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近代中國政府與社團關係的探討-以中國紅十字會為例(1912-1949)

并列篇名

An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Chines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The Case of the Chinese Red Cross

DOI

10.6353/BIMHAS.200503.0101

作者

張建俅(Chien-Chiu Chang)

关键词

紅十字會 ; 社團 ; 政府 ; 慈善事業 ; Red Cross Society ; society ; government ; philanthropy

期刊名称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47期(2005 / 03 / 01)

页次

101 - 16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全國性社團在中國來說,是前所未有的事,對於政府乃至菁英分子來說,也是全新的經驗,因此雙方究竟如何進行互動,就民國歷史而言,具有獨特的意義。 以中國紅十字會這個個案來說,民國以來的政府,不斷地希望透過法令與相關的權力,加強對其控管。何以致此?簡單地說,北洋政府主要不滿的是上海方面藉由設立總辦事處與常議會,掌握了實權。北京總會的會長幾乎皆由出身外交舊官員出任,其慕後應有北洋政府的默許,甚至首肯,故單就北京總會而言,其與北洋政府之關係尚屬融洽。但北京總會在會內的權力,實際上是有名無實的,相應的北洋政府對於紅十字會的控制也是鞭長莫及。或許一方面由於權威不足,北京對地處上海的總辦事處與常議會莫可奈何,另一方面則可能是當時上海商人仍是該會最主要的經濟支柱,故北洋政府雖然曾試圖以直接發布人事任命,企圖介入並主導紅十字會的人事和運作,但最終仍然功虧一簣,以致於在整個北洋政府時期,對中國紅十字會實際上是無可奈何的。 北伐統一之初,國民政府對紅十字會並不友善,曾經拒絕同意任命新會長,並取消固有的優惠措施;後來更逐漸藉由紅十字會內部的人事糾紛,開始介入紅十字會的改組爭議,其間可能經由幫會勢力的推波助瀾,終於成功地壓制紅十字會內的傳統勢力。1934年,紅十字會的改組,象徵著國府勢力介入成功的開端,惟仍維持社團民主選舉的形式。抗戰中期以後,國府更直接將紅十字會納入軍管,至此所有人事均改為官派,直至今日,海峽兩岸的紅十字會,官派特色仍然不變。

