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鑄造」疆域: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藏乾隆時期二匣回疆錢幣研究

并列篇名

Casting the Territory: A Study of Two Cabinets of Coins from the Qianlong Period in 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 in St. Petersburg

作者

賴毓芝(Lai Yu-chih)

关键词

清宮視覺文化 ; 清宮錢幣收藏 ; 征服回疆 ; 新疆錢幣改制 ; 清俄關係 ; Qing Court Visual Culture ; numismatic collection in the Qing Court ; Qing East-Turkestan campaign ; coinage reform in Xinjiang ; Qing-Russia relations

期刊名称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101期(2018 / 09 / 01)

页次

1 - 6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藏有二匣乾隆時期錢幣,收藏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廷征服回疆後當地所上呈的錢幣。據館方的說法,這兩匣錢幣是1760-1770年代乾隆送給凱薩琳女王〔Екатерина Алексеевна(Catherine II), 1729-1796〕的外交禮物。兩匣錢幣皆為紫檀木裝,上面刻有漢、滿、蒙、回四體所寫的御製詩,四面並有詞臣的恭和詩,內部則分為三層,一匣裝有三十二枚錢幣,另一匣則有五十一枚錢幣。這些錢幣,除了清代新疆與西藏所流通的錢幣外,還包括中國各代古錢,其時間分佈可以從西元前二世紀到十二世紀,匣內並附有繪有錢幣圖像與說明的圖錄冊頁。早在1906年俄國漢學家V. Alekseev就已經注意到這兩匣錢幣,並將此兩者視為一組來介紹。V. Alekseev 的論文並沒有特別著眼於此其清宮脈絡,也沒有提到其與凱薩琳女王的關係,而是將此兩匣錢幣單純地視為研究古代錢幣的材料。饒有興味的是,這兩匣錢幣中並不見任何乾隆將其作為外交禮物的線索,其究竟是否可能是乾隆送給凱薩琳女王的禮物?此篇論文意圖透過清宮豐富的檔案文獻重建乾隆為何要要收藏、裝匣與陳設這些錢幣?其製作的契機與目的為何?更重要的是,文中將此兩匣錢幣同時放在中國與歐洲的脈絡中來分析,試圖說明此兩匣錢幣如何展現清宮對於中國錢幣收藏史之改寫,而此兩匣錢幣所呈現的收藏形式,其非言說的物質與視覺元素,又可能進行什麼樣的文化與政治訊息之論述?

