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晚明的旅遊活動與消費文化―以江南為討論中心

并列篇名

Travel and Consumption Culture in Late Ming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Jiangnan Region

DOI

10.6353/BIMHAS.200309.0087

作者

巫仁恕(Jen-Shu Wu)

关键词

旅遊 ; 晚明 ; 消费 ; 風氣 ; 品味 ; 现代性 ; travel ; late Ming ; consumption ; fashion ; taste ; modernity

期刊名称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41期(2003 / 09 / 01)

页次

87 - 14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討晚明旅遊活動與消费文化的特點。首先,我們可以看到晚明的旅遊活動呈现高度的商品化與市场化的倾向,這可以從旅遊相關書籍的刊行、旅遊交通與食宿的商品化、導遊以及套装行程的出现等现象反映出来。 其次,晚明旅遊風氣的興盛已经從階蔓延到社會大衆,由此可见旅遊活動的普及性。此外晚明的旅遊活動强调的是舒適性與娱樂性,這可以說是另一個特點。 再者,晚明興盛的旅遊消费算不算是過度的奢侈浪费,一度為人們争論的議题。然而也在此時有人由旅遊消费出發,重新檢討傅统奢侈的经濟觀念,正视旅遊消费所带来的正面作用。 晚明出现許多旅遊論述如「雅俗」、「遊道」、「遊具」等等,有許多是士人階屠所創發,特别是以文學著名的文士;在這些旅洲論述中反映了他們将旅遊舆身分地位聊繁在一起,並且拯力想塑造新的旅遊品味,以區分其舆大衆旅遊不同的心態。 在结論中,筆者将晚明的旅遊舆同時期西歐的旅遊活動略作比较,以重新定位中國的旅遊文化在曆史上的地位。從前述的比较舆分析可知,就旅遊案(tourism)舆消费社會(consumer society)在前现代發展而言,中國寶不亞於西歐。而且晚明的旅遊消费文化的確在相當程度上,舆现代性的消费文化特點是相吻合的。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vel and the consumer culture that surrounded it in the late Ming period. By this time, travel had become commercialized and market-oriented, as seen in the increasing composition and publication of travel books, new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and the thriving business of providing lodgings. Tourist guides and package tours demonstrate that travel became a new fashion that was widespread not only among upper and lower gentry, but also included travel for pleasure by commoners. Moreover, travelers placed great emphasis on comfort, which thus also marks a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travel during late Ming. The new fashion for travel gave rise to an important debate. Although some gentry criticized it as a wasteful and decadent form of consumption, others noted its useful economic effects. The final section of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ntalities of the late-Ming gentry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eir discourse about travel. Some gentry clearly associated travel with social status, and sought to define new tastes in travel that would distinguish their travel culture from that of commoners. Taken as a whole,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tourism specifically and a consumer society more broadly developed in China at least as early as in Western Europe, if not earlier. Furthermore, some features of the consumer culture of travel during late Ming indeed correspond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umer cultu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modernit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巫仁恕(2002)。明代士大夫與轎子文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8
