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民國初年上海的靈學研究:以“上海靈學會”為例

并列篇名

Research into Spiritualism in Early Republican Shanghai: A Study of the Shanghai Spiritualism Society

DOI

10.6353/BIMHAS.200703.0099

作者

黃克武(Max K. W. Huang)

关键词

靈學 ; 上海靈學會 ; 靈魂照相 ; 陸費逵 ; 嚴復 ; spiritualism ; the Shanghai Spiritualism Society ; spirit photography ; Lu Feikuei ; Van Fu

期刊名称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55期(2007 / 03 / 01)

页次

99 - 13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1917年成立的上海靈學會,及其所出版的《靈學叢誌》(1918-1920)為主軸,探討五四運動前後,由楊璿、俞復、陸費逵、丁福保、嚴復等人所參與的一個研究「靈學」(探討靈魂、鬼神、生死問題與預測未來)的群體。在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靈學研究不但與傳統宗教信仰中的扶乩(亦稱扶鸞)活動有直接的關係,又嘗試將之與西方的心靈學、妖怪學、催眠術、靈魂照相等結合在一起,來回答生死鬼神、死後世界的終極問題,並解決道德淪喪的社會問題。再者,靈學研究不但採取「學會」的組織方式,也透過新興傳播媒體,如報紙廣告與期刊發行,使之成為一項可以花錢來學習的「知識」或「技能」。此一現象顯示「科學」作為一種知識範疇,在從西方經日本傳譯至中國的過程中,一直是多元、模糊、遊移的,並與宗教、經濟活動交織互動。以往的研究多從實證科學的角度,將靈學貶為「封建迷信」,本文擬避免這種黑白對立的評價,嘗試從描寫、分析的角度,澄清靈學與中國傳統及日本、西方等因素的關係,並闡釋它在民初思想、文化發展上的意義,及其內在侷限。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hanghai Spiritualism Society, which was founded in 1917 by Yu Fu, Lu Feikuei, Ding Fubao, Yang Xuan, and Yan Fu and which published The Journal of Spiritualism (1918-20),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spiritualist study in early Republican China. The study of spiritualism-including such topics as the souls, deities, ghosts, spirit photography, life, and death-flourished in Shanghai during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It was a new, vibrant phenomenon and soon became a form of knowledge or a set of skills that could be purchased or consumed through the medium of newspaper advertisements and in the organizational form of ”society.” The study of spiritualism on the one hand derived from fuji (to write in sand with a stick as a form of planchette) originating from ancient China, and, on the other hand, was influenced by Western and Japanese psychical research, mesmerism, demonology, and mentalism. Twentieth-century spiritualism in Shanghai thus illustrates the negotiation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old and new, metaphysics (or religion) and science, elite culture and popular culture, as well as urban and rural. Past studies have regarded spiritualism as superstition or anti-science. This article tries to avoid this clear-cut evaluation and emphasizes adopting descriptive and analytical methods to clarify the origin, significance,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of spiritualism in Shanghai in the 1910s and '20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丘為君(2005)。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
    連結:
  2. 黃克武(2005)。走向翻譯之路:北洋水師學堂時期的嚴復。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9,1-40。
    連結:
  3. 黃克武(1988)。從申報醫藥廣告看民初上海的醫療文化與社會生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7,141-194。
    連結:
  4. 靈學叢誌
  5. (1987)。心靈研究,481,2-12。
  6. (1918)。時報
  7. Duara, Prasenjit(2001)。The Discourse of Civilization and Pan-Asianism。Journal of World History,12(1),99-130。
  8. Elman, Benjamin A(2005).On Their Own Terms: Science in China, 1550-1900.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9. Harris, Sam(2004).The End of Faith: Religion, Terror, and the Future of Reason.New York:W. W. Norton & Company.
  10. Judge, Joan(1996).Print and Politics: `Shibao` and Culture of Reform in Late Qing China.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1. Lackner, Michael,Iwo Amelung,Joachim Kurtz(2001).New Terms for New Ideas: Western Knowledge and Lexical Chang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12. Metzger, Thomas A(2005).A Cloud Across the Pacfic: Essays on the Clash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olitical Theories Today.Hong Kong: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3. Strauss, Leo,Joseph Cropsey(1987).Hist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14. 一柳廣孝(1994)。こつくりさと千里眼:日本近代と心靈學。東京:講談社。
