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Given his high academic standing and outstanding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e great historian Qian Mu should have been elected as an academician, Academia Sinica's highest honor, at its first convocation in 1948. However, he was only elected in the seventh convocation in 1968. Why was there this unreasonable twenty-year delay? In order to reconstruct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Qian Mu's failure to be elected in the third convocation in 1959, this article makes use of archives from Academia Sinica and Hu Shih Memorial Hall, memoirs, diaries, and 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private letters, as well as interviews. Based on these materials, this article provides insight as to why Qian Mu only became an academician of the Academia Sinica after a twenty-year delay. Excavating Hu Shi's true opinions of Qian Mu, this article also throws light the fundamental contradictions between iconoclasm and cultural conservatism in cultural identity that so embroiled the intellectual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
参考文献
|
-
李貴生(2013)。論胡適中國文藝復興論述的來源及其作用。漢學研究,31(1),219-254。
連結:
-
翟志成(2004)。被弟子超越之後—胡適的馮友蘭情結。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5,219-257。
連結:
-
(1960)。〈張君勱致唐君毅函(影本)〉(1960 年 7 月 31 日),翟志成收藏。
-
〈中央研究院四十七∕四十八年度院士候選人初步名單〉(極機密〔四八〕台功字第二一九二號),館藏編號 HS-NK05-222-010。
-
〈人文組院士候選人審查委員會〉(1959 年 2 月 23 日),館藏編號 HS-NK05-222-012。
-
〈胡適致朱家驊函〉(1958 年 12 月 29 日),館藏編號 HS-NK05-014-049。
-
(1957)。〈錢穆致徐復觀函〉(1957 年 8 月 1 日),黎漢基整理,《錢穆致徐復觀佚書一百零四封》,打字稿,no.99。
-
〈中央研究院〉,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央研究院 (2017 年 1 月 12 日檢索)。
-
〈中央研究院院士選舉辦法〉,中央研究院網站,http://academicians.sinica.edu.tw/view (2017 年 1月 14 日檢索)。
-
檔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藏)
-
〈上屆人文組候選名單〉(1961 年 6 月),館藏編號 HS-NK05-223-008。
-
〈嚴耕望致胡適函〉(1958 年 12 月 14 日),館藏編號 HS-NK05-138-014。
-
(西漢)司馬遷(1969).史記.香港:中華書局.
-
(宋)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
中共中央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編)(1966).毛澤東選集(一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
-
牟宗三,徐復觀,張君勱,唐君毅(1958)。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認識。民主評論,9(1),2-21。
-
何炳棣(2004).讀史閱世六十年.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余英時(1984).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余英時(2004).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周質平,〈胡適英文筆下的中國文化(下)〉,《中華讀書報》,2012 年7月 4 日,第 17 版。
-
周質平,〈胡適英文筆下的中國文化(上)〉,《中華讀書報》,2012 年 6 月 20 日,第 17 版。
-
胡適(1953).胡適文存.臺北:遠東圖書公司.
-
胡適,曹伯言(整理)(2001).胡適日記全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胡適,曹伯言(整理)(2001).胡適日記全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胡適,歐陽哲生(編)(1998).胡適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胡適,歐陽哲生(編)(1998).胡適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徐復觀(1980).徐復觀雜文—記所思.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陳永發(訪問),沈懷玉(訪問),潘光哲(訪問),周維朋(記錄)(2011).許倬雲八十回顧:國事、家事、天下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翟志成(訪問),何炳棣(錄音整理)(2008)。翟志成訪問何炳棣之錄音整理,2008 年 6 月 26 日於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歐陽哲生(2009)。中國的文藝復興—胡適以中國文化為題材的英文作品解析。近代史研究,2009(4),22-40。
-
錢玄同,〈中國今後之文字問題〉,《新青年》,卷 4 號 4,1918 年 4 月 15 日,頁 350-357。
-
錢穆(1983).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
錢穆(1976).中國歷史精神.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