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雍正時期江浙風暴潮與政府應對

并列篇名

Storm Tides and Government Response during the Yongzheng Period

作者

陳亞平(Ya-Ping Chen)

关键词

雍正時期 ; 風暴潮 ; 政府應對 ; 糧價 ; Yongzheng reign ; storm tide ; government measures ; grain prices

期刊名称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85期(2014 / 09 / 01)

页次

1 - 5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雍正時期,江蘇、浙江沿海遭遇了兩次風暴潮災害,對江浙沿海特別是江南地區經濟與社會生活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蘇州、杭州的米價達到了十八世紀前期每石1.5兩的最高價位,危及清政府財賦中心的社會安定。清政府積極賑災,自雍正皇帝以下各級官員都特別關注災區糧食供給這個核心問題,將救災重點放在平抑災區糧價上,採取截漕平糶、跨省域採買、調撥倉貯協濟、敦促開放區域糧食市場等措施。既注意發揮政府行政力量的調劑作用,又積極疏通糧食市場,在平抑糧價的同時,給糧食市場留有一定的贏利空間;鼓勵商販、政府與市場力量共同發揮,從而增加了災區的糧食供應,有效緩解災害對相關地區的糧價衡擊。這次災賑中的政府表現說明,在十八世紀前期國家是災後賑濟的主要力量,也只有一個強勢的中央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的有效組織,才能完成如此長期的大規模糧食調控。清代的各級官員能夠較妥善地制定和執行相關的救災規程,落實救災政策,承擔了當時體制下政府所能夠承擔的救災責任。清政府借助市場力量開展災害救濟的選擇,是對當時糧食市場供需關係理性認識的結果,也是中國傳統荒政措施一個有效益的發展。

英文摘要

Two storm tides swept the coastal areas of Jiangsu and Zhejiang during the Yongzheng reign, greatly damag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of the local people. The government mobilized officials at all levels to fully engage in disaster relief. Thus the entire Qing administration was able to emphasize the core issue of grain supply in stricken areas. The government not only emphasized the role of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in controlling grain prices, but also actively engaged in mediating the inter-provincial grain markets. This considerably improved the grain supplies in stricken areas and effectively alleviated the impact of the disasters on grain prices in the affected regions. The government's performance in this disaster relief indicated that governmental effort was the primary resource for disaster relief during the early eighteenth century. The decision of the Qing government to carry out disaster relief campaigns with the aid of market power resulted from a sensible understanding of the supply-and-demand relations of the grain market, and this blend of government and market powers also served as an effective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famine relief strategies in China.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清〕嵇曾筠、李衛等修,〔清〕沈翼機、傅王露等纂,《(光緒)浙江通志》,卷 109,上海:商務印書館據清光緒廿五年(1899)刊本影印,1934。
  2. 〔清〕黃六鴻,〔日〕小畑行簡訓譯,《福惠全書》,卷 27,(日)嘉永三年(1850)詩山堂刻本。
  3.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 (1985)。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5. 〔清〕允祿、鄂爾泰等編,《硃批諭旨》,冊 2、7-8、18、29、33-35,光緒十三年(1887)上海點石齋石印本。
  6. (1985)。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7. 朱 滸,〈怎樣看我國文獻記載的地震海嘯〉,《光明日報》,2011 年 3 月 24 日,第 11 版。
  8. 〔清〕榮祿等纂,《欽定戶部則例》,卷 84,同治十三年(1874)校刊本。
  9.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清〕宋如林修,《(嘉慶)松江府志》,嘉慶二十四年(1819)刻本。
  11. 清允祿監修(1994)。大清會典・雍正朝。台北:文海出版社。
  12. 清常琬修、焦以敬纂(1983)。(乾隆)金山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13. 清常琬修、焦以敬纂(1983)。(乾隆)金山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14. 清陳方瀛修、俞樾纂(1983)。(光緒)川沙廳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15. 清陳方瀛修、俞樾纂(1983)。(光緒)川沙廳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16. 清馮鼎高修、王顯曾纂(1983)。(乾隆)華亭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17. 清趙爾巽|啟功點校(1977)。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18. Li, Lillian M.(2007).Fighting Famine in North China: State, Market, and Envieronmental Decline,1690s-1990s.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 Li, Lillian M.(1992).Grain prices in Zhili Province, 1736-1911: A Preliminary Study.Chinese History in Economic Perspective,Berkeley:
  20. Wang, Yeh-chein(1992).Secular Trends of Rice Prices in the Yangzi Delta, 1638-1935.Chinese History in Economic Perspective,Berkeley:
  21. 上海人民出版社編(1982)。清代日記匯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于運全(2005)。海洋天災—中國歷史時期的海洋災害與沿海社會經濟。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3.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葛全勝編(2005)。清代奏摺彙編—農業•環境。北京:商務印書館。
  24.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89)。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89)。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6.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89)。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7.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89)。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89)。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9.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89)。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30.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89)。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3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89)。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3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99)。雍正朝漢文諭旨彙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89)。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34.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89)。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3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89)。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36.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89)。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37. 王業鍵、高鳳譯、高王凌審校、黃瑩珏審校(2008)。清代田賦芻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38. 王業鍵、黃瑩珏(1999)。清代中國氣候變遷、自然災害與糧價的初步考察。中國經濟史研究,1999(1),3-18。
  39. 北田英人(1982)。中國江南三角洲における感潮地域の變遷。東洋學報,63(3、4),105-139。
  40. 全漢昇(1972)。中國經濟史論叢。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新亞研究所。
  41. 全漢昇(1987)。明清經濟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42. 全漢昇、王業鍵(1959)。雍正年間(1723-1735)的米價。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0上,157-185。
  43. 安部健夫(1957)。米穀需給の研究:『雍正史』の一章としてみた。東洋史研究,15(4),484-577。
  44. 朱海閔編、徐曉軍編、沙文婷編、張群編(2011)。浙江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45. 朱曉華、王建(1998)。中國歷代災害性海潮的特點、成因及防治措施。黃渤海海洋,16(3),25-32。
  46. 朱曉華、肖彬、徐容樂(1998)。中國歷代災害性海潮頻率特徵及時間系列的分形研究。災害學,13(3),7-12。
  47. 李文海編、夏明方編(2004)。中國荒政全書。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48. 李向軍(1995)。清代救災的制度建設與社會效果。歷史研究,1995(5),71-87。
  49. 李伯重(2002)。18 世紀的中國官僚制度與荒政。讀書,2002(10),64-71。
  50. 周子康(1987)。浙江歷史上災害性海潮時空分佈的初析。東海海洋,5(4),25-31。
  51. 孫景超(2005)。清代江南感潮區範圍與影響。清史研究,2005(4),103-109。
  52. 馬立博(2000)。南方「向來無雪」:帝制後期中國南方的氣候與收成(1650-1850)。積漸所至:中國環境史論文集,台北:
  53. 陳仁義、王業鍵、周昭宏(2005)。十八世紀東南沿海米價市場的整合性分析。經濟脈動,北京:
  54. 馮賢亮(2005)。清代江南沿海的潮災與鄉村社會。史林,2005(1),30-39。
  55. 黃敬斌(2009)。清代中葉江南糧食供需與糧食貿易的再考察。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39-47。
  56. 潘鳳英(1995)。歷史時期江浙沿海特大風暴潮研究。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8(1),94-100。
  57. 繆荃孫(1993)。江蘇省通誌稿。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58. 魏丕信、徐建青譯(2006)。18 世紀中國的官僚制度與荒政。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59. 魏源、魏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校(2004)。魏源全集。長沙:嶽麓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