    連結:
  2. 巫仁恕(2000)。節慶、信仰與抗爭─明清城隍信仰與城市群眾的集體抗議行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4
    連結:
  3. 高彥頤(1995)。「空間」與「家」─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21-50。
    連結:
  4. 傅立萃(1997)。謝時臣的名勝四景圖─兼談明代中期的壯遊。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4
    連結:
  5. (1992)。天下水陸路程、天下路程圖引、客商一覽醒迷
  6. 明文元發(1976)。學圃齋隨筆
  7. 明文震亨(1993)。長物志
  8. 明王士性(1982)。廣志繹
  9. 明王思任(1977)。王季重雜著
  10. 明王誥(1988)。江寧縣志
  11. 明王臨亨(1982)。粵劍編
  12. 明王穉登(1970)。吳社編
  13. 明田汝成(1998)。西湖遊覽志
  14. 明田藝蘅。香宇續集
  15. 明朱國禎(1991)。湧幢小品
  16. 明江盈科(1997)。江盈科集
  17. 明吳寬(1967)。匏翁家藏集
  18. 明宋濂(1999)。宋濂全集
  19. 明李日華(1996)。味水軒日記
  20. 明李流芳(1983)。檀園集
  21. 明李詡(1982)。戒庵老人漫筆
  22. 明沈愷(1997)。環溪集
  23. 明周世昌(1983)。萬曆重修崑山縣志
  24. 明周暉(1977)。二續金陵瑣事
  25. 明林世遠(1988)。姑蘇志
  26. 明皇甫汸(1982)。隆慶‧長洲縣志
  27. 明胡應麟(1983)。少室山房集
  28. 明徐弘祖(1980)。徐霞客遊記
  29. 明袁宏道(1989)。珂雪齋集
  30. 明高濂(1988)。遵生八箋
  31. 明屠隆(1937)。考槃餘事
  32. 明張大復(1995)。梅花草堂全集
  33. 明張岱(1985)。瑯嬛文集
  34. 明張岱(1982)。陶菴夢憶
  35. 明張瀚(1982)。松窗夢語
  36. 明陳繼儒(1991)。松江府志
  37. 明陳繼儒(1995)。陳眉公集
  38. 明陳繼儒(1995)。巖棲幽事
  39. 明陸雲龍(1995)。明人小品十六家
  40. 明陸楫。蒹葭堂稿
  41. 明費元祿(1988)。鼂采館清課
  42. 明楊循吉(1997)。燈窗末藝
  43. 明葉權(1987)。賢博編
  44. 明鄒迪光(2000)。始青閣稿
  45. 明鄒迪光(1997)。鬱儀樓集
  46. 明鄭材。悅偃齋文集
  47. 明戴澳。杜曲集
  48. 明謝肇淛(1997)。小草齋集
  49. 明謝肇淛(1977)。五雜俎
  50. 明歸莊(1962)。歸莊集
  51. 明譚元春(1998)。譚元春集
  52. 清沈世奕。蘇州府志
  53. 清周建鼎。康熙松江府志
  54. 清唐仲冕(1989)。六如居士外集
  55. 清徐樹丕(1990)。識小錄
  56. 清袁景瀾(1998)。吳郡歲華紀麗
  57. 清錢謙益(1985)。牧齋初學集
  58. Appadurai, Arjun(1986).The Social Life of Things: Commodities in Cultural Perspective.
  59. Berghoff, Hartmut(2001).The Making of Modern Tourism: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British Experience, 1600-2000.
  60. Brook, Timothy(1998).The Confusions of Pleasure: 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
  61. Cahill, James(1994)。氣勢撼人-十七世紀中國繪畫中的自然與風格
  62. Dermigny, Louis(1964).La Chine et l’Occident: Le commerce a Canton au xviii siècle 1719-1833.
  63. Naquin, Susan(2000).Peking: Temples and City Life.
  64. Naquin, Susan(1992).Pilgrims and Sacred Sites in China.
  65. Slater, Don(1997).Consumer Culture and Modernity.
  66. 毛文芳(2000)。閱讀與夢憶─晚明旅遊小品試論。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3,1-44。
  67. 牛若麟(1990)。吳縣志
  68. 王學浩(1991)。崑山新陽兩縣志
  69. 朱劍心(1964)。晚明小品選注
  70. 余英時(1998)。近世中國之傳統與蛻變:劉廣京院號土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上)
  71. 吳智和(2002)。明人山水休閒生活。漢學研究,20(1)
