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清代庫倫商卓特巴衙門與商號

并列篇名

The Shangjubda Yamen and the Shops of Kulun (Ulaan Baator) in the Qing Dynasty

作者

賴惠敏(Hui-Min Lai)

关键词

喀爾喀蒙古 ; 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 ; 寺院經濟 ; 轉世 ; 債務 ; Khalkha Mongolia ; Jabzandamba Khutagt ; monastery economy ; reincarnation ; debt

期刊名称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84期(2014 / 06 / 01)

页次

1 - 5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利用檔案討論喀爾喀蒙古的寺院經濟。從康熙以來,哲布尊丹巴呼畢勒罕在蒙古王公家庭轉世,擁有政治與宗教領導地位。乾隆十九年(1754),首次建立商卓特巴衙門管理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的沙畢納爾,呼圖克圖逐漸失去世俗的權力。接著,乾隆皇帝規定哲布尊丹巴的呼畢勒罕必須在西藏轉世,此後喀爾喀蒙古王公、喇嘛至西藏迎接哲布尊丹巴的呼畢勒竿,需鉅額經費。此外,歷代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修繕寺院、造佛像、刻印經書等,所費不貲。清末,國家財政困難,商卓特巴衙門屢次捐輸,更為消蝕財力。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初商卓特巴衙門經管上百萬隻的牲畜,至十九世紀末轉向商人借貸。哲布尊丹巴所在的寺院旁,在1870年代末期,被漢人開設的鋪戶團團圍住,構成整整一半的庫倫,形成了八條街道的西庫倫商圈。西疆回亂攻佔烏里雅蘇台,庫倫辦事大臣張廷岳恐駐防兵丁糧食告匱,令商民辦事衙門招攬商賈以供軍需,吸引眾多的北京商民。光緒年間,西庫倫共有393家商號,鋪戶商人有萬餘人,他們經營金融、雜貨等行業,其中放款蒙古達數百萬兩。本文討論商卓特巴衙門向商人借款,以及借貸之處理等,即主要闡述蒙古獨立之經濟因素。