英文摘要

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 in St. Petersburg houses two cabinets of coins from East Turkesktan presented when the Qing empire conquered the territory in 1759. The museum asserts that these two cabinets were a diplomatic gift from Emperor Qianlong to Catherine the Great. The cabinets were both made of valuable Zitan wood and are covered with inscriptions in Chinese, Manchu, Mongolian, and Uighur scripts. Both cabinets contain three tiers of coins, 32 and 51 in total respectively, dating from 2 BCE to 12 CE. Scholarship on the coins themselves has neglected the circumstanced of their gifting. However, the archives of the Qing court allow us to reconstruct when, how, and even why Emperor Qianlong ordered the coins to be collected and displayed. This article situates the analysis of these two cabinets of ancient Chinese coins in the context of both Chinese and European numismatic traditions, and offers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political meanings of Qianlong's gift. Its visual and material aspects show Qianlong's understanding of European practices and his use of non-verbal forms to promote his political agenda.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余佩瑾(2004)。品鑑之趣─十八世紀的陶瓷圖冊及其相關的問題。故宮學術季刊,22(2),133-203。
    連結:
  2. 李孝聰(2012)。記康熙《皇輿全覽圖》的測繪及其版本。故宮學術季刊,30(1),55-85。
    連結:
  3. 林士鉉(2002)。契約文書中的滿漢合璧印章:以《宜蘭古文書》為例。政大史粹,4,1-20。
    連結:
  4. 賴惠敏(2013)。十九世紀恰克圖貿易的俄羅斯紡織品。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79,1-46。
    連結:
  5. 賴毓芝(2011)。圖像、知識與帝國:清宮的食火雞圖繪。故宮學術季刊,29(2),1-75。
    連結:
  6. 賴毓芝(2012)。圖像帝國:乾隆朝《職貢圖》的製作與帝都呈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75,1-76。
    連結:
  7. 賴毓芝(2013)。清宮對歐洲自然史圖像的再製:以乾隆朝《獸譜》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80,1-75。
    連結:
  8. (2010)。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 (1997)。中國古代地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11. (1987)。淮南萬畢術外四種。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2. Pepper, Simon. “Battle Pictures and Military Scenes,” published in 2003 in Oxford Art Online, http://www.oxfordartonline.com/ (2018 年2 月3 日檢索)。
  13.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4. (1998).Caterina di Russia: l'imperatrice e le arti.Milano:Electa.
  15.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6. (2010)。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7.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8. (19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0. 清昭槤(1980)。嘯亭雜錄。北京:中華書局。
  21. 清張穆(1980)。蒙古游牧記。臺北:蒙藏委員會。
  22. 清趙爾巽(1986)。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23. 清慶桂修(1986)。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24. Alekseev, V. Numizmaticheskaya Kollektsiya Bogdokhana Tsyan' Luna. (Numismatic Collection of Emperor Qianlong), St. Petersburg: Printing house of the Imperi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06.
  25. Auer, Alfred,Sandbichler, Veronika,Schütz, Karl,Beaufort-Spontin, Christian(2000).Ambras Castle.Milan:Electa.
  26. Berger, Patricia(2003).Empire of Emptiness: Buddhist Art and Political Authority in Qing China.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 'i Press.
  27. Burke, Peter(1992).The Fabrication of Louis XIV.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28. Cohen, Monique.A Point of History: The Chinese Books Presented to the National Library in Paris by Joachim Bouvet, S. J., in 1697.Chinese Culture, A Quarterly Review,31(4),39-48.
  29. Hartill, David(2003).Qing Cash.London:Royal Numismatic Society.
  30. Hassmann, Elisabeth(2016).Numophylacium Imperatoris: das Wiener Münzkabinett im 18. Jahrhundert.Wien:Verlag der O?sterreich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31. Klich, Lynda(ed.),Zanardi, Tara(ed.)(2018).Visual Typologies from the Early Modern to the Contemporary: Local Contexts and Global Practices.New York:Routledge.
