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元代契丹女真人的漢學

并列篇名

The Sinology of Qidans and Jurchens in Yuan Dynasty

DOI

10.29991/JHS.201112.0003

作者

王明蓀(Min-Sun Wang)

关键词

元代 ; 契丹人 ; 女真人 ; 漢學 ; Yuan Dynasty ; Qidans ; Jurchens ; Sinology

期刊名称

史學彙刊

卷期/出版年月

28期(2011 / 12 / 31)

页次

53+55 - 11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契丹人及女真人在歷史上曾建立遼朝及金朝,他們在遼、金二朝都有部份的族人研習漢學,並且有其成果展現。到元代統一中國後,契丹人及女真人在當時列入「漢人」族群之中,其漢學的研習與表現仍然可見。元代契丹人的漢學有五十七人可考察,女真人則有一百十二人,數量不如預想之多,或許是元代統治階層是蒙古、色目族群,資料上有所偏重之故。契丹、女真人漢學者在仕宦出身方面,要以蔭襲、荐辟居多,仍合乎元代入仕的主要途徑。家世中前一代居高官者較多,其本人仕宦也以居高官者為多,但女真人則以低官居首位,高官居次。在漢學表現方面,都以研習者為多,其次為倡行漢學,而在專長的表現上,都以文學居高。女真人數代研習漢學的家族較契丹人為多,總數上也較多,或許說女真人較為「漢化」的例證。但由於資料不詳者偏高,影響統計的結果。

