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唐代淮南地區食鹽的生產和銷售

并列篇名

Salt Production and Market of Huainan Area in Tang Dynasty

作者

朱祖德(Chu,Tsu-Te)

关键词

淮南地區 ; 食鹽生產 ; 揚州 ; 巡院 ; Huainan Area ; Salt production ; Yangzhou ; Xunyuan

期刊名称

史學彙刊

卷期/出版年月

36期(2017 / 12 / 31)

页次

1 - 2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淮南地區在唐代是主要的食鹽產地之一,唐代淮南地區擁有揚州海陵監及楚州鹽城監等二大鹽監,其中尤以海陵監產量最大,與鹽城監合計年產量達百萬石之譜。淮南地區由於製鹽業發達且位於運河的要道上,為了有效管理鹽務和漕運,唐廷先後在淮南地區設置了七個巡院,其中以揚子留後最為重要,揚子留後主要負責江淮地區的漕運和鹽務,唐末甚至往嶺南地區的海運也是由其管理,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因此本文除探討淮南地區的食鹽生產及銷售外,同時也對淮南地區巡院的性質、職能和組織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探究。

英文摘要

Huainan area was one of the main places of salt production in Tang Dynasty, including two major districts: Yangzhou Hailing and Chuzhou Yancheng. Hailing district had the highest productivity, and its output adding Yancheng's would reached million hectoliters annually. In order to manage the developed salt industry and canal transportation in Huainan area, the government set up six Xunyuans, the special agencies, within this area successively. Yangtze Liuhou wa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all,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the salt industry and canal transportation in Jianghuai area, and its territory was even expended to the ocean shipping in Lingnan area at the end of Tang Dynasty, which indicated its importance then. Therefore, besides the salt production and market of Huainan area, the study will also research Xunyuan's feature,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and its organization thoroughl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朱祖德(2012)。唐代揚州手工業析論。淡江史學,24,123-152。
    連結:
  2. 朱祖德(2015)。劉宋時期廣州地區的經濟發展。史學彙刊,34,15-16。
    連結:
  3. 青山定雄,〈唐宋時代の轉運使及び發運使に就いて〉,《史學雜誌》第四四編第九號(昭和8年9月),頁35-59。
  4. 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校注
  5. 金井之忠,〈唐代鹽法〉,《文化》5-5(1938年5月)。
  6. 曾仰豐,《中國鹽政史》(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5 年)。
  7. 日野開三郎(1960)。兩稅法以前に於ける唐の榷鹽法。社会經濟史學,26(2),51-78。
  8. 王怡辰(198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
  9. 王怡辰(1990)。晚唐的社會與文化。臺北:學生書局。
  10. 王欽若編、楊億編(1988)。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
  11. 王欽若編、楊億編(1988)。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
  12. 王欽若編、楊億編(1988)。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
  13. 王欽若編、楊億編(1988)。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
  14. 王象之(1971)。輿地紀勝。臺北:文海出版社。
  15. 王溥(1991)。唐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6. 王溥(1991)。唐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7. 司馬光、胡三省注(1974)。資治通鑑。臺北:世界書局。
  18. 朱祖德(2009)。唐代淮南道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19. 何維凝(1966)。中國鹽政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20. 佐伯富(1988)。中國鹽政史の研究。京都:法律文化社。
  21. 吳鋼編(1998)。全唐文補遺。西安:三秦出版社。
  22. 吳鋼編(1994)。全唐文補遺。西安:三秦出版社。
  23. 吳鋼編(2000)。全唐文補遺。西安:三秦出版社。
  24. 李廷先(1992)。唐代揚州史考。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25. 李林甫(1992)。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
  26. 李錦繡(2001)。唐代財政史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7. 杜牧、陳允吉校注(1983)。樊川文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8. 杜牧、陳允吉校注(1983)。樊川文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9. 杜牧、陳允吉校注(1983)。樊川文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0. 周紹良編、趙超編(1992)。唐代墓誌匯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1. 妹尾達彥(1998)。唐代江淮鹽稅機關考論。唐史論叢,7,328-341。
  32. 妹尾達彥(1982)。唐代後半期における江淮塩稅機関の立地と職能。史學雜誌,91(2),1-37。
  33. 孫永如、張建生(1996)。古代長江下游的經濟開發,西安:
  34. 高橋繼男(1976)。唐代の地方鹽政機構-とくに鹽監‧(鹽院)‧巡院等について。歷史,49
  35. 高橋繼男(1986)。唐後半期、度支使‧塩鉄転運使系巡院名增補攷。東洋大學文學部紀要,39,31-58。
  36. 高橋繼男(1978)。唐代後半期における為巡院の地方監察業務について。星博士退官紀念中國史論集
  37. 高橋繼男(1973)。唐後半期に於ける度支使‧塩鉄転運使系巡院の設置について。集刊東洋學,30,23-41。
  38. 高橋繼男(1972)。劉晏の巡院設置について。集刊東洋學,8,1-27。
  39. 高橋繼男(1997)。唐代後半期の度支‧鹽鐵轉運巡院制に關する若干の考察。第三屆中國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40. 郭正忠編、丁長清編、唐仁粵編(1999)。中國鹽業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41. 陳衍德、楊權(1990)。唐代鹽政。西安:三秦出版社。
  42. 傅璇琮編(1990)。唐才子傳校箋。北京:中華書局。
  43. 傳璇琮編(1995)。唐才子傳校箋。北京:中華書局。
  44. 楊家駱編(1991)。唐國史補等八種。臺北:世界書局。
  45. 楊淑洪(199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研所。
  46. 楊遠(1991)。西漢至北宋中國經濟文化之向南發展。臺北:臺灣商務書局。
  47. 楊遠(1982)。唐代的鑛產。臺北:學生書局。
  48. 董誥編(1993)。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9. 董誥編(1993)。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0. 董誥編(1993)。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1. 齊濤(1994)。漢唐鹽政史。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52. 劉昫(1992)。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53. 劉昫(1992)。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54. 樂史、王文楚點校(2007)。太平寰宇記。北京:中華書局。
  55. 樂史、王文楚點校(2007)。太平寰宇記。北京:中華書局。
  56. 歐陽修、宋祁(1992)。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57. 歐陽修、宋祁(1992)。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58. 歐陽修、宋祁(1992)。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59. 歐陽修、宋祁(1992)。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60. 魏嚴堅(198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
  61. 羅隱、潘慧惠校注(1995)。羅隱集校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