英文摘要

Using archival research,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nastic economy of Khalkha Mongolia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Since the reign of the Kangxi Emperor, Jabzandamba Hoblighan had been reincarnated to noble families possessing leadership in politics and religion. In 1754, Shangjudba (Secular Affairs Administration Office) was established to manage the kara urse of Jabzandamba II Khutagt, who gradually lost secular powers. Soon after that, the Qianlong Emperor ordered Jabzandamba Hoblighan to reincamate in Tibet only. After that point, the nobility and lamas of Khalkha Mongolia had to meet the Hoblighan of Jabzandamba in Tibet, which required large expenditures. As well, each generation of Jabzandamba Khutagt spent funds on repairing temples, making Buddha statues, and printing Buddhist sutras. By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government faced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nd Shangjudba made several donations that worsened the finances of its monastery. From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o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Shangjudba maintained a herd of millions of domesticated animals, yet fell into debt to Han merchants by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 the late 1870s, the neighborhood around the temple of Jabzandamba was surrounded by Han-owned shops, which occupied almost half of Kulun, and constituted eight streets of the western Kulun commercial community. When the Uyghur rebellion (Xinjiang) broke out and the rebels took Uliastai, Zhang Tingyue, Grant Minister Superintendent of Kulun, feared food shortages among the garrisons. He ordered the Civil and Commercial Department to enlist more merchants to support military needs, and many Beijing merchants were attracted to Kulun. During the reign of the Guangxu Emperor, there were 393 trading firms in western Kulun, and over ten thousand merchants and shop owners, including banking and sundry stores. These provided loans to Mongolians amounting to millions of taels. Shangjudba borrowed money from these Han merchants and managed these debts, which was one of the economic factors of Mongolian independenc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賴惠敏(2009)。乾隆皇帝修建熱河藏傳佛寺的經濟意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0(4),633-689。
    連結:
  2. 賴惠敏(2007)。清政府對北京藏傳佛寺的財政支出及其意義。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8,1-51。
    連結:
  3. 《軍機處錄副奏摺》,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4. 《軍機處滿文錄副奏摺》,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5. 《阿拉善蒙文檔案》,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6. 《宮中檔奏摺‧雍正朝》,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7.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現存清代內閣大庫原藏明清檔案》,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
  8. 陸世菼,〈庫倫商業報告書〉,《中國銀行業務會計通訊錄》,期 11,1915,頁 9-36。
  9.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檔案》,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10. 清代糧價資料庫,http://140.109.152.38。(2014 年 3 月 24 日檢索)。http://140.109.152.38
  11. 〔日〕矢野仁一,《近代蒙古史研究》,京都:弘文堂書局,1932。
  12. 「1913 年庫倫的全景圖」,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9C%E5%BA%93%E4%BC%A6。(2013 年 10 月 3 日檢索)
  13. 《宮中檔滿文奏摺‧道光朝》,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14. 左承業纂修,《萬全縣志》〔清道光十四年(1834)增補重刊清乾隆七年(1742)刊道光朝刊本〕,卷 10,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線裝書。
  15. 《宮中檔硃批奏摺》,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16. 《蒙古共和國國家檔案局檔案》,中華民國行政院蒙藏委員會藏影印本。
  17. 《宮中檔硃批奏摺‧財政類‧捐輸》,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發行微捲,1987。
  18. 《軍機處檔摺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19.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 《宮中檔硃批奏摺‧財政類‧經費》,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發行微捲,1987。
  21. Millward, James A(1998).Beyond the Pass: Economy, Ethnicity, and Empire in Qing Central Asia, 1759-1864.Stanford, 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2. 三多(2004)。庫倫奏議。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23.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編(1990)。清代蒙古高僧傳譯輯。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24.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編(1988)。清代理藩院資料輯錄。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2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2011)。乾隆朝滿文寄信檔譯編。長沙:嶽麓書社。