英文摘要

Qidans and Jurchens set up Jin Dyansty and Liao Dynasty individually in history. Some people in Jin Dyansty and Liao Dynasty studied sinology and had their achievements to represent. After unifying China in Yuan Dynasty, Qidans and Jurchens were listed in ' the Hans ' ethnicity at that time, their studies and performances in sinology still could be seen.In Yuan Dynasty, Qidans had 57 sinologists be investigated and Jurchens had 112 sinologists, but the numbers were not so many as anticipated. Perhaps the strata of rulers in Yuan Dynasty were Mongolia and Se-Mu ethnicity, there were some errors i to some extent on data. Most of sinologists of Qidans and Jurchens came from the officials with inheritance, and that still conformed to the main route to enter the governments in Yuan Dynasty. The persons whose ancestors in previous generation occupied high-ranking officials were high-ranking officials too, but in Jurchens, low officers were the first and high-ranking officials were the next. In terms of the performance in sinology, persons who studied as it more, secondly in order to advocate and practice Sinology. On professional specialties, literature occupied high. The numbers in Jurchens who studied sinology were more than those in Qidan, more too on total number. Perhaps it was the illustration of comparatively 'Chinesizing' of Jurchens. But the one not quite clear of materials was on the high side, influenced the result counte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王明蓀(2008)。遼代契丹族群之漢學。史學彙刊,21
    連結:
  2. 王明蓀(2010)。金代北族之漢學。史學彙刊,26
    連結:
  3. 王明蓀(2009)。金代諸帝之漢學。史學彙刊,24
    連結:
  4. 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
  5. 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6. 四部叢刊初編。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7. (1983)。元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8. 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
  9. (1983)。元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10. 山右石刻叢編。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
  11. (1983)。元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12. (2001)。元蒙史札。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13. 石刻史料新編。臺北市:新文豐。
  14. 宋元地方志叢書。臺北:大化書局。
  15. 黃溍,《金華黃先生文集》,卷35,〈上都新軍管軍千戶夾谷公墓誌銘〉,頁 366上~367 上。
  16. (1983)。元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17. (1990)。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上海市:上海書店。
  18. 石刻史料新編。臺北市:新文豐。
  19. (1983)。元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20. (1985)。全元雜劇初編。臺北市:世界書局。
  21. (1983)。元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22. 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23. (1966)。四明叢書。臺北市:國防研究院。
  24. 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25. (2008)。江南文史。南昌市:江蘇美術出版社。
  26. 宋元學案補遺
  27. (1983)。元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28. (1977)。元史研究。臺北市:九思出版社。
  29. 宋元學案補遺
  30. (1987)。嘉靖徐州志。台北市:學生書局。
  31. 寓庵集
  32. 金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33. 金元散曲
  34. (1983)。元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35. 至正金陵新志。中國地方志學會。
  36. 萬曆南昌府志
  37. (1998)。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38. (2004)。蛟峰集。北京市:線裝書局。
  39. 元好問,〈故金尚書右丞耶律公神道碑〉,《遺山先生集》,卷27,頁17 上~23 上。
  40. 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41. 金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42. 西巖集
  43.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濟南市:齊魯書社。
  44. 元詩選
  45. (1999)。全宋詞。北京市:中華書局。
  46. 金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47. 陶宗儀,《書史會要》(上海書店印本),卷 7,頁17。
  48. (1983)。元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49. (1983)。元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50. (2001)。故宮珍本叢刊‧浙江府州縣志。海口市:海南出版社。
  51. 九金人集
  52. (1968)。元文類。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53. (1983)。元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54. (1983)。元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55. (1983)。元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56. 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57. 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58.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59. 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60. (1983)。元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61. (2004)。潛齋先生文集。北京市:線裝書局。
  62. 黃溍,《金華黃先生文集》,卷35,〈贈奉議大夫大名路滑州知州驍騎尉追封白 馬縣子王府君墓誌銘〉,頁367 上~368 上。
  63. (1983)。元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64. (1966)。四明叢書。臺北市:國防研究院。
  65. (1983)。元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66. (1983)。元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67. (1996)。內陸亞洲歷史文化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
  68. (1968)。元文類。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69. 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70. (1967)。九金人集。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71. 元詩選
  72. 宋元學案補遺
  73. 咸豐濟寧州志。臺北市:學生書局。
  74. (1983)。元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75. (1992)。正統大名府志。北京市:中國書店。
  76. (1983)。元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77. 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78. 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
  79. 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80. 嘉靖長山縣志
  81. 元詩選
  82. 元人文集珍本叢刊
  83. 方齡貴(2006)。蒙元史暨民族史論集。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84. 方齡貴(2004)。元史叢考。北京市:民族出版社。
  85. 王士點(1992)。秘書監志。浙江古籍出版社。
  86. 王士點(1992)。秘書監志。浙江古籍出版社。
  87. 王明蓀(1992)。元代士人與政治。臺北市:學生書局。
  88. 王國維注本(1962)。蒙古史料四種。臺北市:正中書局。
  89. 王逢(1980)。梧溪集。日本京都市:中文出版社。
  90. 王逢(1980)。梧溪集。日本京都市:中文出版社。
  91. 王惲(1983)。秋澗集。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92. 王惲(1983)。秋澗集。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93. 向南輯注(2010)。遼代石刻文編續編。瀋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
  94. 朱彝尊(2004)。經義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95. 朱權(1981)。太和正音譜。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96. 吳師道。吳正傳先生文集
  97. 吳梅(1979)。遼金元文學史。臺北市:河洛圖書出版社。
  98. 李正民編、董國炎編(1999)。遼金元文學研究。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
  99.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00.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01.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02.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03.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04.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05.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06.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07.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08.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09.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10.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11.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12.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13.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14.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15.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16.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17.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18.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19.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20.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21.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22.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23.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24. 李修生編(2000)。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25.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26.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27.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28.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29.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30.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31.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32.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33.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34. 李修生編(1999)。全元文。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135. 李修生編、查洪德編(2001)。遼金元文學研究。北京市:北京出版社。
  136. 沈夢麟。花谿集
  137. 周密。雲煙過眼錄。臺北市:
  138. 邵遠平。元史類編
  139. 俞德鄰。佩韋齋集
  140. 姚從吾(1981)。姚從吾先生全集。臺北市:正中書局。
  141. 姚燧(1968)。興元行省夾谷公神道碑
  142. 姚燧。牧庵集
  143. 柯劭忞。新元史。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144. 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
  145. 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
  146. 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
  147. 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
  148. 耶律楚材(1986)。湛然居士文集。北京市:中華書局。
  149. 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
  150. 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
  151. 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
  152. 胡祇遹。紫山大全集
  153. 唐圭璋(1980)。全金元詞。臺北市:洪氏出版社。
  154. 夏文彥。圖繪寶鑑。臺北市:中華書局。
  155. 孫岳頒。佩文齋書畫譜。北京市: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56. 孫楷第(1989)。元曲家考略。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157. 徐元瑞(1988)。吏學指南。浙江古籍出版社。
  158. 張以寧。翠屏集
  159. 盛如梓(1984)。庶齋老學叢談。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
  160. 許友壬。紫山大全集
  161. 許友壬。紫山大全集
  162. 陳衍(1971)。元詩紀事。臺北縣:鼎文書局。
  163. 陳衍(1971)。元詩紀事。臺北縣:鼎文書局。
  164. 陳述(1960)。金史拾補五種。北京市:科學出版社。
  165. 陳旅。安雅堂集
  166. 陳旅。安雅堂集
  167. 陳旅。安雅堂集
  168. 陶安(1983)。陶學士集。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169. 隋樹森(1989)。全元散曲。北京市:中華書局。
  170. 隋樹森(1989)。全元散曲。北京市:中華書局。
  171. 黃百家(1979)。宋元學案。臺北市:廣文書局。
  172. 黃百家(1979)。宋元學案。臺北市:廣文書局。
  173. 蒲道源。閒居叢稿
  174. 雒竹筠(1999)。元史藝文志輯本。北京市:燕山出版社。
  175. 劉曉(2003)。耶律希逸生平雜考。暨大史學,廣州市:
  176. 劉曉(2001)。耶律楚材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
  177. 鄭元祐。僑吳集
  178. 鄭元祐。僑吳集
  179. 蕭啟慶(1994)。蒙元史新研。臺北市:允晨文化實業有限公司。
  180. 蕭啟慶。元統元年進士錄校注。食貨雜誌,13(3-4),155。
  181. 蕭啟慶(1994)。蒙元史新研。臺北市:允晨文化實業公司。
  182. 錢惟善。江月松風集。上海市:上海書店。
  183. 韓德讓。遼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184. 韓德讓。遼史。北京市:
  185. 韓德讓。遼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186. 蘇天爵(1970)。滋溪文稿。臺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
  187. 顧嗣立、席世臣(2001)。元詩選癸集。北京市:中華書局。
  188. 顧嗣立、席世臣(2001)。元詩選癸集。北京市: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