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中唐官場倫理再造-以元和時期為例

并列篇名

The Reformation of Ethical Conduct for Officials in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 With the Yuanhe Period As Example

作者

杜慧卿(Du, Hung-Chin)

关键词

中唐 ; 憲宗 ; 元和 ; 官僚 ; 倫理 ; Middle Tang Dynasty ; Emperor Xianzong ; Yuanhe ; hierarchy ; ethics

期刊名称

史學彙刊

卷期/出版年月

36期(2017 / 12 / 31)

页次

27 - 6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承襲盛唐的中唐,雖歷經戰亂,然而典章制度未廢,政治制度與文化風俗互為接續。肅宗、代宗、德宗三朝,曾針對政治現象,修訂官員管理規則,企圖透過人事革新,達到新朝氣象。然而,德宗時期原藉河北施行兩稅法,收回中央對於河北三鎮的管轄權。未料因朝臣人事問題,造成嚴重的河北叛亂,以及涇原兵變。為平息軍亂,德宗採取加官晉爵的綏撫政策,卻讓朝中官僚再度失序。中央官吏輕蔑管理制約,假官僚體系作私人權謀之術。專地之區藩鎮憑恃武力,藐視中央威信,遂自行其事。富足之區節度使憑恃賦稅,破壞遷轉體制,獨攬常駐專權。從中央至地方,行政官員因私惴,各尋生存之道。這是系統性的問題,非單一特例,官場倫理不彰,造成系統性失衡。從德宗貞元到順宗永貞,國境尚稱太平,約20餘年的休養生息,奠下安定基礎。憲宗即位後,採取積極的革新策略與方法。元和時期的官場倫理再造,便是在中唐官僚革新的基礎上,針對施行不善的規範,以朝參場域、取士風向、升遷管道等系統。全面性執行國家培育人才機制,由下而上貫穿憲宗型塑官員官場的樣貌。利用策略性施政,將抽象職場倫理,轉化為實際官場革新現象,大力整頓官場脫序的乖張行徑與風氣。

