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青年政治運動之底蘊與兩難-以浙江各縣戰時政治工作隊為例(1938-1940)

并列篇名

The Nature and Dilemma of the Youth Political Movement in Nationalist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Zhejiang County Political Work Squad, 1938-1940

作者

汪正晟(Wang Chen-cheng)

关键词

政工隊 ; 青年政治運動 ; 自我 ; 政工生活 ; 自由主義治理性 ; political work squad ; youth political movement ; selfhood ; political workers' lives ; liberal governmentality

期刊名称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105期(2019 / 09 / 01)

页次

91 - 14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浙江省各縣戰時政工隊之設立,旨在發動熱血青年組訓民眾、協助戰時政務推動。然而縣政工隊不但無法有效配合戰時行政,反而衝擊且阻滯了基層政治與政務,與政府的預想大相逕庭。之後即使縣政工隊改組,省府仍是苦無善策。政工隊妨礙地方行政,除了檯面上各種明顯的主客觀因素之外,是否存在其他深層原因?本文深入解析當時政工刊物史料中反映的隊員工作情形、生活形態與政工心態。研究結果表明,青年受當代青年政治運動意識形態框架影響,而「政工生活」模式又促進青年政治運動,許多青年政工的自我想像凌駕了現實需求,他們以政治領袖自居,依照其理解的個體自由與主體性原則來認知並批判現實,且堅持改造的不妥協立場,以致徹底否定現存體制與權威,不惜訴諸體制外的激進運動路線,謀求自我與集體利益的同步實現。藉由觀察此一過程,或有助於了解國民黨何以最終喪失運用青年的可能。

