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清季哈爾濱防疫領導權爭執之背景

并列篇名

Leadership Stuggles over Epidemic Preventive in Harbin, 1910-1911

DOI

10.6353/BIMHAS.201212.0087

作者

杜麗紅(Li-Hong Du)

关键词

哈爾濱 ; 防疫領導權 ; 伍連德 ; 中俄交涉 ; Harbin ; epidemic preventive leadership ; Wu Lien-Teh ; Sino-Russian diplomay

期刊名称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78期(2012 / 12 / 01)

页次

87 - 12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1910年10月,哈爾濱發現鼠疫。面對疫情,哈爾濱的中俄地方當局最初合作防疫,後因理念不同,分道揚鑣。俄方試圖干涉道外防疫,中方堅決抵制,雙方展開交涉,並將道裡道外隔離開來。隨著疫情惡化,清政府外交壓力增加,外務部派來了以伍連德為首的醫官隊伍,到哈指導防疫事務。最初,他們受哈爾濱地方官和防疫會的抵制,難以發揮應有作用。在各國使團壓力下,經過外務部與東北地方交涉後,伍連德指導防疫的權力得到東北地方官的認可,但與防疫有關的交涉權力仍歸地方官所有。此後,伍達德得到了各方的政治支持,防疫得以順利進行。哈爾濱防疫領導權之爭,實質上是一場交織著各種矛盾的複雜政治過程,既不能簡單地概括為主權之爭,或中西醫學之爭,也不能僅僅視為外交壓力或外務部干涉的結果,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英文摘要

