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清末新政伊始地方督撫編練新軍研究

并列篇名

Regional Governors and the New Arm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ate Qing New Policy Reforms

作者

彭賀超(He-Chao Peng)

关键词

地方督撫 ; 新軍 ; 袁世凱 ; 張之洞 ; 清末新政 ; regional governors ; New Army ; Yuan Shikai ; Zhang Zhidong ; late Qing New Policy reforms

期刊名称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91期(2016 / 03 / 01)

页次

47 - 9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清末新政伊始,中央缺乏專門的新式軍政機構,地方督撫變法奏摺中具有相似性的軍事改革主張,成為清政府頒布新軍政策時參考依據。督辦政務處向各省頒發編練新軍諮文後,地方督撫又扮演了練兵方案設計者和實踐者的雙重角色。督撫設計編練方案的過程可細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地方督撫各自為政,奉旨設計練兵方案。直隸、湖北練兵方案較為完備,無奈袁世凱、張之洞私下協商糾葛重重。清政府對各省設計的練兵方案無力提出修正意見,未能制定標準化的練兵章程。第二階段,清政府改變策略,令袁世凱、張之洞共同協商,冀能漸進地統一練兵章程,但兩人貌合神離,仍以失敗告終。在中央未頒布標準化的練兵章程情況下,地方督撫將各自的練兵方案付諸實踐,或遵照既定方案執行,或變通辦理,各省相繼練成常備軍、續備軍。這些編練新軍的活動表明:地方督撫畢竟不是專業的新式軍事人才,亦缺乏全局觀念,往往拘泥於一隅之見,絕非理想的決策者;地方督撫落實練兵方案時,受制於任期、財力、改革理念等因素,執行力度不同,多數省分常備軍、續備軍徒有其名,成效不彰。不過,這一時期編練常備軍、續備軍構成新軍編練進程的關鍵環節,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

