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國朝獻徵錄》所收錄應檟墓誌銘校讀──兼論史源出處探析與比較

并列篇名

A Textual Criticism of in the Guo Chao Xian Zheng Lu

作者

連啟元(Chi-Yuan Lien)

关键词

國朝獻徵錄 ; 應檟 ; 焦竑 ; 唐汝楫 ; 史料學 ; 明代 ; Guo Chao Xian Zheng Lu(國朝獻徵錄) ; Ying Jia ; Jiao Hong ; Tang Ru-ji ; critical study of historical texts ; Ming dynasty

期刊名称

史學彙刊

卷期/出版年月

34期(2015 / 12 / 31)

页次

141 - 16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應檟(1493~1553)為嘉靖時期的官員,歷任刑部主事、知府、巡撫、總督淮河、提督兩廣軍務等,所參與的事務包含:刑獄、錢糧、學政、馬政、邊關、漕運、治河、軍務等,經歷甚為豐富。其生平史料卻僅散見於《明實錄》、私家著述,甚至未被《明史》收入列傳,足見其史料之闕。《國朝獻徵錄》所輯錄應檟的史料,主要是以唐汝楫所撰〈明故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贈兵部尚書警菴應公墓誌銘〉為底本進行修訂,在保存明代人物傳記史料方面,甚有貢獻。然而,將兩者內容校對比較之後,卻發現焦竑在抄錄、編輯過程,或許出於史識、取材、立場等因素考量,對原文進行諸多的改動,包含了缺漏字、訛誤、刪去內容等缺失,甚至刪去應檟的家族源流、人際交誼等相關內容。本文即以《國朝獻徵錄》收錄應檟墓誌銘為主,對照唐汝楫所撰原文進行校讀,以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有哪些?以及差異的原因為何?進而探討《國朝獻徵錄》收錄史料考證時的優缺。

英文摘要

Guo Chao Xian Zheng Lu is a biography of contemporary personages compiled by Jiao Hong who was famous scholar in middle Ming dynasty. It conserved many historical materials about records, epitaphs and biographies of people in Ming. It was not only an important reference but also an invaluable historical biography in rectify errors, supplement omissions. However it also has some faults and defects even it was of great documentary value. Ying Jia’s epitaph was the original materials with his past experience that written by Tang Ru-ji who was famous literati in middle Ming. The essay tried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uo Chao Xian Zheng Lu and original material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1991)。明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
  2. (1991)。明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
  3. (1991)。明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
  4. (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1995)。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
  6. 永瑢、紀昀(1983)。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 沈德符(1959)。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
  8. 沈德符(1959)。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
  9. 查繼佐(1986)。罪惟錄。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0. 展龍(2007)。論焦竑《獻徵錄》的史料價值。史學史研究,2007(1),110-116。
  11. 徐階纂修、張居正纂修(1984)。明世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12. 徐階纂修、張居正纂修(1984)。明世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13. 徐階纂修、張居正纂修(1984)。明世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14. 徐階纂修、張居正纂修(1984)。明世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15. 徐階纂修、張居正纂修(1984)。明世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16. 徐階纂修、張居正纂修(1984)。明世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17. 張廷玉(1978)。明史。臺北:鼎文書局。
  18. 張廷玉(1978)。明史。臺北:鼎文書局。
  19. 張廷玉(1978)。明史。臺北:鼎文書局。
  20. 張廷玉(1978)。明史。臺北:鼎文書局。
  21. 張廷玉(1978)。明史。臺北:鼎文書局。
  22. 張廷玉(1978)。明史。臺北:鼎文書局。
  23. 張廷玉(1978)。明史。臺北:鼎文書局。
  24. 張廷玉(1978)。明史。臺北:鼎文書局。
  25. 焦竑(1965)。國朝獻徵錄。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6. 楊波(2007)。焦竑《國朝獻徵錄》的文獻價值。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86-90。
  27. 萬斯同(1995)。石園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8. 錢謙益(1996)。牧齋有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9. 應檟修、劉堯誨修(1970)。蒼梧總督軍門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0. 應檟修重修、劉堯誨重修(1970)。蒼梧總督軍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