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變亂之際邊城縮影:南宋初年的泗州

并列篇名

Microcosm of Border Town in the Period of Turmoil: Sizhou during the Early Southern Sung Dynasty

作者

韓桂華(Kuei-Hua Han)

关键词

南宋 ; 泗州 ; 變亂 ; 邊城 ; 金人南侵 ; Southern Sung Dynasty ; Sizhou ; Turmoil ; Border Town ; Jin's Army Southward Invasion

期刊名称

史學彙刊

卷期/出版年月

32期(2013 / 12 / 31)

页次

119 - 13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北宋時期的泗州,由於正當汴河北運起點,官私貨物,轉輸繁忙,為南北運河線上的一顆明珠。孰料靖康之亂,北宋滅亡。高宗即位,趙宋國祚始得延續。南宋之初,國土所失約為當時河北與河東十一郡。惟其後金人以高宗為目標,建炎元年至紹興和議前,多次針對高宗駐蹕行蹤發動南侵,且曾渡江直追至明州。如此,金兵鐵騎所過之處,飽經劫掠,兩淮之地面目全非。兵馬倥傯之際,廟堂高論紛陳。在諸備禦策略下,泗州成為戰守要地。紹興和議達成,正式成為邊界城市。本文旨在探討變亂之際的城市變遷,以泗州為例,觀察其如何由一轉輸繁忙的運河城市,轉變成為宋金間的邊城重鎮。

英文摘要

Sizhou, the start of the water transport of the Bian River, rose as a busy city with heavy volume of official and private goods in the Northern Sung Dynasty and looked like a jewel on the north-south line of the canal. Then, unexpected chaos in the Jingkang period perished the Northern Sung Dynasty and Sung Gaozong ascended the throne to establish the Southern Sung Dynasty, which had lost lots of their previous territories including Hebei and Hedong's eleven prefectures. However, the Jin Dynasty continuously invaded southward. As a result, the basins of the Huai River and the Yangtze Rive bored with serious destructions due to Jin Calvary's robberies. Finally Sizhou, with strategic important according the officials' defensive discussions and suggestions during the wartime, officially became a border town after the Peace of Shaoxing. Through a case of Sizhou,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how a city transformed from a busy spot of the canal into a border town in the Sung Dynast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韓桂華(2011)。兩宋時期泗州地理經濟變遷。史學彙刊,28,27-50。
    連結:
  2. (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 (1986)。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1985)。泗州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7. 王存、王文楚點校、魏嵩山點校(1984)。元豐九域志。臺北:中華書局。
  8. 王明清(1985)。玉照新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9. 王象之(1992)。輿地紀勝。北京:中華書局。
  10. 王象之(1992)。輿地紀勝。北京:中華書局。
  11. 何忠禮、徐吉軍(1999)。南宋史稿(政治軍事和文化編)。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12.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13.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臺北:文海出版社。
  14.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15.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16.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17.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18.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19.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20.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21.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22.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23.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24.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25.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26.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27.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28.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29.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30.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31.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32.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33.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34.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35.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36.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37.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38.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39.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40.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41.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42.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43.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44.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45. 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46. 林瑞翰(1960)。建炎明州之戰及紹興宋與偽齊之戰。宋遼金史研究論集,臺北:
  47. 林瑞翰(1960)。紹興十二年以前南宋國情之研究。宋遼金史研究論集,臺北:
  48. 徐松輯(1979)。宋會要輯稿。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49. 徐夢莘(1979)。三朝北盟會編。臺北:大化書局。
  50. 脫脫(1983)。宋史。臺北:鼎文書局。
  51. 脫脫(1983)。宋史。臺北:鼎文書局。
  52. 脫脫(1983)。宋史。臺北:鼎文書局。
  53. 脫脫(1983)。宋史。臺北:鼎文書局。
  54. 脫脫(1983)。宋史。臺北:鼎文書局。
  55. 脫脫(1983)。宋史。臺北:鼎文書局。
被引用次数
  1. 韓桂華(2015)。宋代發祥地:南京應天府研究─以建制為中心。史學彙刊,34,4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