In November 1910 when the bubonic plague appeared in Harbin, the Russian and Chinese local authorities agreed to fight the epidemic together. Before long, however, their cooperation was broken due t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the epidemic. The Russians tried to intervene in epidemic prevention in the Chinese district of Daowai. The Chinese local government and elites completely refused Russia's demands. After negotiations, Russians and Chinese decided to isolate Daoli, the Russian district from Daowai. When the epidemic continued to spread rapidly and the situation worsened, the Qing dynasty faced ever-greater diplomatic pressure, which forced the Foreign Ministry to send Wu Lien-Teh and other Western-educated doctors to Harbin to supervise epidemic prevention. At first, they were treated as outsiders by local officials and elites.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 foreign missions, the medical directive powers of the doctors had been recognized by the local officials in the Manchurian regions through long negotiations with the Foreign Ministry, while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Harbin still presided over diplomatic affairs. Thereafter, the Western Epidemic Preventive Policy set down by Wu was strongly supported by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so that plague prevention policies were carried out smoothly. ln sum, the dispute over the leadership of epidemic preventive in Harbin was a complicated process beset by numerous tensions. lt cannot be simply summarized as a struggle over sovereignty, nor a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or yet as the result of diplomatic pressu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防疫人員豈得再生意見〉,《遠東報》,1911年1月18日,第2版。
  2. 〈傅家甸病疫者之報告〉,《遠東報》,1910年11月17日,第2版。
  3. 〈派員照料華人〉,《遠東報》,1911年1月13日,第2版。
  4. 〈說防疫〉,《遠東報》,1910年11月12日,第1版。
  5. 〈吉江兩局亦有疫症〉,《遠東報》,1911年1月18日,第2版。
  6. 〈奉省派來醫官提出防疫辦法〉,《遠東報》,1910年12月11日,第2版。
  7. 〈傅家甸會議隔離問題〉,《遠東報》,1910年12月6日,第2版。
  8. 〈巡警局支區添招警兵三十名〉,《遠東報》,1911年1月6日,第2版。
  9. 雙城金守來電,1911年1月24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9,甲374-15。
  10. 〈衛生局殺鼠有藥〉,《遠東報》,1910年11月20日,第2版
  11. 〈三論防疫之關係〉,《遠東報》,1910年12月2日,第1版。
  12. 〈于觀察注重防疫辦法〉,《遠東報》,1910年11月25日,第2版。
  13. 〈選舉正副議長揭曉矣〉,《遠東報》,1910年11月5日,第2版
  14. 〈議事會之會議〉,《遠東報》,1911年1月12日,第2版
  15. 〈鐵路公司防疫辦法〉,《遠東報》,1911年1月12日,第2版。
  16. 〈巡警局長條陳防疫辦法〉,《遠東報》,1910年11月15日,第2版。
  17. 〈電調醫士來哈防疫〉,《遠東報》,1910年12月6日,第2版。
  18. 〈傅家甸防疫詳志〉,《遠東報》,1910年11月18日,第2版。
  19. 長春曹統制來電,1911年1月21日、1911年1月22日、1911年1月24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9,甲374-15。
  20. 致外務部電,1910年12月9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京師來電〉,冊13,甲374-46。
  21. 〈關道撤任之風說〉,《遠東報》,1911年1月10日,第2版。
  22. 〈俄商界關於隔離問題之會議〉,《遠東報》,1910年12月9日,第2版。
  23. 〈浮言之宜禁〉,《遠東報》,1910年12月17日,第2版。
  24. 陸軍部來電,1911年1月18日、1911年1月22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5,甲374-46。
  25. 〈紳商自保會立病院租妥房屋〉,《遠東報》,1910年12月30日,第2版。
  26. 〈董事會議設防疫局〉,《遠東報》,1910年11月10日,第2版。
  27. 〈議事會開會〉,《遠東報》,1910年12月10日,第2版。
  28. 哈爾濱于道來電,1911年1月16日、1911年1月18日、1911年1月14日、1911年1月7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9,甲374-15。
  29. 飭長春李道電,1911年1月17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9,甲374-15。
  30. 〈預防瘟疫之要〉,《遠東報》,1910年11月24日,第1版。
  31. 〈濱江商會會議防疫事宜〉,《遠東報》,1910年12月27日,第2版。
  32. 〈傅家甸將設醫學研究所〉,《遠東報》,1910年12月15日,第2版。
  33. 〈防疫醫員乃如此耶〉,《遠東報》,1911年1月4日,第2版。
  34. 〈傅家甸為防疫斷屠〉,《遠東報》,1910年11月29日,第2版。
  35. 通致吉江兩省電,1910年12月20日、1910年12月31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8,甲374-15。
  36. 〈公私醫院之並立〉,《遠東報》,1911年1月5日,第1版。
  37. 〈防疫局之會議〉,《遠東報》,1911年1月12日,第2版
  38. 外務部來電,1910年12月9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京師來電〉,冊13,甲374-46。