  72. 巫仁恕(2002)。中國日常生活的論述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
  73. 沈明臣(1996)。萬曆通州志
  74. 周振鶴(2000)。明人文集與明代研究學術研討會
  75. 林皎宏(1993)。晚明黃山旅遊的興起。史原,19
  76. 林麗月(2001)。明人文集與明代研究
  77. 林麗月(1991)。晚明「崇奢」思想隅論。歷史學報,19,215。
  78. 姚希孟(1996)。循滄集
  79. 施蜇存(1984)。晚明二十家小品
  80. 宮崎市定(1964)。アジア史研究(輯四)
  81. 張嘉昕(2000)。明人的旅遊生活
  82. 陳建勤(2000)。論「游道」─明清文士旅遊觀研究之一。旅遊月刊,2000(4)
  83. 陳建勤(2000)。明清時期的旅遊消費及其支出─以長江三角洲為例。消費經濟,2000(4)
  84. 陳國棟(1994)。有關陸楫「禁奢辨」之研究所涉及的學理問題─跨學門的意見。新史學,5(2)
  85. 陳萬益(1988)。晚明小品文與明季文人生活
  86. 勞亦安(1924)。古今遊記叢鈔
  87. 黃卓越(1995)。閑雅小品集觀─明清文人小品五十家(上)
  88. 黃省曾(1989)。吳風錄
  89. 楊正泰(1994)。明代驛站考
  90. 楊爾曾(1997)。新鐫海內奇觀
  91. 鄭焱(2000)。中國旅遊發展史
  92. 錢伯城(1981)。袁宏道集箋校
  93. 錢希言。松樞十九山
  94. 濱島敦俊(1988)。中国都市の歷史的研究
  95. 濱島敦俊(1990)。山根幸夫教授退休記念明代史論叢
被引用次数
  1. 陳明緻(2015)。俠客行-論宋楙澄的行旅與紀遊。中國文學研究,40,267-302。
  2. 仇乙彤(2020)。Elif Akçetin and Suraiya Faroqhi, eds., Living the Good Life: Consumption in the Qing and Ottoman Empires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09,139-147。
  3. 范宜如(2007)。華夏邊緣的觀察視域:王士性《廣志繹》的異文化敘述與地理想像。國文學報,42,121-151。
  4. 范宜如(2009)。山水構圖之紀實特徵與抒情性:以王士性《五嶽遊草》為考察對象。東吳中文學報,18,165-184。
  5. 胡曉真(2006)。旅行、獵奇與考古——《滇黔土司婚禮記》中的禮學世界。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9,47-83。
  6. 黃士珊(2014)。寫真山之形:從「山水圖」、「山水畫」談道教山水觀之視覺型塑。故宮學術季刊,31(4),121-204。
  7. 李孝悌(2005)。士大夫的逸樂—王士禎在揚州(1660-1665)。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6(1),81-116。
  8. 連玲玲(2007)。日常生活的權力場域:以民國上海百貨公司店職員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5,137-192。
  9. 潘淑華(2017)。城市、避暑與海濱休旅:晚清至 1930 年代的北戴河。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95,39-75。
  10. 巫仁恕(2005)。清代士大夫的旅遊活動與論述—以江南為討論中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0,235-285。
  11. 吳雅婷(2021)。道聽途說之後-宋元類書和醫書中旅行實用知識的探索。清華學報,51(1),159-198。
  12. 謝佳瀅(2019)。論《儒林外史》的抒情地景-以南京和蘇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33(1),23-42。
  13. 余舜德(2006)。物與身體感的歷史:一個研究取向之探索。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44(1),5-47。
  14. 鄭雅尹(2008)。錢謙益《西湖雜感》詩中的廢墟與記憶。中極學刊,7,143-160。
  15. (2005)。晚明文人西湖遊觀試探─以張岱《西湖夢尋》為考察對象。暨南史學,8,1-36。
  16. (2006)。觀光/被觀光:日治臺灣旅遊活動的社會學考察。臺灣社會學刊,36,167-209。
  17. (2006)。明清消費文化研究的新取徑與新問題。新史學,17(4),255-282。
  18. (2006)。桃花扇底送南朝—斷裂的逸樂。新史學,17(3),61-119。
  19. (2006)。雅俗的辯證—明代賞玩文化的流行與士商關係的交錯。新史學,17(4),145-194。
  20. (2011)。性別視野中明清社會經濟史內容的增補:以農業史、紡織業史、商業史、消費史為例。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52,95-128。
  21. (2013)。名勝志或旅遊書─明《西湖遊覽志》的出版歷程與杭州旅遊文化。新史學,24(4),93-138。
  22. (2013)。晚明藝文《十六觀》系列的話語唱和與經驗觀想。文與哲,23,191-240。
  23. (2021)。易代「異托邦」──重探陳去病的明清書寫。東亞觀念史集刊,19,9-62。
  24. (2024)。晚明《山海經》圖像的南傳-以《謨區查抄本》為例。中國學術年刊,46(1),4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