英文摘要

The Political Work Squad, a county institution in Zhejiang during World War II, was designed to enlist patriotic youth in the tasks of organizing the peasants into local governments' war efforts. However, due to the framework of the youth political movement, those political workers turned out to be incapable of cooperating with the authorities. Rather, they undermined the stability of the local regime. The youth political movement was further affected by the life practices of political workers. As such, the liberal self-imagination overwhelmed realistic political needs. The Nationalist regime eventually lost all possibilities of deploying and controlling the youth.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諸暨政工隊六月份工作報告〉,《新力》,卷 4 期 2,1939 年 9 月,頁 5-7。
  2. 〈各縣政工隊改隸縣政府〉,《碧湖》,號 1,1938 年 11 月,頁 5。
  3. 〈如何厲行自我教育—紹政工集訓隊小組討論會紀錄〉,《越王魂》,期 5/6,1939 年 2 月,頁14-16。
  4. 〈武義政工隊第三十八次工作檢討會紀錄〉,《新力》,卷 4 期 2,1939 年 9 月,頁 8-10。
  5. 〈浙江省第四區十縣政工室副主任政工隊隊長聯席會議特刊〉,《大風》,期 86,1939 年 3 月,頁 2-19。
  6. 〈浙江省各縣政工隊之改進〉,《新力》,卷 3 期 5,1939 年 4 月,頁 11。
  7. 〈湯溪政工隊第五次工作討論會紀錄〉,《新力》,卷 4 期 2,1939 年 9 月,頁 11-12。
  8. 〈浙江省各縣政工隊兩年來之成就與改組為各縣青年服務隊之緣由〉,《新力》,卷 6 期 10,1940年 6 月,頁 14-15。
  9. (1989).浙江文史資料選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0. 〈常山政工隊第十次工作討論會紀錄〉,《新力》,卷 4 期 10,1939 年 11 月,頁 9-10。
  11. 〈政工第四區隊自我教育計劃),《政工生活》,期 13,1939,頁 13-14。
  12. (2007).杭州文史資料‧湖上拾遺.杭州:杭州出版社.
  13. 〈開化政工隊第一次隊員大會及第三次座談會紀錄〉,《新力》,卷 4 期 2,1939 年 9 月,頁 13。
  14. 〈三十年度游擊區各縣室隊編制名額經費標準〉,《新力》,卷 6 期 15,1940 年 2 月,頁 15。
  15. 〈省政府快郵代電(二十九年一月六日):電各專員縣長規定各縣政工隊編制與經費標準附發各額表及歲出槪算科目式樣電〉,《浙江省政府公報》,第 3197 期,1940 年 1 月,頁 28-31。
  16. 〈省府指示各縣政工隊念八年度工作方針〉,《碧湖》,號 6,1938 年 12 月,頁 8-10。
  17. 〈黃巖政工隊隊員工作理解測驗結果統計〉,《新力》,卷 5 期 7,1940 年 5 月,頁 15-16。
  18. Anderson, Anna Margaret(2010).RMIT University.
  19. Daston, Lorraine,Galison, Peter(2007).Objectivity.New York:Zone Books.
  20. Gane, Mike(2008).Foucault on Governmentality and Liberalism.Theory, Culture and Society,25(7-8),353-363.
  21. Gruber, David F.(1989).Foucault's Critique of the Liberal Individual.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86(11),615-621.
  22. Hung, Chang-tai(1994).War and Popular Culture: Resistance in Modern China, 1937-1945.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3. Van de Putte、 André,劉宗坤(譯)(1999)。共和主義自由觀對自由主義自由觀。二十一世紀評論,54,21-30。
  24. 三區直屬政工隊,〈三區直屬政工隊工作概要〉,《新力》,卷 2 期 2,1938 年 9 月,頁 3-10。
  2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2000).陳雲年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6. 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編)(1999).浙江戰時政治工作隊.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27. 中共貴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編)(1995).求索集.貴陽:編者出版.
  28.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1960).文史資料選編.北京:中華書局.
  29.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委員會(編),文史資料硏究委員會(編)(1984).浙江文史資料選輯.杭州:
  30.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委員會(編),文史資料硏究委員會(編)(1981).浙江文史資料選輯‧浙江革命史料特輯(六).杭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硏究委員會編.
  3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委員會(編),文史資料硏究委員會(編)(1982).浙江文史資料選輯.杭州:
  3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委員會(編),文史資料硏究委員會(編)(1963).浙江文史資料選輯.杭州:
  33. 方元民,〈戰地政工同志之血的教育—第一戰地政工隊被難事件的檢討〉,《錢江血潮》,輯 2,1938,頁 71-75。