英文摘要

Since nationwide voluntary societies were previously unknown in China, they represented a new experience for the government and elites as well, thus giving government-elites relations a unique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case of the Chinese Red Cross Society, various Republican governments hoped to reinforce their control over this organization through regulations and related powers. The Beijing governments were unhappy that the Red Cross' general office and standing council were in Shanghai. Most of the chairmen of the Chinese Red Cross Society headquarters in Beijing were nominated from former diplomats, who thus received at least implicit approval of Beijing; as a result, the Red Cross' Beijing headquarters maintained good relations with the Beijing governments. However, the Beijing headquarters was merely a nominal organization without any real powers, and the Chinese Red Cross Society remained outside the direct control of the Beijing governments. On the one hand, this was perhaps due to the Beijing governments' general lack of authority. On the other hand, it may have been due to the Red Cross' dependence on the contributions of local businessmen in Shanghai. Although the Beijing governments tried announcing personnel appointments directly and intervening in personnel arrangements and operations of the Chinese Red Cross Society, these efforts were in vain, and the Red Cross remained out of Bejing's control. After the unification of China in 1927,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was not friendly to the Red Cross, refusing to approve its new chairman and canceling all preferential treatment. The Nationalists then started to intervene in the Red Cross' reorganization, taking advantage of internal personnel disputes and finally, perhaps with the aid of underworld gangs, successfully suppressed the traditional power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Red Cross Society. In 1934,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Red Cross signified the success of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s interventions, though the form of democratic elections was still maintained. During the war against Japan, the Nationalists put the Chinese Red Cross Society under direct control of the military, and since then all Red Cross officers have been appointed by the government. Indeed, for the officers of the Red Cross in Taiwan and China, appointment by government remains unchanged even toda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沈松僑(1992)。地方精英與國家權力-民國時期的宛西自治,1930-194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1,371-435。
    連結:
  2. 紅十字會檔案
  3. 紅十字會檔案
  4. 紅十字會檔案
  5. 申報
  6. 申報
  7. 申報
  8. (1940)。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管理條例。中國紅十字會月刊,55,57-59。
  9. 紅十字會檔案
  10. 申報
  11. 申報
  12. 申報
  13. 政府公報
  14. (1946)。工作動態。紅十字月刊,1,14。
  15. (1946)。復員期間管理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辦法。紅十字月刊,1,12。
  16. (1947)。復員期間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第二次理事會議事錄
  17. 衛生署檔案
  18. 紅十字會檔案
  19. 紅十字會檔案
  20. 申報
  21. 國民政府檔案
  22. 申報
  23. 申報
  24. 申報
  25. 申報
  26. 國民政府檔案
  27. 申報
  28. (1935)。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第1屆理事會理事監事會監事第1次聯席會議記錄。中國紅十字會月刊,2,67-68。
  29. 紅十字會檔案
  30. 申報
  31. 申報
  32. 申報
  33. 申報
  34. 申報
  35. 申報
  36. 申報
  37. 申報
  38. (1939)。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總辦事處工作簡報。中國紅十字會月刊,53,40。
  39. (1935)。徵求會員特載。中國紅十字會月刊,1,145-159。
  40. 申報
  41. 申報
  42. 申報
  43. 申報
  44. 申報
  45. 申報
  46. 申報
  47. 申報
  48. 申報
  49. 國民政府檔案
  50. (1942)。本會改組經過概況。會務通訊,15,8-10。
  51. (1942)。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戰時監督紅十字會暫行辦法。會務通訊,18,52-53。
  52. (1946)。復員期間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第1屆常務理事會議事錄。紅十字月刊,8,17。
  53. (1936)。總會致各分會函。中國紅十字會月刊,12,26。
  54. 紅十字會檔案
  55. 衛生署檔案
  56. 衛生署檔案
  57. 紅十字會檔案
  58. 紅十字會檔案
  59. 紅十字會檔案
  60. 申報
  61. 申報
  62. 申報
  63. 政府公報
  64. 申報
  65. 申報
  66. 國民政府檔案
  67. 國民政府檔案
  68. 上海市檔案館
  69. 紅十字會檔案
  70. 衛生署檔案
  71. 紅十字會檔案
  72. 政府公報
  73. 申報
  74. 申報
  75. 申報
  76. 申報
  77. 申報
  78. 申報
  79. (1946)。復員期間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第1屆理事會議事專頁。紅十字月刊,5,11-14。
  80. (1937)。總會呈軍事委員會文。中國紅十字會月刊,19,41-42。
  81. (1936)。總會放賑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記錄。中國紅十字會月刊,9,49-50。
  82. 紅十字會檔案
  83. 紅十字會檔案
  84. 紅十字會檔案
  85. 申報
  86. 政府公報
  87. 政府公報
  88. 申報
  89. 申報
  90. 申報
  91. 申報
  92. 國民政府檔案
  93. 國民政府檔案
  94. 政府公報
  95. 紅十字會檔案
  96. 紅十字會檔案
  97. 申報
  98. 國民政府檔案
  99. 申報
  100. 申報
  101. 申報
  102. 政府公報
  103. (1936)。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第1屆常務理事及第1屆常務監事第1次聯席會議記錄。中國紅十字會月刊,9,53-56。
  104. (1935)。內政部發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訓令。中國紅十字會月刊,5,6-7。
  105. 紅十字會檔案
  106. 政府公報
  107. 申報
  108. 申報
  109. 申報
  110. 申報
  111. 申報
  112. 申報
  113. 申報
  114. 申報
  115. 申報
  116. (1935)。中國紅十字會第1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擬請修改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管理條例及其施行細則意見書。中國紅十字會月刊,1,23-40。
  117. (1946)。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主要人員名單。紅十字月刊,1,13。
  118. (1937)。內政部發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訓令。中國紅十字會月刊,19,44-46。
  119. (1940)。總會工作概況報告(民國26-28年)。中國紅十字會月刊,57,15。
  120. (1941)。總會收內政部代電。會務通訊,1,12。
  121. (1937)。總會致各分會函。中國紅十字會月刊,21,34-35。
  122. 小濱正子(2003)。近代上海的公共性與國家
  12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1987)。舊上海的外商與買辦
  124.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1949)。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工作概況
  125.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1993)。中國紅十字會歷史資料選編(1904-1949)
  126.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1934)。中國紅十字會徵求會員大會特刊
  127. 中國紅十字會總辦事處(1924)。中國紅十字會二十年大事綱目
  128. 中國徵信所(1936)。上海工商人名錄
  129.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1994)。九十紀要
  130. 孔飛力(1992)。公民社會與體制的發展。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13,77-84。
  131. 日本外務省情報部(1937)。現代中華民國滿洲帝國人名鑑
  132. 王雲五(1973)。社會科學大辭典
  133. 王檜林(1992)。中國報刊辭典(1815-1949)
  134. 任嘉堯(1947)。當代中國名人辭典
  135. 申報
  136. 行政院新聞局(1947)。中國紅十字會
  137. 東北人物大辭典編輯委員會(1992)。東北人物大辭典
  138. 林康侯(1940)。參加第十六屆萬國紅十字大會報告書。中國紅十字會月刊,55,207-280。
  139. 徐有春(1991)。民國人物大辭典
  140. 徐鼎新(1991)。上海總商會史(1902-1929)
  141. 張玉法(1982)。中國現代史
  142. 張玉法(2004)。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百年會史:1904-2003 年
  143. 張玉法(1998)。中華民國史社會志(初稿)
  144. 張建俅(1999)。中國紅十字會初期發展之研究(1912-1949)
  145. 梅仲協(1998)。民法要義
  146. 畢監武(2003)。社團革命-中國社團發展的經濟學分析
  147. 陳玉堂(1993)。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
  148. 陸軍部。陸軍行政紀要
  149. 楊念群(1995)。近代中國研究中的「市民社會」-方法及限度。二十一世紀,32,29-38。
  150. 潘維和(1982)。中國民事法史
  151. 蔣夢麟(1946)。中國紅十字會改隸之意義。紅十字月刊,5,1。
  152. 顏惠慶(1996)。顏惠慶日記
被引用次数
  1. Paul R. Katz(2006)."It is Difficult to be Indifferent to One's Roots": Taizhou Sojourners and Flood Relief during the 1920s.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4,1-58.
  2. 郭憲偉,郭金芳(2020)。Towards the era of a required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position of martial arts education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中華體育季刊,34(4),25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