜誌,1(12),82。
-
林海。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第一輯)。
-
林維英。中國之新貨幣制度。
-
銀行週報
-
姚崧齡(1982)。張公權先生年譜初稿。
-
孫冶方(1985)。關於中國社會及其革命性質的若干理論問題。
-
孫曉村(1937)。中國農產商品化的性質及其前途。中山文化教育館季刊,7,31。
-
馬寅初。中國經濟改造。
-
馬寅初(1935)。定額分配輸入問題。社會經濟月報,2(2),1-2。
-
張公權(1987)。抗戰前十年貨幣史資料(二)。
-
張惠康(1934)。中國工業國外貿易問題。工商半月刊,6(22),15-19。
-
張毓珊(1935)。中國際貿易問題。
-
許滌新(1934)。貨幣戰爭及其對於中國的影響。東方雜誌,31(9),53。
-
章乃器(1936)。激流集。
-
章乃器(1936)。中國貨幣金融問題。
-
馮和法(1934)。中國農產物貿易問題。國際貿易導報,6(8),178。
-
馮和法(1931)。復興農村與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導報,5(6),128。
-
黃逸平、葉松年(1986)。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
-
賈士毅(1935)。統制國際貿易問題。經濟學季刊,5(4),149-153。
-
賈士毅(1933)。統制國外農產品輸入以維本國農村經濟。經濟學季刊,4(4),167-169。
-
銀行週報
-
劉大鈞(1935)。白銀問題與統制匯兌。中山文化教育館季刊,2(1),191-201。
-
劉鴻儒(1987)。經濟大辭典。
-
鄭允恭(1935)。銀價騰貴與中國。東方雜誌,51。
-
錢俊瑞(1986)。錢俊瑞選集。
-
錢俊瑞(1986)。錢俊瑞選集。
-
銀行週報
-
銀行週報
-
顧季高(1988)。抗戰前十年貨幣史資料(三)。
-
顧季高(1935)。經濟思想與社會改造。民族雜誌,3(8),1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