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北宋神宗時期募役弓手

并列篇名

The Bowmen of the Muyi during the Time of Sung Shen-tsung

DOI

10.29991/JHS.200812.0004

作者

鍾佳伶(Chia-Ling Chung)

关键词

宋代 ; 宋神宗 ; 募役 ; 弓手 ; Sung dynasty ; Sung Shen-tsung ; muyi ; bowmen

期刊名称

史學彙刊

卷期/出版年月

22期(2008 / 12 / 01)

页次

95 - 11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宋代職役在神宗以前採取差役的方式,徵調鄉村上三等戶履行義務,其中弓手由第三等戶充任。由於差役出現許多弊端,因此神宗重用王安石進行變法,改採募役,從鄉村上三等戶募具武藝之人擔任弓手。同時,王安石還實行保甲法,因保丁與弓手的職責均爲逐捕盜賊,所以刪減諸縣弓手數額,由保丁取代。除了弓手的人數出現變化外,本文還探究弓手的雇錢多寡與是否能夠維持生計。神宗時期弓手募役制度引起朝廷官員的爭辯,以司馬光爲首的保守派極力反對弓手募役制度,本文亦說明其反對的理由,分析弓手募役制度造成的影響。

英文摘要

Before Shen-tsung's time in the Sung Dynasty, placements in military services were done by recruitments in villages. There were five classes in a society of a village, and bowmen were in the third class. However, this method had resulted in many cheating scandals, and thus Shen-tsung gave power to Wang An-Shih for a change in the law-enforcing system that switched recruitment to volunteer for military services. They visited those in the villages who knew martial art, and asked for their will of volunteering as bowmen. Meantime, Wang An-Shih actualized Bao-Jia Law, which filled up the shortage of bowmen with common guards since the two positions serve for the same duty-chasing after robbers. Other than the change in amount of bowmen, this article also discusses their pay and whether if they could make a living out of their salary. During the time of Shen-tsung, the volunteer bowmen policy never ceased as a dispute in the government. Each and every official had a say in the pro's and con's of this issue. This article also organizes the different comments,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impact caused by the volunteer bowmen polic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1989)。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書店。
  2. (1989)。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書店。
  3. (1984)。四部叢刊續編。上海:上海書店。
  4.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 (2004)。宋集珍本叢刊。北京:線裝書局。
  6. (1984)。四部叢刊續編。上海:上海書店。
  7. (1989)。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書店。
  8. (2004)。宋集珍本叢刊。北京:線裝書局。
  9. (1988)。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0. (1989)。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書店。
  11. (1990)。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
  12. 全漢昇(1972)。中國經濟史論叢。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新亞研究所。
  13. 江天健(198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
  14. 宋代官箴研讀會編(2001)。宋代社會與法律─《名公書判清明集》討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5. 宋祁(1985)。景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6.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17.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18.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19.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20.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21.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22.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23.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24.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25.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26.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27.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28.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29.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30.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31.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32.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33.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34.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35.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36.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37.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38.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39.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40.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41.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42.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43.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44.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45.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46.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47.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48.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49.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50.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51.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52.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53.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54.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55.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56.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57.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58. 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59. 胡宿(1985)。文恭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60. 徐松輯(1976)。宋會要輯稿。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61. 袁甫(1985)。蒙齋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62. 馬端臨(1987)。文獻通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3. 張谷源(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
  64. 脫脫(1977)。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65. 脫脫(1977)。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66. 脫脫(1977)。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67. 脫脫(1977)。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68. 脫脫(1977)。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69. 脫脫(1977)。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70. 陶晉生編、黃寬重編、劉靜貞編(2004)。宋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71. 陶緒(1991)。論宋仁宗時期弓手制度的變化。湘潭師院學報,1991(1),59-63。
  72. 黃寬重(2004)。唐宋基層武力與基層社會的轉變─以弓手為中心的觀察。歷史研究,2004(1),3-17。
  73. 黃繁光(198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
  74. 楊勝寬(2005)。蘇軾兄弟役法改革異同論。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2(5),108-111。
  75. 雷家宏(1993)。宋代“弓手”述論。晉陽學刊,1993(4),65-71。
  76. 劉摯(1985)。忠肅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77. 鍾佳伶(200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
  78. 蘇軾(1985)。東坡志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鍾佳伶(2009)。南宋高宗前期的弓手。史學彙刊,24,3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