英文摘要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ate Qing New Policy reforms, the joint proposals on military reform that the regional governors advocated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Qing Dynasty’s military reform policies. After the Supervising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issued military reform proposals, the regional governors played a domin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and implementing plans for military training. At first, lacking direction from the center, governors created training plans on their own, as in the cases of Yuan Shikai and Zhang Zhidong. Then, the Qing ordered Yuan and Zhang to set up standard training plans, which ended in failure due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en. In the absence of standard regulations, other regional governors began to execute their own training plans. The lack of uniformity proved that the regional governors could be not satisfactory policy-makers in the absence of modern military knowledge and a national perspective. Governors’ ability to implement training policies was limited by tenure,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reform ideas, and so while regular troops and reserve troops gained a good reputation, in reality they were deficient. However, this was a key period that laid the basis for the New Arm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北京新聞彙報》,1901。
  2. 〈陳夔龍奏為豫省更定常備軍營制餉章並分別變通辦法等緣由事〉,《軍機處錄副奏摺》,檔號03-5763-105。
  3. 〈明治 35 年自1 月至6 月密受受領編冊:清国政府我武官を招聘に付露国公使清国へ申込たる件〉,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藏,《陸軍省大日記》,檔號C10071509400,「陸軍省雑文書兵部省陸軍省雑」,http://www.jacar.go.jp/。(2015 年7 月18 日檢索)
  4. 〈鄧華熙奏為黔省制兵防勇遵旨改為常備等軍事〉,《軍機處錄副奏摺》,檔號 03-6046-043。
  5. 《東方雜誌》,1904。
  6. 〈丁振鐸奏為遵旨覆奏敬陳管見十條事〉,《軍機處錄副奏摺》,檔號 03-5740-020。
  7. 《申報》,1902-1904。
  8. 〈魏光燾呈滇省擬設常備續備步砲工程輜重各隊清單〉,《軍機處錄副奏摺》,檔號03-5763-072。
  9. 于蔭霖著,于翰篤編錄,《于中丞遺書‧悚齋遺書奏議》,卷9,北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線裝書,1923 刊本。
  10. 〈清国兵制改革一件(清国ニ於テ帝国武官招聘ニ関スル件)〉,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外務省記錄》,檔號B07090025800,「軍事門國防類:一般軍事、軍備及軍費項陸海軍関係雑件第1 卷」,http://www.jacar.go.jp/。(2015 年7 月18 日檢索)
  11. 〈為改定兵制畫一章程事〉,《軍機處:收電檔》,檔號 2-03-12-028-0186。
  12. 《政藝通報》,1903。
  13. 丁進軍編選(1989)。北洋新軍初期武備情形史料: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歷史檔案,1989(2),36-41。
  14.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1988)。福建文史資料。福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15.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虞和平編(2011)。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一輯:榮祿檔。鄭州:大象出版社。
  16.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虞和平編(2014)。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二輯:張之洞檔案。鄭州:大象出版社。
  17.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虞和平編(2014)。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二輯:張之洞檔案。鄭州:大象出版社。
  18.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組編(1978)。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專題資料選輯第2 輯:清末新軍編練沿革。北京:中華書局。
  19. 中國近代經濟史資料叢刊編輯委員會編、對外貿易部海關總署研究室編(1959)。帝國主義與中國海關第9編‧中國海關與義和團運動。北京:科學出版社。
  20. 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編(1959)。劉坤一遺集。北京:中華書局。
  21. 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編(1959)。錫良遺稿‧奏稿。北京:中華書局。
  2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95)。光緒朝硃批奏摺‧軍務。北京:中華書局。
  2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95)。光緒朝硃批奏摺‧軍務。北京:中華書局。
  24.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96)。光緒宣統兩朝上諭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96)。光緒宣統兩朝上諭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6.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96)。光緒宣統兩朝上諭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7. 中國歷史博物館編、勞祖德整理(1993)。鄭孝胥日記。北京:中華書局。
  28. 天津博物館編(1978)。袁世凱致徐世昌函。近代史資料,1978(2),10-43。
  29. 毛佩之輯(1977)。變法自強奏議彙編。臺北:文海出版社。
  30. 王之春、趙春晨校點、曾主陶校點、岑生平校點(2010)。王之春集(一)。長沙:嶽麓書社。
  31. 世續監修(1987)。德宗景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32. 朱壽朋纂校點、張靜廬校點(1958)。光緒朝東華錄。北京:中華書局。
  33. 李細珠(2012)。地方督撫與清末新政─晚清權力格局再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4. 李興銳(1999)。李勤恪公奏議五卷。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35. 杜春和編、耿金來編、張秀清編(1986)。榮祿存札。濟南:齊魯書社。
  36. 拉爾夫‧爾‧鮑威爾、陳澤憲譯、陳霞飛譯(1979)。1895-1912 年中國軍事力量的興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7. 哈恩忠編選(2013)。光緒朝各省設立武備學堂檔案(上):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歷史檔案,2013(2),4-32。
  38. 政協湖北省恩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2007)。新疆巡撫饒應祺文稿
  39. 袁大化修、王樹枬纂(1965)。新疆圖志。臺北:文海出版社。
  40. 陳夔龍、俞陛雲編(1970)。庸庵尚書奏議。臺北:文海出版社。
  41. 楊典錕(200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東京,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
  42. 端方(1966)。端忠敏公奏稿。臺北:文海出版社。
  43. 臺北故宮博物院故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1974)。宮中檔光緒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44. 臺北故宮博物院故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1974)。宮中檔光緒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45. 臺北故宮博物院故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1974)。宮中檔光緒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46. 趙德馨編(2008)。張之洞全集。武漢:武漢出版社。
  47. 趙德馨編(2008)。張之洞全集。武漢:武漢出版社。
  48. 趙德馨編(2008)。張之洞全集。武漢:武漢出版社。
  49. 趙德馨編(2008)。張之洞全集。武漢:武漢出版社。
  50.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編、中山大學圖書館編(2009)。續編清代稿鈔本。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51. 鄧華熙、馬莎整理(2014)。鄧華熙日記。南京:鳳凰出版社。
  52. 駱寶善編、劉路生編(2012)。袁世凱全集。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
  53. 駱寶善編、劉路生編(2012)。袁世凱全集。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
  54. 駱寶善編、劉路生編(2012)。袁世凱全集。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
  55. 駱寶善編、劉路生編(2012)。袁世凱全集。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
  56. 羅爾綱(1997)。晚清兵志。北京:中華書局。
  57. 關曉紅(2003)。陶模與清末新政。歷史研究,2003(6),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