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陋規與清嘉道之際的地方財政─以嘉慶二十五年清查陋規事件為線索

并列篇名

Lougui and Local Government Finance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Seen in the Lougui Investigation of 1820

DOI

10.6353/BIMHAS.201203.0119

作者

周健(Jian Zhou)

关键词

陋規 ; 攤捐 ; 養廉銀 ; 地方財政 ; 包徵包解 ; lougui (customary surpluses and fees) ; tanjuan (assigned contributions) ; yanglian yin ; local government finance ; baozheng baojie (fiscal contracting system)

期刊名称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75期(2012 / 03 / 01)

页次

115 - 12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嘉慶二十五年(1820)清查陋規一事為線索,觀察十八世紀中期以降地方財政體制的演變,展現十九世紀初期地方財政的一般狀況。嘉慶二十五年九月十一日,道光帝諭令各省督撫清查所屬府廳州縣相沿陋規,分別應存應革,明定章程,作為地方官員公費之用。該事件反映出:至遲在嘉道之際,雍正年間建立的以養廉銀制度為核心的地方財政體制已經名存實亡,地方各級的行政經費基本來源於陋規、攤捐代表的外銷∕額外財政體系。政府間的財政管理也因此呈現明顯的「分權」色彩,不僅戶部無法「控制」外省的陋規、攤捐,地方各級政府也不瞭解下級收入的「詳細曲折」,各級政府間的財政關係類似於一種「包徵包解」的承包機制。清查陋規旨在從財政結構上革除陋規,也是財政管理的集權嘗試。清查之議的夭折,固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筆者認為,陋規等額外財政的普遍存在,以及「包徵包解」的財政管理模式的長期存續,才是清代財政的常態與基調,嘉慶二十五年清查陋規事件正為此提供了合理的注腳。