  34. 方元民,〈第三區戰時政工隊的發展過程〉,《錢江血潮》,輯 2,1938 年 12 月,頁 37-62。
  35. 王汎森(2013)。「煩悶」的本質是什麼?—「主義」與中國近代私人領域的政治化。思想史 1,臺北:
  36. 王奇生(2007)。新文化是如何「運動」起來的—以《新青年》為視點。近代史研究,2007(1),21-41。
  37. 王奇生(2007)。「武主文從」背景下的多重變奏:戰時國民黨軍隊的政工與黨務。抗日戰爭研究,2007(4),60-82。
  38. 幼鷗,〈政工療養室:我們是在怎樣學習著?自我教育一月概況〉,《政工生活》,期 36/37,1939年 10 月,頁 15-18。
  39. 未央等,〈政工隊的地位和任務〉,《新力》,卷 4 期 16,1939 年 12 月,頁 8-11。
  40. 余麟,〈政工隊應有的三點基本認識〉,《號角》,期 41,1940 年 3 月,頁 5-7。
  41. 吳敏超(2018)。浙東抗日根據地的統戰工作再研究。中共黨史研究,2018(9),21-33。
  42. 吳壽彭,〈政工隊集訓之開始與結束〉,《新力》,卷 2 期 7,1938 年 10 月,頁 9-13。
  43. 呂芳上(2013).民國史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4. 呂芳上(1994).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從民國八年到民國十八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45. 沈霞,鍾桂松(整理)(2009).延安四年 1942-1945.鄭州:大象出版社.
  46. 阮毅成(1984).八十憶述(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47. 周立偉,〈三大目的,三大認識,三大希望—林縣長在政工隊集訓時對隊員講詞〉,《戰鬥》,期 18,1938 年 7 月,頁 7-9。
  48. 於樹巒等,〈我怎樣領導政工隊〉,《新力》,卷 5 期 1,1940 年 4 月,頁 13-35。
  49. 林初,〈政工隊工作為什麼會貧乏化?〉,《浙江潮》,期 91,1939 年 12 月,頁 751-755。
  50. 林樹藝,〈青年的煩悶與社會變遷的失調〉,《學生雜誌》,卷 18 號 2,1931 年 2 月,頁 1-7。
  51. 直屬政治工作隊,〈訪問處屬五縣政工隊報告〉,《新力》,期 15,1938 年 6 月,頁 11-12。
  52. 阿楚,〈政工隊和政工隊員的面面觀〉,《龍游民眾》,期 7,1940 年 2 月,第 7-10 版。
  53. 侯企之,〈我的受訓生活〉,《浙江政治》,期 8,1940 年 11 月,頁 69-77。
  54. 俞堅,〈政工隊諸問題的意見〉,《前方週報》,期 7,1939 年 8 月,頁 14-15。
  55. 建民,〈由政工隊到服務隊〉,《勝利》,期 90,1940 年 8 月,頁 7。
  56. 胡雲翼,〈戰鬥二年來的三區政工隊〉,《戰旗》,期 64/65,1939 年 7 月,頁 20-23。
  57. 貞夫,〈對戰時政工隊的一點管見〉,《決勝》,卷 2 期 11,1939 年 5 月,頁 9-10。
  58. 郁方,〈晚會—麗水政工隊的工作,學習與生活〉,《新力》,卷 3 期 14,1939 年 6 月,頁 12。
  59. 凌潛夫,〈浙江全省政工隊之回顧與前瞻〉,《新力》,卷 2 期 19,1939 年 1 月,頁 15-18。
  60. 卿,〈反對摧殘政工隊〉,《戰鬥》,期 100,1940 年 4 月,頁 2。
  61. 浙江省新四軍研究會(編)(2003).郭靜唐紀念文集.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62. 高宗龍,〈如何改進縣政工隊?〉,《勝利》,號 29,1939 年 5 月,頁 9-10。
  63. 曹天風,〈浙江政工隊的總評價及其改造〉,《民族》,期 17,1940 年 6 月,頁 1-5。
  64. 莫仲喬,〈第三區戰地政工隊血鬥紀略〉,《錢江血潮》,輯 2,頁 63-70。
  65. 陳秋濤,〈內心的話〉,《越王魂》,期 5/6,1939 年 2 月,頁 16。
  66. 陸飛,〈政工隊隊員座談會記略〉,《戰鬥》,期 6,1938 年 5 月,頁 8-10。
  67. 隊本部,〈一年來的鎮海政工隊〉,收入鎮海縣戰時政治工作隊編印,《鎮海縣戰時政治工作隊成立周年紀念特刊》,1939,頁 11-15。
  68. 黃紹竑,〈政治工作隊之新任務:黃主席一月十五日對浙江省政府直屬各政工大隊訓詞〉,《民族(浙江於潛)》,期 10/11,1940 年 1 月,頁 21-22,19-20。
  69. 黃紹竑,《五十回憶》,下冊,上海:上海世界書局,1945。
  70. 黃紹竑,〈本省戰時政治工作人員訓練團戰時青年訓練團及各縣政治工作隊的使命—黃主席在碧湖對政治訓練團及青年訓練團團員訓詞〉,《浙江潮》,期 2,1938 年 3 月,頁 19-22。
  71. 黃紹竑,〈今後本省政工隊應有的認識與努力—在全省政工會議閉幕時工作指示〉,《新力》,卷 3 期 26,1939 年 8 月,頁 3。
  72. 黃紹竑,〈本省政工隊的回顧與前瞻九月九日對戰時政工隊集訓總隊始業典禮講〉,《浙江潮》,期 27/28,1939,頁 504-507。
  73. 新野,〈來到浙西之後〉,《新力》,卷 2 期 12,1938 年 11 月,頁 9-11。
  74. 楊長嶽(編)(2009).金蕭地區抗日戰爭史長編(上).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75. 楊煥鵬(2010)。論三青團對浙江地方基層政治的影響。抗日戰爭研究,2010(3),28-40。
  76. 楊煥鵬(2004)。三青團參與政治及其與浙江各地方政治勢力關係。史學月刊,2004(3),65-70。
  77. 楊鎮華,〈政工隊隊員的苦悶〉,《大風》,期 44,1938 年 7 月,頁 3-6。
  78. 劉廣惠編,《浙西政略商討總紀錄》,於潛:浙西民族文化館,1940。
  79. 劉廣惠、孫慶會編,《浙西對敵戰鬥機構與幹部》,於潛:浙西民族文化館,1940。
  80. 劉廣惠講,馬友勤記,〈紹興縣政工隊之歷史的回顧與展望—在集訓大隊的報告〉,《越王魂》,期 5/6,1939 年 2 月,頁 10-13。
  81. 蔣萊,〈活躍在錢塘江兩岸的浙江婦女營〉,《婦女生活》,卷 8 期 3,193 年 11 月,頁 9-11。
  82. 蔣夢麟(1959).西潮.臺北:中華日報出版社.
  83. 餘姚市檔案局(館)(編)(2017).抗戰親歷.北京:中國文化出版社.
  84. 錢永祥(2001).縱欲與虛無之上—現代情境裡的政治倫理.臺北:聯經出版事公司.
  85. 謝敏(2014)。抗戰時期「新知識分子」與中共軍隊幹部。近代史研究,2014(6),139-154。
  86. 宣鐵吾,〈宣主任訓詞:服務人員訓練班結訓典禮訓詞〉,《青年動態》,期 9,1940 年 11 月,頁 1-2。
  87. 權國強(編)(2013).紅色檔案:延安時期文獻檔案彙編.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