英文摘要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as a continuation of the Golden Age of the Tang Dynasty, although it had undergone war and turmoil, the legal and political systems remained in force, with the political system, culture, and customs inter-connecting in good conditions. Emperor Suzong, Emperor Daizong, and Emperor Dezong had amended the official's code of practice, attempting to reform the court with a reformation of the personnel system. However, during the regime of Emperor Dezo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o-tax Act in Hebei, the court attempted to take over jurisdiction in the three towns in Hebei. Unexpectedly, because of the personnel problems, it triggered off uncontrollable rebellions in Hebei and caused the Jingyuan Mutiny. To appease the uprising, Dezong applied the appeasement policy to knight the officers there, creating uncontrollable outcomes to the hierarchical system in the court. From Emperor Dezong to Emperor Shunzong, the dynasty was still in a peaceful condition. With 20 years of rest and recovery, it laid the foundations for stability. As Emperor Xianzong ascended the throne, he used reform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positively. The reformation of ethical conducts for officials during the Yuanhe period was found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formation of the hierarchical system during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Targeting on the malpractice of codes, the court enhanced their implementation thoroughly to regulate the chaos and misconduct in the cour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吳麗娛(2010)。推陳出新:關於《崇豐二陵集禮》的創作。臺灣師大歷史學報,43,89-118。
    連結:
  2. 陳登武(2011)。再論白居易《百道判》—以法律推理為中心。台灣師大歷史學報,45
    連結:
  3. 《新唐書》,卷83,〈諸帝公主列傳〉,頁3667。
  4. 魏何晏注、邢昺疏、李學勤編、朱漢民 整理疏(2001)。論語注疏。臺北:臺灣古籍出版公司。
  5. 仁井田陞、栗勁翻譯(1989)。唐令拾遺。長春:長春出版社。
  6. 元稹、楊軍箋注(2008)。元稹集編年箋注。西安:三秦出版社。
  7. 王定保、黃壽成點校(2011)。唐摭言。西安:三秦出版社。
  8. 王定保、黃壽成點校(2011)。唐摭言。西安:三秦出版社。
  9. 王欽若編(1994)。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
  10. 王欽若編(1994)。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
  11. 王欽若編(1994)。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
  12. 王欽若編(1994)。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
  13. 王欽若編(1994)。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
  14. 王欽若編(1994)。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
  15. 王欽若編(1994)。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
  16. 王溥(1990)。唐會要。北京:中華書局。
  17. 王溥(1990)。唐會要。北京:中華書局。
  18. 王溥(1990)。唐會要。北京:中華書局。
  19. 司馬光、胡三省音註(1995)。資治通鑑。北京:中華出版社。
  20. 司馬光、胡三省音註(1995)。資治通鑑。北京:中華出版社。
  21. 司馬光、胡三省音註(1995)。資治通鑑。北京:中華出版社。
  22. 司馬光、胡三省音註(1995)。資治通鑑。北京:中華出版社。
  23. 司馬遷、裴駰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2011)。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24. 甘懷眞(2004)。皇權、禮儀與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硏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社。
  25. 白居易、謝思煒校注(2011)。白居易文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26. 白居易、謝思煒校注(2011)。白居易文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27. 白居易、謝思煒校注(2011)。白居易文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28. 白居易、謝思煒校注(2011)。白居易文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29. 宋敏求編(2008)。唐大詔令集。北京:中華書局。
  30. 李林甫、陳仲夫點校(2005)。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
  31. 李林甫、陳仲夫點校(2005)。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
  32. 李林甫、陳仲夫點校(2005)。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
  33. 李昉(1995)。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
  34. 李昉編、彭叔夏辨證、勞格拾遺(1966)。文苑英華。北京:中華書局。
  35. 李翱(1965)。李文公集。臺北:商務印書館。
  36. 杜佑、王文錦點校(1988)。通典。北京:中華書局。
  37. 杜佑、王文錦點校(1988)。通典。北京:中華書局。
  38. 柳宗元(2006)。柳宗元集。北京:中華書局。
  39. 柳宗元(2006)。柳宗元集。北京:中華書局。
  40. 徐松、孟二冬補正(2003)。登科記考補正。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41. 徐松、孟二冬補正(2003)。登科記考補正。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42. 徐松、孟二冬補正(2003)。登科記考補正。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43. 高明士(2003)。東亞教育圈形成史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4. 張愛芳選編、賈貴榮選編(2004)。歷代名人諡號諡法文獻輯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45. 脫脫(2013)。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46. 陳登武(2006)。從人間到幽冥界─唐代的法治、社會與國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47. 陳登武(2013)。白居易《百道判》中的禮教思想。法制史研究,23
  48. 陳登武(2008)。白居易《百道判》試析—兼論「經義折獄」的影響。傳統中國法律的理念與實踐,臺北:
  49. 陸贄、王素點校(2006)。陸贄集。北京:中華書局。
  50. 曾一民(1987)。唐代考課制度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1. 董誥編(1987)。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
  52. 董誥編(1987)。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
  53. 董誥編(1987)。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
  54. 董誥編(1987)。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
  55. 董誥編(1987)。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
  56. 董誥編(1987)。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
  57. 董誥編(1987)。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
  58. 董誥編(1987)。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
  59. 劉禹錫、陶敏校注、陶紅雨校注(2003)。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長沙:岳麓書社。
  60. 劉昫(1997)。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61. 劉昫(1997)。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62. 劉昫(1997)。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63. 劉昫(1997)。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64. 劉昫(1997)。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65. 劉昫(1997)。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66. 劉昫(1997)。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67. 劉昫(1997)。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68. 劉昫(1997)。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69. 劉昫(1997)。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70. 劉昫(1997)。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71. 劉昫(1997)。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72. 劉昫(1997)。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73. 劉昫(1997)。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74. 劉昫(1997)。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75. 蕭嵩(2000)。大唐開元禮。北京:民族出版社。
  76. 薛居正(2012)。舊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
  77. 韓愈、馬其昶整理、馬茂元整理(1998)。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中華書局。
  78. 韓愈、馬其昶整理、馬茂元整理(1998)。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中華書局。
  79. 權德輿、郭廣偉校點(2009)。權德輿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杜慧卿(2022)。唐元和時期宰相的郡望與選任。人文社會科學研究,16(4),9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