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菩薩精神的實踐-試從鍾惺募疏文觀察晚明募疏文類的蓬勃現象

DOI

10.7031/KWJCL.200406.0123

作者

吳惠珍

关键词

鍾惺 ; 募疏文 ; 晚明 ; 居士文人 ; 居士佛教

期刊名称

光武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期(2004 / 06 / 01)

页次

123 - 14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根據明代文體論者徐師曾的定義,所謂募疏文,原來只是爲了成就宗教或公益而出現的一種文字媒介,此一文類或許早已存在,但卻是一個極邊緣、不被重視的文類,甚至只被視爲勸募財物的工具,稱不上「文學」,過去被收編在詩文集中的機會極微極小,但明萬曆朝(1573-1620)以後則有新的變化,先是大量的別集都出現了募疏文,數量多者甚至有獨立爲一個卷類的作法;當別集中的募疏文類漸漸有量多質優的傾向以後,總集也開始加以編輯選取,於是募疏文類就成了特別蓬勃於晚明的一種「新」文類;單以文體而論,它不過是一種舊文類,但晚明時期忽然有如此大量的募疏文如雨後春筍一般地誕生,從文體史來看,實不能不以「新」與「特別」視之! 募疏文大量發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尋繹其發生原因,其實與當時佛風鼎盛關係密切,檢閱相關的別集、總集,可以發現募疏文的撰作者,已經不只是一般的宰官士大夫,而是具有虔誠佛教信仰的居士文人,最可貴的是他們並不視之爲一般制式應用文,隨意敷衍,相反的,他們從至誠懇切的宗教情操出發,以文字大做佛事,透過這些募疏文字,實踐了六度波羅蜜行的「布施度」,換言之,募疏文對這些居士文人而言,不純然是創作的意義,而是菩薩自度度他精神的落實,也可以說,宗教不僅是過去使募疏文類「發生」的基本因素,更是在萬曆時期使它「重新發生」的積極因素。 本文爲了證明晚明募疏文類的蓬勃現象,係出於居士文人菩薩精神的自我認知與篤實踐履,特舉鍾惺因爲奉佛護教,竟能顛覆幽深孤峭的寫作風格,改以淺白平易的模式書寫募疏文,企求大眾歡喜布施作爲例證,推演其他晚明居士文人的類似心理及作法,以得到「晚明大量居士文人投入募疏文撰作,其實是菩薩精神的實踐」以及「信仰是決定文類的因素之一」的結論。全文除前言、結語外,首先談募疏文類定義,其次談鍾惺及其募疏文,再次談晚明居士文人和募疏文類的關係,最後再針對前文的一些問題另作補充。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