英文摘要

In 1820, the Daoguang Emperor issued an edict that the governors-general and governors investigate the lougui practice in each province in order to legitimize the necessary ones openly in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s. It indicated that at the turn of the Jiaqing and Daoguang periods, the local fiscal system that had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Yongzheng era was already defunct. Consequently, the administrative expenses of local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were provided by the nonstatutory system of funding, which consisted of lougui (customary surpluses and fees) and tanjuan (assigned contributions). Under these conditions neither the Board of Revenue nor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s were able to exercise effective supervision over the funding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other words, it was the baozheng baojie (fiscal contracting system) that played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coordinating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relations. The lougui investigation was aimed at eliminating lougui practice and increasing fiscal control of the central and provincial governments. It failed, and this failure highlights the long-standing existence of the nonstatutory fiscal system and the fiscal contracting system as the hallmark of Qing government financ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鄭永昌(2003)。從「地方之公」到「國家之公」─論乾隆初期對地方耗羨收支管控體制的確立。故宮學術季刊,20(3),103-132。
    連結:
  2. 康紹鏞等奏,道光元年正月二十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01/0623/040
  3. 鄭家麟奏,嘉慶二十五年十月三十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01/0612/009
  4. 陳預奏,嘉慶二十一年十二月初二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5/0778/014
  5. 朱勳奏,道光元年十月二十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5/0651/023(陝西)
  6.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 [清]裕謙,《勉益齋續存稿》(光緒二年刻本),卷5,〈州縣當務二十四條〉,頁54b、頁55a-b
  8. 孫玉庭等奏,道光元年,軍機處錄副奏摺,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3/3333/037(江蘇甯屬、蘇屬)
  9. [清]高崇基,《東粵藩儲考》(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寫本)(廣東)
  10. [清]董恂纂修,《戶部則例》(同治十三年刻本),卷73,〈廩祿一‧中外文職官俸〉,頁22b
  11. 孫玉庭奏,道光元年七月二十六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5/0650/101
  12. 〔清〕朱雲錦,〈戶部平餘案略〉,《豫乘識小錄》(同治十二年刊本),卷上,頁15a-b。
  13. 方受疇奏,嘉慶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硃批04/01/35/1386/011。
  14. 孫玉庭奏,嘉慶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軍機處錄副奏摺,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3/1809/108。
  15. 慶保等奏,嘉慶二十四年十月十八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5/0948/031(湖北)
  16. 松筠奏,道光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5/0787/036(以上直隸,下同)
  17. 柴潮生奏,乾隆十年二月初四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01/0127/026
  18. (1997)。治浙成規。合肥:黃山書社。
  19. 成格奏,嘉慶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5/1386/012。
  20.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魯政輯要》(北京大學圖書館藏鈔本),〈三監攤款〉,無頁碼
  22. 徐寶善奏,道光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軍機處錄副奏摺,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3/3342/082
  23. 慶保奏,道光二年閏三月二十六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5/0651/107
  24. [清]黃恩彤等纂,《粵東省例新纂》(道光二十六年刻本),卷7,〈刑例〉
  25. 《左傳‧昭公四年》
  26. 《捐攤款目》(南開大學圖書館藏鈔本),頁2b-3b, 15a-b
  27. 《魯政輯要》(北京大學圖書館藏鈔本),〈年例捐款〉,無頁碼
  28. 成格奏,嘉慶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5/0647/089(山西)
  29. 常明奏,嘉慶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5/0779/031(四川)、嘉慶十六年九月三十日,04/01/35/0944/036
  30. 孫玉庭等呈清單,道光元年,軍機處錄副奏摺,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3/3333/037。
  31. 慶保奏,道光二年閏三月二十六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5/0651/107。
  32. [清]黃恩彤等纂,《粵東省例新纂》(道光二十六年刻本),卷2,〈戶例〉、〈戶例上‧役食‧小書工實〉,頁40a-41a
  33. 方受疇奏,嘉慶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0/0485/009。
  34. [清]左輔,《念宛齋官書》(道光刻本),卷8,〈禁杜漕口示〉頁7a
  35. [清]黃恩彤等纂,《粵東省例新纂》(道光二十六年刻本),卷4,〈禮例〉
  36. 吳烜奏,嘉慶五年四月十八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5/0936/034
  37. 《粵東省例》(北京大學圖書館藏鈔本),冊15,〈交代〉,無頁碼
  38.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9. 英和等奏,嘉慶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軍機處錄副奏摺,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3/1643/019
  40. 張元模奏,嘉慶二十五年十月二十六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01/0612/005
  41. 程祖洛奏,道光三年六月十八日,軍機處錄副奏摺,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3/3007/030(河南)
  42. [清]張之萬,〈裁雜派差錢片〉,《張文達公遺集》(光緒二十六刻本),卷2,頁36b-37a
  43. 吳椿奏,嘉慶十五年四月初二日,軍機處錄副奏摺,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3/1732/038
  44. 常明奏,嘉慶十六年九月三十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5/0944/036。
  45. 方受疇奏,嘉慶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5/0948/046
  46. 慶保等奏,嘉慶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軍機處錄副奏摺,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3/4078/001(貴州)
  47. 姚文田奏,嘉慶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軍機處錄副奏摺,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3/1552/042
  48. (1997)。福建省例。台北:台灣大通書局。
  49. [清]黃恩彤等纂,《粵東省例新纂》(道光二十六年刻本),卷3,〈戶例〉
  50. 黃中傑奏,嘉慶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01/0596/048
  51.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2. 《魯政輯要》(北京大學圖書館藏鈔本),〈歷年攤款〉,無頁碼
  53. 賀長齡奏,道光七年六月十八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5/0795/044(山東)
  54. 《論語‧泰伯篇》
  55. 左輔奏,道光二年七月二十八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5/0950/004