  26.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2011)。乾隆朝滿文寄信檔譯編。長沙:嶽麓書社。
  27.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2011)。乾隆朝滿文寄信檔譯編。長沙:嶽麓書社。
  2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2010)。清代軍機處滿文熬茶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9.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2011)。乾隆朝滿文寄信檔譯編。長沙:嶽麓書社。
  30.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2010)。清代軍機處滿文熬茶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98)。雍正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雍正元年至雍正三年十二月止)。合肥:黃山書社。
  3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2011)。乾隆朝滿文寄信檔譯編。長沙:嶽麓書社。
  33. 今堀誠二(1976)。清代のギルドマーチャントの一研究:內蒙古朝陽村の調查。成城大学経濟研究,55/56,17-37。
  34. 內蒙古大學蒙古史研究室編(1975)。蒙古史研究參考資料。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
  35. 內蒙古大學蒙古史研究室編(1982)。蒙古史研究參考資料。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
  36. 方行(1994)。清代前期農村的高利貸資本。清史研究,1994(3),11-26。
  37. 札奇斯欽(1973)。庫倫城小史。邊政研究所年報,1973(4),97-140。
  38. 佐藤憲行(2009)。清代ハルハ・モンゴルの都市に関する研究:18 世紀末から 19 世紀半ばのフレーを例に。東京:學術出版會。
  39. 吳壇、馬建石編、楊育棠編(1992)。大清律例通考校注。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40. 李毓澍(1962)。外蒙政教制度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41. 李鳳珍(2003)。試析清代達賴喇嘛商上。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28-31+57。
  42. 孟憲章編(1991)。中蘇貿易史資料。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43. 岡洋樹、蔡鳳林譯(1993)。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三世的轉世及乾隆帝對喀爾喀的政策。世界民族,1993(5),58-63。
  44. 金梁編纂、牛力耕校訂(1994)。雍和宮志略。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45. 阿‧馬‧波茲德涅耶夫、劉漢明譯(1989)。蒙古及蒙古人。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46. 阿‧馬‧波茲德涅耶夫、劉漢明譯(1989)。蒙古及蒙古人。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47. 胡日查(2007)。清代蒙古寺院勞動者─沙畢納爾的生產生活狀況。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4),10-15。
  48. 馬鶴天(2010)。內外蒙古考察日記。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49. 崑岡修(1991)。大清會典事例。北京:中華書局。
  50. 康斯坦(2008)。從蒙古法看清代法律多元性。清史研究,2008(4),127-143。
  51. 張正明(2001)。晉商興衰史。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52. 張永儒(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53. 張啟雄(1995)。外蒙主權歸屬交涉(1911-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54. 陳崇凱、劉淼(2007)。清代中央政府對西藏的財政支出與財務監管。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7(2),21-28。
  55. 陳慶英、金成修(2003)。喀爾喀部哲布尊丹巴活佛轉世的起源新探。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9-14。
  56. 陳籙(1968)。止室筆記‧駐紮庫倫日記。台北:文海出版社。
  57. 陳籙(1968)。止室筆記‧駐紮庫倫日記。台北:文海出版社。
  58. 彭凱翔、陳志武、袁為鵬(2008)。近代中國農村借貸市場的機制─基於民間文書的研究。經濟研究,2008(5),147-159。
  59. 達力扎布(2003)。《蒙古律例》及其與《理藩院則例》的關係。清史研究,2003(4),1-10。
  60. 趙士麟(1994)。武林草。上海:上海書店。
  61. 趙雲田(1995)。《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則例》。清史研究,1995(3),106-110。
  62. 趙爾巽(1985)。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63. 賴惠敏(2010)。清代歸化城的藏傳佛寺與經濟。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1-15。
  64. 賴惠敏(2013)。清代的明正土司與地方經濟。第三屆中國土司制度與土司文化暨秦良玉國際學術研討會,四川:
  65. 賴惠敏(2013)。從道光二十四年諾們罕案件看《欽定藏內善後章程》。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72-90。
  66. 賴惠敏(2008)。從杭州滿城看清代的滿漢關係。兩岸發展史研究,2008(5),37-89。
  67. 瞿同祖、范忠信譯(2003)。清代地方政府。北京:法律出版社。
  68. 覺羅勒德洪修(1986)。高宗純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69. 覺羅勒德洪修(1986)。德宗景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70. 覺羅勒德洪修(1986)。德宗景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71. 覺羅勒德洪修(1986)。德宗景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72. 釋妙舟編(1988)。蒙藏佛教史。台北:文海出版社。
  73. 龔嘉儁修、李楁纂(1974)。杭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許富永,許亦伶(2015)。房屋稅修正後之實質影響。土地問題研究季刊,14(1),57-65。
  2. 賴惠敏(2015)。清代庫倫的規費、雜賦與商人。故宮學術季刊,32(4),1-45。
  3. 賴惠敏(2022)。喜啦茶:清代浙江黃茶的朝貢與商貿。故宮學術季刊,40(2),119-162。
  4. 羅時萬、孫克難(2014)。臺灣綜所稅改革之稅負公平性探討。政治科學論叢,61,71-108。
  5. 王士銘(2017)。清代庫倫至恰克圖間民人的土地開墾(1755-1911)。臺灣師大歷史學報,57,83-140。
  6. 巫仁恕(2018)。士、商文化的衝突與調和-從廣告字紙看清代消費社會與文化史之一面相。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00,1-45。
  7. 余慧君(2017)。「蒙古風景」?:五族共和下被展示的他者。國史館館刊,51,1-58。
  8. 張昆晟(2018)。外部勢力與轉世制度 第九世哲布尊丹巴的認定與轉世。民族學界,41,65-99。
  9. (2017)。居國中以避國-大沙畢與清代移民外蒙古之漢人及其後裔的蒙古化(1768-1830)。歷史人類學學刊,15(2),129-167。
  10. (2021)。清代歸化城中的山西商人群體及其社會網絡分析。新史學,32(3),7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