  32. Lazarist Mission, Peking(2009).Catalogue of the Pei-T'ang Library.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33. McCausland, Shane(2001).The Emperor's Old Toys: Rethinking the Yongzheng (1723-35) Scroll of Antiquities in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Transactions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66,65-75.
  34. Mei, Yun-chiu(2008).Stanford University.
  35. Perdue, Peter C.(2005).China Marches West: The Qing Conquest of Central Eurasia.Cambridge,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6. 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ed.)(2014).Dary Vostoka i Zapada Imperatorskomu dvoru za 300 let: katalog vystavki.Sankt-Peterburg:Izdatel'stvo Gosudarstvennogo ?rmitazha.
  37. von Collani, Claudia(ed.)(2005).Joachim Bouvet, S. J. Journal: des voyages.Taipei:Taipei Ricci Institute.
  38. Wellington, Robert(2015).Antiquarianism and the Visual Histories of Louis XIV: Artifacts for a Future Past.Surrey, UK:Ashgate.
  39. Yu, Hui-chun(2007).Princeton University.
  40. 丁福保(1982)。古錢大辭典。北京:中華書局出版。
  4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2002)。乾隆帝起居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4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91)。乾隆朝上諭檔。北京:檔案出版社。
  4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2004)。清代中南海檔案。北京:西苑出版社。
  44.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編(2012)。清代新疆滿文檔案匯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4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編(2005)。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北京:人民出版社。
  46. 方勻(1993)。明安圖研究。內蒙古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3(科學史增刊)),44-47。
  47. 王永生(2011)。錢幣與西域歷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48. 王德泰(2013)。清代前期錢幣制度型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9. 史筠(1963)。明安圖在欽天監五十餘年工作記略。內蒙古大學學報(社會科學),1963(1),89-101。
  50. 尼古拉・班蒂什-卡緬斯基編、中國人民大學俄語教研室議(1982)。俄中兩國外交文獻匯編,1619-1792。北京:商務印書館。
  51. 江慶柏編(2017)。中國歷代譜錄文獻集成。合肥:黃山書社。
  52. 江慶柏編(2017)。中國歷代錢譜錄文獻集成。合肥:黃山書社。
  53. 何新華(2012)。清代貢物制度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4. 吳美鳳(2009)。假作真時真亦假:從養心殿造辦處活計檔看盛清時期清宮用物之「造假」。史學與史識:王爾敏教授八秩嵩壽榮慶學術論文集,中和:
  55. 吳曉筠編(2015)。皇帝的鏡子─清宮鏡鑑文化與典藏。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56. 呂一民譯、沈堅譯、鄭德弟譯(2005)。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鄭州:大象出版社。
  57. 林士鉉(2015)。美國華盛頓大學圖書館典藏滿漢文篆字《御製盛京賦》版本探究。清前歷史與盛京文化(清前史研究中心成立暨紀念盛京定名380 周年學術研討會)(上卷),瀋陽:
  58. 林士鉉(2013)。皇矣陪都,實則帝鄉:乾隆皇帝與滿、漢文《御製盛京賦》。故宮文物月刊,367,53-67。
  59. 林士鉉(2009)。清代蒙古與滿洲政治文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60. 侯怡利(2016)。匣中的祕密花園─談乾隆時期冊匣類文物包裝。故宮文物月刊,396,94-104。
  61. 侯德仁(2008)。乾隆年間新疆地區的輿圖測繪。文史知識,2008(8),27-32。
  62. 苑洪琪(2005)。清宮大典與午門儀仗。紫禁城,2005(3),136-145。
  63. 孫喆(2003)。康雍乾時期輿圖繪製與疆域形成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4. 馬雅貞(2016)。刻劃戰勳:清朝帝國武功的文化建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65. 康無為(1993)。讀史偶得︰學術演講三篇。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66. 張維華、孫西(1997)。清前期中俄關係。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67. 莊吉發(1982)。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68. 許明龍編(1993)。中西文化交流先驅。北京:東方出版社。
  69. 葉高樹(2002)。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板橋:稻鄉出版社。
  70. 劉燕、穆淵(2002)。試論清代新疆銅錢。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0(2),70-74。
  71. 劉潞(2004)。一部規範清代社會成員行為的圖譜─有關《皇朝禮器圖式》的幾個問題。故宮博物院院刊,2004(4),130-161。
  72. 潘勝強(2013)。清代泉學典籍的繁興及其主要類型。歷史文獻研究,32,284-293。
  73. 潘勝強(2013)。清以前的錢幣學研究及其撰述簡論。中國錢幣,2013(6),16-23。
  74. 潘勝強(2012)。清代古錢幣收藏與研究述略。碑林集刊,18,232-240。
  75. 澳門藝術博物館編(2000)。金相玉質:清代宮廷包裝藝術。澳門:澳門藝術博物館。
  76. 賴毓芝(2006)。從康熙的算學到奧地利安布列斯堡收藏的一些思考。故宮文物月刊,276,106-118。
  77. 鍾興麒校注、王豪校注、韓慧校注(2002)。西域圖志校注。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78. 羅文華(2010)。宮廷與西藏:乾隆時期藏佛教銅法物加工技術之選擇與引進。宮廷與地方:十七至十八世紀的技術交流,北京:
  79. 羅文華(2005)。龍袍與袈裟:清宮藏傳佛教文化考察。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80. 羅文華、文明(2014)。謎一樣的紫金琍瑪。紫禁城,2014(5),87-111。
被引用次数
  1. 賴惠敏(2020)。清乾隆皇帝製作金屬祭器的意義。故宮學術季刊,37(3),45-94。
  2. 吳曉筠(2018)。《西清古鑑》成書的時代脈絡。故宮學術季刊,36(1),115-155。
  3. 余慧君(2020)。遵律度於無疆:《皇朝禮器圖式》樂器卷研究。故宮學術季刊,37(3),9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