  56. 清單,道光二年,軍機處錄副奏摺,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3/3334/056(湖北)
  57. 陶正靖奏,乾隆三年四月,軍機處錄副奏摺,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3/0049/020
  58. 尹壯圖奏,嘉慶四年四月初六日,軍機處錄副奏摺,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3/1476/035
  59. 吳廷燮,《清財政考略》(無出版地,1914),頁9
  60. 哲美森著,上海廣學會譯,〈中國度支考〉(光緒二十九年刊本),頁10
  61. (1999)。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笈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62. 俞兆嶽奏,乾隆二年正月十一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01/0015/045
  63. 湯金釗奏,嘉慶二十五年九月,宮中硃批奏摺,04/01/30/0477/056
  64. 《四川全省財政說明書》(北京:經濟學會,1915),頁26
  65. 康紹鏞奏,道光元年正月十二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01/0623/040
  66. [清]黃恩彤等纂,《粵東省例新纂》(道光二十六年刻本),卷5,〈兵例〉
  67. 程祖洛奏,道光三年六月十八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01/0645/021(河南)
  68. 陳若霖奏,道光二年閏三月初六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5/0651/093
  69. 嵩孚奏,道光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01/0645/011(湖南)
  70. 麋奇瑜奏,道光二年七月十六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5/0950/003
  71. 《捐攤款目》(南開大學圖書館藏鈔本),頁2b-3b
  72. 姚文田奏,道光元年五月十四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01/0618/016
  73. [清]王鳳生,《越中從政錄‧學治體行錄》(道光四年刻本),卷下,頁16b
  74. [清]周鎬,《犢山類稿》(嘉慶二十二年刻本),卷4,〈稟覆書制軍條陳利弊議〉,頁3b-4a
  75. 陳官俊奏,嘉慶二十五年十月十二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13/0217/001
  76. 孫爾准奏,道光二年閏三月二十六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5/0651/105(安徽)
  77. 師承瀛奏,道光三年三月初十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5/1201/024(浙江)
  78. 費淳等奏,嘉慶八年二月初十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05/0095/019(江蘇)
  79. 《魯政輯要》(北京大學圖書館藏鈔本),〈年例捐款〉,〈三監攤款〉,〈歷年攤款〉,無頁碼。
  80. 松筠奏,嘉慶四年四月初五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02/0142/016。
  81. H. B. Morse, The Trade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Chinese Empire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s, Greem and Co., 1908), p. 81
  82.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83. [清]郭世昌(修),《烏程縣志》(光緒7年刻本),卷25,〈田賦〉,頁5b
  84. 阮元奏,道光元年七月十六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5/0650/094
  85. 惠齡奏,嘉慶五年九月十六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01/0477/019
  86. [清]王鳳生,《越中從政錄‧浙省倉庫清查節要》(道光四年刻本),頁40a-44a(浙江)
  87. 孫玉庭奏,嘉慶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宮中硃批奏摺,04/01/35/0237/004。
  88. 梁啟超,〈中國財政改革私案〉,《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八》(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冊3,頁49-50。
  89.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0. 清柯悟遲(1959)。漏網喁魚集。北京:中華書局。
  91. 清段光清(1960)。鏡湖自撰年譜。北京:中華書局。
  92. 清英和(1991)。恩福堂筆記‧詩鈔‧年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93. 清張集馨(1981)。道咸宦海見聞錄。北京:中華書局。
  94. 清盛康輯(1972)。皇朝經世文續編。台北:文海出版社。
  95. 清盛康輯(1972)。皇朝經世文續編。台北:文海出版社。
  96. 清陳其元(1989)。庸閑齋筆記。北京:中華書局。
  97. 清陳嘉榆修(1970)。湘潭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98. 清陳嘉榆修(1970)。湘潭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99. 清陶澍(1998)。陶澍集‧奏疏‧日記。長沙:嶽麓書社。
  100. 清章學誠(1985)。章學誠遺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101. 清賀長齡編、清魏源編(1992)。清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102. 清馮桂芬(1981)。顯志堂稿。台北:文海出版社。
  103. 清歐陽兆熊、清金安清(1984)。水窗春囈。北京:中華書局。
  104. 清駱秉章(1967)。駱文忠公奏議。台北:文海出版社。
  105. 清瞿同祖、范忠信譯、晏鋒譯(2003)。清代地方政府。北京:法律出版社。
  106. 清羅慶薌修(1970)。衡陽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107. Wang, Yen-Chien(1972).The Secular Trend of Prices during the Ching Period (1644-1911).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5(2),347-371.
  10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2000)。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南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09.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2000)。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南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10.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編(1983)。吳煦檔案選編。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111. 王鐘翰點校(1987)。清史列傳。北京:中華書局。
  112. 王鐘翰點校(1987)。清史列傳。北京:中華書局。
  113. 包世臣、李星點校(1993)。包世臣全集。合肥:黃山書社。
  114. 全漢昇(1972)。中國經濟史論叢。香港:新亞研究所。
  115. 何平(1998)。清代賦稅政策研究:1644-1840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16. 佐々木正哉(1963)。咸豐二年鄞県の抗糧暴動。近代中国研究,東京:
  117. 佐伯富(1977)。中国史研究(第三)。京都:同朋社。
  118. 吳馨修(1970)。上海縣續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119. 周健(2011)。嘉道年間江南的漕弊。中華文史論叢,2011(1),256-261+269-271。
  120. 周詢(1986)。蜀海叢談。成都:巴蜀書社。
  121. 官箴書集成編纂委員會編(1997)。官箴書集成。合肥:黃山書社。
  122. 官箴書集成編纂委員會編(1997)。官箴書集成。合肥:黃山書社。
  123. 官箴書集成編纂委員會編(1997)。官箴書集成。合肥:黃山書社。
  124. 官箴書集成編纂委員會編(1997)。官箴書集成。合肥:黃山書社。
  125. 岩井茂樹(2006)。中国近世財政史の研究。京都:京都大??術出版?。
  126. 郭成康(1999)。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政治卷。瀋陽:遼海出版社。
  127. 陳鋒(1997)。清代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的調整。歷史研究,5,100-106。
  128. 彭信威(1965)。中國貨幣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29. 斯當東、葉篤義譯(1994)。英使謁見乾隆紀實。香港:三聯書店。
  130. 曾小萍、董建中譯(2005)。州縣官的銀兩─十八世紀中國的合理化財政改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31. 湯象龍(1987)。鴉片戰爭前夕中國的財政制度。中國近代財政經濟史論文選,成都:
  132. 蔡申之(1975)。清代州縣四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33. 鄭振滿(2009)。鄉族與國家:多元視野中的閩臺傳統社會。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被引用次数
  1. 曾文亮(2015)。日治初期臺灣土地關係的整理及其影響,1895-1905。成大歷史學報,49,257-314。
  2. (2019)。「刁婦/民」的傳統中國「(非)法」秩序— 預測論、潛規則與淡新檔案中的姦拐故事。中研院法學期刊,2019特刊1,37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