  15. 一柳廣孝(2004)。心靈寫真隊語る。東京:青弓社。
  16. 一柳廣孝(1997)。催眠術の日本近代。東京:青弓社。
  17. 丁仲祐、蔡運辰彙(1970)。丁氏佛學叢書。台北:北海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8. 丁福保(1974)。佛學指南。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19. 丁福保。佛學撮要
  20. 丁福保(2005)。道藏精華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1. 王我臧(1911)。動物與催眠術。東方雜誌,8(7),20349-20350。
  22. 包天笑(1990)。釧影樓回憶錄。台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3. 田中千代松。追想。創立40周年記念特集號
  24. 仲衡(1918)。催眠術概說。東方雜誌,15(11),37917-37918。
  25. 竹內楠三(1903)。催眠術自在。東京:大學館。
  26. 竹內楠三(1904)。實驗自在動物催眠術。東京:大學館。
  27. 吳光(1959)。五四時期期刊介紹。北京:三聯書店。
  28. 吳光(1981)。論《新青年》反對鬼神迷信的鬥爭。近代史研究,2,190-203。
  29. 吳光(1983)。靈學•靈學會•《靈學叢誌》簡介。中國哲學,10
  30. 志賀市子(2003)。中國のこつくりさん―扶鸞信仰と華人社會。東京:大修館書店。
  31. 志賀市子(2006)。アシア遊学84:アシアのスピリチュアリティ―精神的基層を求めて。東京:勉誠。
  32. 李延齡(2000)。論五四時期無神論與靈學鬼神思想鬥爭的時代意義。長白學刊,4,89-91。
  33. 李明軒(2005)。請鬼辦案警界大法師建奇功。時報週刊,1436,50-52。
  34. 狄葆賢(1984)。平等閣筆記。台北:彌勒出版社。
  35. 林志宏(2005)。民國乃敵國也:清遺民與近代中國政治文化的轉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
  36. 胡適(1966)。四十自述。台北:遠東圖書公司。
  37. 胡適(1980)。中國章回小說考證。上海:上海書店。
  38. 范純武(1996)。清末民問慈善事業與鸞堂運動。嘉義: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
  39. 范純武(1999)。近現代中國佛教與扶乩。圓光佛學學報,3,261-291。
  40. 徐建華(2003)。中國偽科學史。貴州:貴州教育出版社。
  41. 徐珂(1996)。清裨類鈔。北京:中華書局。
  42. 酒井忠夫(2002)。近•現代中國に於ける宗教結社の研究。東京:國會刊行會。
  43. 梁啟超(1974)。清代學術概論。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44. 梁啟超(1978)。飲冰室文集,台北:
  45. 梁漱溟(1990)。憶往談舊錄。台北:李敖出版社。
  46. 許地山(1966)。扶箕迷信底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47. 陳大齊(1918)。闢「靈學」。新青年,4(5),370-385。
  48. 陳獨秀(1918)。有鬼論質疑。新青年,4(5),408-409。
  49. 陳獨秀(1916)。吾人最後之覺悟。青年雜誌,1(6),1-4。
  50. 愉之(1918)。夢中心靈之交通。東方雜誌,15(1),35441-35446。
  51. 湯志鈞(1986)。陶成章集,北京:
  52. 焦大衛、歐大年、周育民、宋光宇(2005)。飛鸞:中國民問教派面面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53. 賀聖鼎(1953)。三十五年來中國之印刷術。中國近代出版史料初編
  54. 黃克武(1985)。《皇朝經世文編》學術、治體部份思想之分析。
  55. 黃克武、潘彥蓉(2005)。李亦園先生訪問紀錄。
  56. 楊國榮(1996)。從嚴復到金岳霖:實證論與中國哲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7. 楊錦森(1913)。論心理交通。東方雜誌,9(8),23053-23058。
  58. 葉翔(1997)。嚴復倡修尚書廟之謎。嚴復誕辰一百四十週年紀念活動專輯,福州:
  59. 蔡元培、井上圓了(1975)。妖怪學講義。台北:東方文化書局。
  60. 鄭孝胥(1993)。鄭孝胥日記。北京:中華書局。
  61. 魯迅(1987)。魯迅全集,北京:
  62. 墨子刻(2001)。形上思維與歷史性的思想規矩:論郁振華教授的《形上的智慧如何可能?―中國現代哲學的沈思》。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6(6),57-66。
  63. 錢玄同(1918)。隨感錄(二九)。新青年,5(3),295-296。
  64. 錢玄同、劉半農(1918)。隨感錄(八、九)。新青年,4(5),456-468。
  65. 錢穆(1986)。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66. 羅久蓉、丘慧君(2005)。姜允中女士訪問紀錄。
  67. 羅久蓉、丘慧君、周維朋(2006)。萬國道德會相關人物訪問紀錄。
  68. 羅羅(1918)。心靈研究之進境。東方雜誌,15(9),37327-37334。
  69. 嚴復(1986)。嚴復集,北京:
被引用次数
  1. Katz, Paul R.(2011).Spirit-writing Hal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ommunities:A Case Study of Puli (Nantou County).民俗曲藝,174,103-84.
  2. 范純武(2008)。「嶄新菩薩宜今世、科學歐文都了曉」:試論1930、40年代上海佛教居士扶乩團體「來蘇社」。民俗曲藝,162,171-215。
  3. 范純武(2017)。權力、想像與再現:照相對近代中國宗教團體產生的影響。民俗曲藝,195,247-306。
  4. 黃克武(2008)。胡適與赫胥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0,43-83。
  5. 黃璿璋(2020)。神魔與啟蒙:清末民初《新西遊記》續衍中的「祛魅」與「復魅」。臺大中文學報,70,139-141+143。
  6. 黎秉一(2022)。民初悟善社《靈學要誌》及其靈學論述與實踐。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19(2),115-156。
  7. 梁廷毓(2020)。AI演算的恐怖影像:一個觀看與視覺文化的反思。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17(2),1-24。
  8. 盧啟明(2015)。書評:Katz, Paul R., "Religion in China & Its Modern Fate"。漢學研究,33(4),345-351。
  9. 王見川(2008)。清末民初中國的濟公信仰與扶乩團體:兼談中國濟生會的由來。民俗曲藝,162,139-169。
  10. 楊弘任(2020)。「五教同源」論述的社會建構:從民初救世團體到當代一貫道。中國大陸研究,63(4),1-38。
  11. 鄭雅尹(2015)。清末民初的「鬼」與「照相術」─狄葆賢《平等閣筆記》中的現代性魅影。清華中文學報,13,229-281。
  12. 周志煌(2017)。共同體的想像及儒學話語權的爭奪:以1930年代南京國民政府與滿洲國的政、教策略及雜誌刊載為例。輔仁國文學報,44,121-162。
  13. (2013)。書評:黃克武《惟適之安:嚴復與近代中國的文化轉型》。政大史粹,25,133-138。
  14. (2023)。治病、強身與改造國民性──蔣維喬靜坐法與民初的身體實驗。新史學,34(1),9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