  39. 〈董事會招取醫生設立驗病所〉,《遠東報》,1910年11月12日,第2版。
  40. 外部來電,1911年1月9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京師來電〉,冊19,甲374-46。
  41. (1994)。黑龍江省志.商業志。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42. 〈防疫分所電話與總所相接〉,《遠東報》,1910年11月20日,第2版。
  43. 〈傅家甸防疫之狀況〉,《遠東報》,1910年11月23日,第2版。
  44. 致軍諮處、外部、陸軍部電,1911年1月29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京師來電〉,冊15,甲374-46。
  45. 〈撥防疫經費四萬元〉,《遠東報》,1911年1月13日,第2版。
  46. 〈于關道之注意防疫〉,《遠東報》,1910年11月27日,第2版。
  47. 〈派兵五百之由來〉,《遠東報》,1911年1月10日,第2版。
  48. 〈組織新醫院之情形〉,《遠東報》,1910年12月12日,第2版。
  49. 〈無心肝者豈宜為小民之表率〉,《遠東報》,1911年1月19日,第1版。
  50. 鄭司使自哈爾濱來電,1910年12月4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督吉林往來電〉,冊17,甲374-15。
  51. 〈卜大夫不干預傅家甸防疫事〉,《遠東報》,1910年11月27日,第2版。
  52. 陳簡帥自長春來電,1911年1月19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9,甲374-15。
  53. 飭哈爾濱于道電,1911年1月6日、1911年1月17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9,甲374-15。
  54. 致外部電,1911年1月3日、1911年1月16日、1911年1月14日、1911年1月7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4,甲374-46。
  55. 〈傅家甸城裡衛生局近聞〉,《遠東報》,1910年11月18日,第2版。
  56. 〈俄報條陳防疫之言〉,《遠東報》,1910年11月27日,第2版。
  57. 〈滿洲之關稅〉,《遠東報》,1911年8月24日,附張之二。
  58. 〈防疫人員之心肝〉,《遠東報》,1911年1月14日,第1版。
  59. 〈兩防疫會之聯合〉,《遠東報》,1910年12月15日,第2版。
  60. 〈道外另設醫院之原因〉,《遠東報》,1910年12月30日,第2版。
  61. 〈實行隔離之主義〉,《遠東報》,1910年12月6日,第2版。
  62. 〈俄商會議防疫問題如此〉,《遠東報》,1910年12月2日,第2版。
  63. 〈關於防疫之會議〉,《遠東報》,1910年11月16日,第2版。
  64. 〈鐵路防疫情形〉,《遠東報》,1910年11月11日,第1版。
  65. (1993)。黑龍江省志.報刊志。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66. 〈喜雪〉,《遠東報》,1910年11月18日,第2版。
  67. 長春李道來電,1911年1月17日、1911年1月19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9,甲374-15。
  68. 飭哈爾濱于道來電,1910年12月22日、1910年12月31日、1911年1月2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8,甲374-15。
  69. 嬰,〈濱江廳防疫章程書後〉,《遠東報》,1910年11月17日,第1版。
  70. 〈傅家甸衛生局近聞〉,《遠東報》,1910年11月17日,第2版。
  71. 〈關道飭防疫會安設電話〉,《遠東報》,1910年11月29日,第2版。
  72. 〈關於謠言之申飭〉,《遠東報》,1910年12月17日,第2版。
  73. 〈道外居民擬實行遷移〉,《遠東報》,1910年12月18日,第2版。
  74. 飭長春曹統制電,1911年1月20日、1911年1月22日、1911年1月25日、1911年1月26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9,甲374-15。
  75. 〈疫症關係之大如此〉,《遠東報》,1910年12月28日,第1版。
  76. 〈華人防疫之入手辦法〉,《遠東報》,1910年11月16日,第2版。
  77. 〈傅家甸商民之有自治力〉,《遠東報》,1910年11月29日,第2版。
  78. 〈于道撤革原因〉,《遠東報》,1911年1月23日,第2版。
  79. 哈爾濱譚道、于道來電,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電〉,冊19,甲374-15。
  80. 致度支部電,1910年12月17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京師來電〉,冊13,甲374-46。
  81. 飭于道電,1910年11月30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7,甲374-15。
  82. 〈關道會議防疫之近聞〉,《遠東報》,1910年11月29日,第2版。
  83. 〈傅家甸防疫之不易著手〉,《遠東報》,1910年11月25日,第2版。
  84. 外部來電,1911年1月24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京師來電〉,冊15,甲374-46。
  85. 〈巡警局因防疫均安設電話〉,《遠東報》,1911年1月2日,第2版。
  86. 〈染疫者之病狀〉,《遠東報》,1910年12月5日,第2版。
  87. 〈防疫醫士亦如此耶〉,《遠東報》,1911年1月4日,第2版。
  88. 〈傅家甸並無瘟疫發生〉,《遠東報》,1910年11月27日,第2版。
  89. 〈預防瘟疫經費有著〉,《遠東報》,1910年11月18日,第2版。
  90. 〈商業因時疫蕭條〉,《遠東報》,1911年1月13日,第2版。
  91. 外部來電,1910年12月30日、1910年12月31日、1911年1月5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京師來電〉,冊14,甲374-46。
  92. 哈爾濱郭司使來電,1911年1月21日、1911年1月26日、1911年1月25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9,甲374-15。
  93. 〈東三省總督錫良存官制改革等條例〉,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甲374-174。
  94. 〈購買排除微生物之器具〉,《遠東報》,1910年11月17日,第2版。
  95. 〈敬告部派、督派防疫專責者〉,《遠東報》,1911年1月4日,第1版。
  96. 〈鐵道禁售華人四等車票〉,《遠東報》,1911年1月16日,第2版。
  97. 陳簡帥自哈爾濱來電,1911年1月13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9,甲374-15。
  98. 陳簡帥自哈爾濱來電,1911年1月15日、1911年1月13日、1911年1月14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9,甲374-15。
  99. 〈防疫時所購之藥料〉,《遠東報》,1910年11月20日,第2版
  100. 〈濱江防疫之效力〉,《遠東報》,1910年11月21日,第2版。
  101. 〈續論防疫之關係〉,《遠東報》,1910年12月1日,第1版。
  102. 〈地方官防疫之殷〉,《遠東報》,1910年11月19日,第2版。
  103. 〈道理道外之不交通〉,《遠東報》,1910年12月6日,第2版。
  104. 陳簡帥來電,1911年1月22日、1911年1月20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9,甲374-15。
  105. 哈爾濱郭司使、于道來電,1911年2月11日、1911年1月25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9,甲374-15。
  106. 〈吉林巡撫到哈〉,《遠東報》,1911年1月6日,第2版。
  107. 〈東陲公報被封之悲憤錄(續)〉,《申報》,1911年4月4日,第2張第3版。
  108. 哈爾濱于道來電,1910年12月31日、1910年12月21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8,甲374-15。
  109. 〈中俄官場之會議防疫〉,《遠東報》,1910年11月27日,第2版。
  110. 〈俄報之論防疫也如此〉,《遠東報》,1910年11月27日,第1版。
  111. 〈傅家甸瘟疫之現狀〉,《遠東報》,1910年12月28日,第2版。
  112. 〈自治、商務兩會為防疫之爭執〉,《遠東報》,1910年11月27日,第2版。
  113. 〈俄員擬派醫士在道外驗病〉,《遠東報》,1910年11月11日,第2版。
  114. 〈傅家甸防疫之周詳〉,《遠東報》,1910年11月25日,第2版。
  115. 飭哈爾濱郭司使電,1911年1月25日、1911年1月26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9,甲374-15。
  116. 〈哈爾濱四十年回顧史〉,《濱江日報》,1939年1月5日,第5版。
  117. 〈傅家甸防疫之計畫〉,《遠東報》,1910年11月16日,第2版。
  118. 外部來電,1910年12月20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京師來電〉,冊13,甲374-46。
  119. 〈卜醫生言傅家甸之防疫辦法〉,《遠東報》,1910年11月21日,第2版。
  120. 〈防疫會特開會議原因〉,《遠東報》,1910年11月27日,第2版。
  121. 哈爾濱于道來電,1910年12月29日、1910年11月29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7,甲374-15。
  122. 郭司使自哈爾濱來電,1911年1月1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圖書館藏(以下簡稱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9,甲374-15
  123. 〈半開通黨之誤事〉,《遠東報》,1911年1月4日,第1版。
  124. 〈拘去華人之將來〉,《遠東報》,1911年1月13日,第3版。
  125. 致陳簡帥電,1911年1月16日、1911年1月24日、1911年1月12日、1911年1月14日、1911年1月17日、1911年1月19日、1911年1月20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9,甲374-15。
  126. 通致吉江兩省電,1911年1月25日、1910年12月23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9,甲374-15。
  127. 〈日醫與華醫皆請回奉〉,《遠東報》,1910年12月17日,第2版。
  128. 〈申斥于道防疫不力〉,《遠東報》,1911年1月2日,第2版。
  129. 〈注意謠傳之奇異〉,《遠東報》,1911年1月5日,第1版。
  130. 〈華俄人員會議防疫問題〉,《遠東報》,1911年1月12日,第1版。
  131. 致長春曹統制電,1911年1月19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吉林來往電〉,冊19,甲374-15。
  132. Benedict, Carol(1988).Bubonic Plague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Modern China,14(2),107-155.
  133. Gamasa, Mark(2006).The Epidemic of Pneumonic Plague in Manchuria 1910-1911.Past and Present,190,147-184.
  134. Leung, Angela Ki Che(ed.),Furth, Charlotte(ed.)(2010).Health and Hygiene in Chinese East Asia: Policies and Publics in the Long Twentieth Century.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
  135. Nathan, Carl F.(1967).Plague Prevention and Politics in Manchuria, 1910-1931.Cambridge: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 Harvard University.
  136. Wu, Lien-teh(1959).Plague Fighter: The Autobiography of a Modern Chinese Physician.Cambridge:W. Heffer & Sons.
  137. 王學良(1985)。美俄在「哈爾濱自治公議會」問題上的勾結與爭奪。北方文物,1985(2),79-83。
  138. 王學良(1992)。1910年東北發生鼠疫時中美與日俄間的政治鬥爭。社會科學戰線,1992(3),216-222。
  139. 石方、劉爽、高凌(2003)。哈爾濱俄僑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40. 步平編、郭蘊深編(1987)。東北國際約章匯釋(1689-1919年)。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41. 阿瓦林, B.、北京對外貿易學院俄語教研室譯(1980)。帝國主義在滿洲。北京:商務印書館。
  142. 哈爾濱市地方誌編撰委員會(1998)。哈爾濱市志。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43. 柳成棟(2005)。哈爾濱設治始末。學理論,2005(6),58。
  144. 胡成(2008)。東北地區肺鼠疫蔓延期間的主權之爭(1910.11-1911.4)。中國社會歷史評論,2008(3),214-232。
  145. 焦潤明(2006)。1910-1911年的東北大鼠疫及朝廷應對措施。近代史研究,2006(3),106-124。
  146. 費克光(1995)。中國歷史上的鼠疫。積漸所至:中國環境史論文集,台北:
  147. 薛連舉(1998)。哈爾濱人口變遷。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48. 薛銜天(1993)。中東鐵路護路軍與東北邊疆政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劉士永(2015)。書評:雷祥麟,《Neither Donkey Nor Horse: Medicine in the Struggle over China's Modernity》。漢學研究,33(3),39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